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清供与茶

砚田铺毫

<p class="ql-block">  文玩清供最常见于书房,然后茶室。也就是说文玩清供与书房、茶室有着极为深切的渊源。“满目青山夕照明”退休了,说什么也得“玩一玩,供一供”了。</p><p class="ql-block"> “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文玩清供实在是太多。而且个人的经历、财力以及他的学识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玩清供中发现一个突破口、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类别,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费力思量的大问题。</p><p class="ql-block"> 同学兼朋友刘张皆有各自的所好雅玩,刘注只注重黄蜡石,而的张是一杂家一一千奇百怪,无所不包。</p><p class="ql-block"> 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和写字联系在了一起,每天都必须写几个字,才似乎觉得一天没有白过,才觉得一天有了一个着落。然后以此为契机,在笔墨纸砚方面下了一些功夫。纸呢,各种各样的买了一些,然而一卷100米的宣纸,一个半月写不完,所以它的购买量是有限的,也可以适可而止的;砚台林林总总也有四五方了,主要是以端砚和龙尾砚为主。这几方似乎已经够了,真正用砚台来研磨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我主要是用“一得阁”和“曹素功”的墨汁写字。</p><p class="ql-block"> 如此这般,只好在印石上下功夫、作文章了。买了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砚石、印信几十方。再加上原来买的一些空白的印石,算来也有上百方了,如此这般也就差不多完成它的编制了。</p><p class="ql-block">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也得说一下,林林总总也挂了二三十支在笔架上了,所以笔估计在有生之年没有特殊的要求,应该可以足够供我书写之用了。</p><p class="ql-block"> 字帖在将近十几年的漫长书写过程中,前前后后、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添了几十本。厚厚两叠压在书柜里。</p><p class="ql-block"> 字帖的添置说来和教学也有一些关系。因为几年教书法的经历,总觉得要给人一桶水,自己得有几担水。所以对各种书体,各个时期的字帖应均有一定的涉猎,这是作为书法教师的一个基本功,教学必须。</p> <p class="ql-block">  下一步则是书桌按几上的小摆设。这个小摆设的重点是从一些小铜塑上下功夫的。比如说“三夫”“耕、樵、渔”,再比如说“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四大天王”,“桃园三”,“福禄寿三星”,“金童玉女”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小摆件,比如推车的车夫,头戴方巾的书生,以及举酒邀月的李白,还有锄地、担担的农夫。除此之外,还有长城,笔架,紫铜铜鼎等等这样一些杂件。如此这般,慢慢的搜寻,慢慢的添置。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说到玩小铜件,跟我的出生地有很大渊源,我出生在德兴银城镇,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兴银城就出产银子。德兴现在县治所在地就是银城镇。小时候,曾经经常到汽车队后面的小山上去玩,那是大量的炼银留下来的矿渣,堆积如山,我们称之为“铁滓山”。</p><p class="ql-block"> 到现在的德兴铜矿依然是亚洲第一大,全世界第四大的铜矿开采地。</p><p class="ql-block"> 古铜件难寻,就像银器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会把它融化,使用。所以说留存在世的很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收藏,因为现在的很多工匠依然在用铜做各种各样的小铜摆件。他能做,我就能淘,而且是慢慢的淘。去淘宝的乐趣不在于你量上的拥有多少,而在于在淘、找过程中的乐趣。浸润其中,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茶,基本上是每天必须喝的,这似乎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我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喜欢喝茶便不知不觉的添了许多的茶具,茶杯,茶盏,茶壶。</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们生活逐渐的向好,闲暇时打发时光,往往是一一酒之外,茶为媒。</p><p class="ql-block"> 为了喝茶,的确下了一些功夫的。比如看了几本古代人们写的有关茶的文章著作。这算是“知古”的一个表现,当然我也知道中国古代的古籍浩如烟海。关于茶方面的著作也是非常多的,我看的只是比较大众化的,比如说陆羽的,比如说蔡襄的,比如说宋徽宗的,如此这般的非常非常的大众化的书籍。</p><p class="ql-block"> 看书,不等于喝茶。所以说喝茶才是关键。喝茶,首先得解决茶叶的问题。茶叶在中国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产地也非常的多,多到可以用“浩如烟海“四个字来形容,也不足为过。我需要做的就像古典籍中所说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其中最多的是人情往来中留下的茶叶,主要以绿茶,红茶为主,我自己呢,也会买一些黑茶,但是这已经足够让我个人喝的,所以说要把人送来的茶喝完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个遗憾,那就是买茶的数量受到影响一一“买买买”的过程总是令人愉悦的。可喜的是送人的茶,总是质量比较好的,而喝好茶应该说是令人愉快的。</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其实也是一种无奈,退休了,总想在茶上花些功夫。买茶具茶盏,我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乐趣。说来也许你不信,不知不觉十几二十个,各种各样的茶杯茶盏就出现在我的茶桌上。</p><p class="ql-block">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先贤颜回看来,足矣。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却太难了。按理来说的确是,饮茶者只需一壶一盏,或者说一杯一壶就可以的。而事实是,往往是壶多多杯多多盏多多。</p><p class="ql-block"> 于是只好将茶室一分为二,在餐厅临北阳台处设一“主茶室”。在书房又搞一套茶具,然后美其名曰“侧茶室”。这样把十几个杯杯盏盏就分而为二了。其他多的,没办法只能束之高阁放在那儿了。</p><p class="ql-block"> 喝茶,便也怪了起来。本来一壶一杯,现在一壶多杯,每一个杯子都沏上茶,然后从第一杯一直喝到第三四杯,如此这般喝下去。美其名曰“法无定法”。喝茶,自己开心就好。这究竟这其中有什么讲究,我就不去深究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至少有以让茶凉的更快一些。</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宋人斗茶时发明的“斗笠盏”到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个茶盏散热特别快,因为其形是扇形的。而圆柱形的茶杯,往往聚热不容易散发热量。</p><p class="ql-block"> 端起茶盏,一饮而尽,然后是第二杯,第三杯……如此这般,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其实挺好!</p> <p class="ql-block"> 徐建华</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日丰溪河畔一苇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