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吴福顺 </p>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省的南端,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梅洲古城堡,它静静地屹立在诏安县的土地上,见证了无数风雨沧桑。在这座城堡的巷口老街西北端,有一座古朴的庙宇,名为“衙前庙”。这个名字,仿佛是一扇穿越时空的门,引领着人们回到那个传说与现实交织的年代,去探寻一段关于设县治的未了情缘。</p> <p class="ql-block"> “衙前庙”,顾名思义,即衙门前的庙宇。它的存在,不仅为梅洲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在无形中勾勒出一幅古代官府与民间信仰和谐共生的画面。庙宇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庙檐之上,仿佛能听见那些古老传说的低语,讲述着梅洲与郡县设置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明嘉靖九年(1530年),诏安地区正酝酿着一场行政变革。那时的诏安,还只是一个隶属于漳浦县的地区,但因其地理位置重要,物产丰富,民间呼声日高,拟独立设县。朝廷对此颇为重视,派员实地考察,而梅洲,作为诏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设县治的热门候选地。</p> <p class="ql-block">(梅洲巷口老街西北端的‘’衙前庙’’)</p> <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朝廷曾有意在梅洲设立郡县,并将衙门选址于“三益堂”。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梅洲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潜力以及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而“衙前庙”的建立,似乎正是为了预示这一重大变革的到来,它像一座无声的丰碑,屹立在梅洲的土地上,静静地等待着历史的裁决。</p><p class="ql-block"> 在梅洲城外,还有一座城隍庙,这是古代郡县标配的庙宇之一,用于祭祀城隍神,保佑一方平安。城隍庙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梅洲当时作为设县治候选地的地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着如此多的迹象表明梅洲曾是设县治的有力竞争者,但纵观目前的历史资料,却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说法。</p> <p class="ql-block">(梅洲古城堡外的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巷口老街‘’三益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梅洲巷口老街一角)</p> <p class="ql-block">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历史的长河中竟没有留下更多的痕迹?是岁月的冲刷太过无情,还是人为的遗忘太过彻底?或许,这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但无论如何,梅洲的“衙前庙”与“城隍庙”,就像两位沉默的守护者,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用它们独有的方式,诉说着那段未了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关于梅洲设县治的传说,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值得一提。据传,当时官方为了确定县治的最终选址,曾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称重同体积的溪沙。他们分别取来了梅洲溪与南诏场东溪的溪沙,通过比较两者的重量,来判断哪个地方“地理重”,从而决定县治的所在。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辅助的年代,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寻找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和意外。尽管梅洲在设县治的竞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如人所愿。或许是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梅洲最终未能成为诏安县的县治所在地。这一遗憾,不仅让梅洲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发展机遇,也让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梅洲古城的街头巷尾,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斑驳的石板路、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梅洲的辉煌与沧桑。而“衙前庙”与“城隍庙”,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成为了梅洲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古城,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关于设县治的传说。他们想象着当年那些官员们是如何在梅洲的土地上奔波考察,如何在那座简陋的庙宇前商议决策。他们想象着那些溪沙被一一称重的场景,想象着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而这些想象和猜测,也正是梅洲设县治之谜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梅洲设县治之谜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对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衙前庙”与“城隍庙”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成为了梅洲古城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它们静静地屹立在那里,等待着每一个愿意倾听它们故事的人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