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史官的骨头</p><p class="ql-block"> 作者 盘龙山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胸有诗书气自正,史官从不惧杀头!</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文人视气节为生命!而历代史官正是有骨头文人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在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48年,齐国大臣崔抒设计杀害了君主齐庄公。事后崔抒找来太史伯说,前几天主公调戏我夫人被人杀了。为了照顾主公面子,你在史书上一定要写“先君暴病身亡”。不想太史伯却回答说:“按事实写史,这是我的职责”,遂在竹简上直书“夏五月,崔抒弑君庄公”。崔抒大怒,拔剑杀了太史伯。</p><p class="ql-block">按惯例,太史伯子弟继承乃兄之职,新太史在记录着一段时,仍然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一怒之下又把他杀了。</p><p class="ql-block">崔抒告诉前来接任的第三个太史说,你一定在史书上写“先君暴病身亡”!第三个太史说,“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然后仍然秉笔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无奈,叹了口气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而另外一个叫南史氏的太史,听说几位太史因直抒史实被杀,然后大义凛然、执简以往。准备继续以“死”写史。走到半路听新太史说,史书已经直载其事,南史氏方才罢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史官的骨头。</p><p class="ql-block">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与史官有着同样的故事,皇帝的《起居注》,就是由史官(唐朝的史官一般是由宰相担任)负责对皇帝每天的起居言行与他私生活的记载。</p><p class="ql-block">对史官来说,坚持如实、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这是史官的职责所在。通常情况下,这本《起居注》的内容就是当事人皇帝本人也无权过问。目的要的就是真实,要的就是保证史官可以无所顾虑地履行自己的职责。</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时,负责这一工作的是褚遂良,当李世民找到褚遂良要看自己的《起居注》时,褚遂良几乎是想都没想,当场就被斩钉截铁的拒绝了!</p><p class="ql-block">李世民感觉有点儿不爽,大声的质问他:“那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真的都要记下吗?”褚遂良回答:“嗯,这是我的职责,臣子不敢不记!” 太宗道:“难道你就不怕我治罪于你?”褚遂良答到:“杀臣事小,失职事大!”</p><p class="ql-block">可想,褚遂良这样不买皇帝的帐,而坚持把皇帝的功过是非记下来,如果不是李世民还算个明君,史官岂不是同样要人头落地! </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当政者欲盖弥彰的情况下,真实记录历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真实或接近的历史真相,是一代代有“骨头”的史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头可断血可流,史不可改!这就是万古留芳的史家风骨!</p><p class="ql-block">所以,对用生命与鲜血记录下来的历史来自不易,我们在历史抱有敬畏之心同時,更应该致敬那些有“骨头”的史官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12/1日 盘龙山人于龙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