扬州大明寺•东关街

WSLGZ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10月</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p><p class="ql-block">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扬州大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栖灵塔</p><p class="ql-block">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p><p class="ql-block">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1996年元旦完工。</p><p class="ql-block">宋代宋庠于宝元年间(公元1038-公元1040年)任扬州知府,有《登大明寺塔》诗,写到自己带着病足攀登寺塔。可证栖灵塔在北宋时期是存在的,或为毁后重建。</p><p class="ql-block">在古代“栖灵寺”、“栖灵塔”香火极盛,因为“栖灵塔”是当时扬州的制高点,因此也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登高远眺。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临此塔,尤其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的登塔时的对诗,成为文坛佳话。</p> <p class="ql-block">栖灵塔登高望远:坐电梯上到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城的美景,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扬州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p><p class="ql-block">这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漫步在古街的灯火阑珊处。</p> <p class="ql-block">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大运河开通后,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