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留墨添香皆妙语 亲友美评见真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亲友留言集锦</p><p class="ql-block"> 近两年,我撰写的回顾父母、兄弟姐妹往事的文章在《林甸往事》和《美篇》微信平台陆续发出后,亲友们采取留言、微信交流等方式,对文章给予中肯评价,对文中表述的家人赞誉有加。</p><p class="ql-block"> 文友李昌振为《无尽的思念一写在父亲故去39周年之际》一文留言:“拜读了高老师怀念父亲的文章,作者描写的伟大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敬仰! </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的兴衰与一个父亲的责任担当是息息相关的,作者事无巨细了很多细节描写,道出了父亲言传身教与博学多识,良好的家风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子女,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一个人吃饭的品相也代表一个人素养,一个人待客的礼数也代表一个人的家教家风!在文章里对于父亲的家国情怀的叙述,真情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满满的热爱与敬佩,让人读了受益匪浅!为伟大的父亲点赞!也为高老师的精彩文章点赞!” </p><p class="ql-block"> 文友孙双林在《母亲的褒奖》一文中留言:“一个伟大的母亲,哺育出了一个孝顺的儿郎。文章生动感人,图文并茂。文中所记载的母亲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铺就了一个个儿子的成长之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让我们怀念!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精神永存!为树全老师的佳作点赞!” </p><p class="ql-block"> 孙双林在《榜样的力量》一文中留言:“文中的大哥,是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感恩之心的好大哥。对弟弟妹妹有关心,有爱心,做到了长兄如父应该做到的一切。作者对大哥一生给予他的关怀、照顾,特别是大哥榜样的力量,给予作者一生的影响,写的深刻感人。好大哥、好榜样、好文章,点赞!” </p><p class="ql-block"> 文友崔文英在《我的二哥》一文中留言:“此文,图文并茂,记录了作者与二哥及家人一路走来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二哥是无声的榜样,二哥正能量的影响是无形的,无穷的,有力的! </p><p class="ql-block"> 文章內容成功地捕捉到了二哥的优秀品质,二哥平凡而高大的形象栩栩如生。 语言朴实流畅,整个写话的过程使得人物更加立体。 逻辑顺序清晰,故事紧凑完整,使读者渐进地深入的了解了二哥!二哥是好榜样!好文点赞!”</p><p class="ql-block"> 崔文英 在《岁月留痕》一文中留言说: “读《岁月留痕》,是一篇承载着30年的生活经历,满满的回忆。按照时间的顺序,图文并茂。文字朴素而真挚,让人在平淡中感受到情真意切 ,感动人。</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串起了生活的历程,有笑声、有泪水 ,记录着曾经的美好。更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吧! 字里行间,看到了作者一路走来,要强上进、吃苦耐劳、聪明智慧、脚踏实地,有情有义、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所以写出了高质量的回忆文章。为作者点赞!” </p><p class="ql-block"> 在林甸一中读书时我上两届的同学、林甸县文联主席、县文体局原局长董谦在《怀念三哥》一文中留言:“看了高树全的文章,勾起了很多林甸一中的回忆。高树德、高树成、高树有我都熟悉,高家的哥兄弟都很优秀,树德、树成都跳过级,高树全也有印象,就是他们高家哥们多,分不清都是老几。后来我去渔场教学的时候只看见孟庆云、陈永志,没见过高树全。我在渔场工作了十年,1979年调到县委办参加县志编写的时候跟高树有在县工会一起练过文艺节目。后来在县委办公室做秘书工作时,经常跟高树德见面,他那时候是县委宣传部通讯干事,齐市嫩江地区很出名。高树德是个不安分的人,他的追求不是一般人可比的。高树有很聪明,二胡拉得很好,是林甸城内不可多得的二胡手。 高树德不知道什么病没的。他是林甸的骄傲,是高家的骄傲!看了树全的照片,想起了当年的小模样。祝你健康快乐!” </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东营市人社局退休干部王有贵在《成功的四哥》一文中的留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谦和仁厚胸荡坦,虚怀若谷显非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氏家族多才俊,四哥梦里笑安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生争让不得闲,输赢成败莫轻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厚德载物高树成,子孙杰出秀家园。” </p><p class="ql-block"> 我的五七干校知识青年战友张福有在《家有六弟》一文留言中说:“高老师的作品源于生活,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情深似海难以割舍。通篇情感丰富而真实,文字流畅、自然洒脱、耐人寻味。为高树全老师的《家有六弟》美文点赞!”</p><p class="ql-block"> 六弟高树有的战友陈良在《家有六弟》一文留言中说:“高兄此文,情真意切,读后颇多感慨。我和树有是战友,树有年青时才貌双全,今见照片老当益壮。自分手之后转眼之间已是多年没有见面了,前几年战友们建群聊天方得以互慰。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今读其文,真真如此。” </p><p class="ql-block"> 文友曼陀罗在《不经意间的缘分》一文中留言:“很感动的爱情,很成功的人生!在不断学习,在不断进步中家庭美满,人生收获颇丰。祝福高老师身体健康,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p><p class="ql-block"> 同学于佩常在《岁月留痕》一文中留言:“好文。高树全聪明、勤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p> <p class="ql-block"> 文友柳会祥(快乐人生)在《岁月留痕》一文留言中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留痕写人生,家族成员说分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细述各自生平景,令人钦佩令人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长经历各阶段,苦乐年华得历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叙述真情现,穿插靓照证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同年代感言述,父母奠定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兄弟六人姐一个,各地工作是典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军分区的要职担,副团儿子是軍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媳博士兼院长,孙女书法金奖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华传统美德延,良好家风代代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篇篇文章弘能量,勤奋敬业主旋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品学双优现亮点,家国情怀吾敬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乡愁家史在展现,笔功不辍谱华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历历往事画面展,情操高尚叹流年。</p><p class="ql-block"> 期待作者下一篇!”</p><p class="ql-block"> 亲友们的留言情真意切,为文增色,无疑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同学张巨光在微信中跟我说:“我在反复看《岁月留痕》,很受教育,感触羡慕的是你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树全,应当考虑出本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与部分同学合影</p><p class="ql-block"> 左起:王占生 于佩常 李万志 </p><p class="ql-block"> 高树全 张巨光</p> <p class="ql-block"> 同学的提议与我“有一本传世之作”留与后人的初衷不谋而合,于是我将在《林甸往事》和《美篇》平台上陆续发表的、记载父母亲、兄弟姐妹历史足迹的11篇文章编辑成册,以《岁月留痕》为名印刷成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留痕》封面 封底</p> <p class="ql-block"> 《岁月留痕》一书付梓面世、赠与亲友阅读后,亲友们纷纷通过微信发文祝贺。</p><p class="ql-block"> 现年八十九周岁、已定居辽宁省大连市的二哥高树源收到我寄去的书稿后,立即在微信中回复:“树全,《岁月留痕》已收到。精美的装帧设计为内容丰富新颖的书稿增添了光彩,是一部难得的好书。黎明(二哥女儿)、高扬(二哥儿子)读到会很高兴的。 </p><p class="ql-block"> 随后树源二哥便在《一家亲聊天群》里发文:“热烈祝贺五弟树全的力作《岁月留痕》面世。《岁月留痕》文风朴实,情真意切,充满了亲情、乡情,不仅是我们家族两代人的历史痕迹,同时也形象的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值得族人品读,使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二哥高树源(左)</p> <p class="ql-block"> 齐齐哈尔大学退休教师、现迁居山东威海的“发小”张黎明在微信中说:“昨天拜读《岁月留痕》大作,感觉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读了温暖,温馨!被书中的父母情,兄弟情,战友情深深感动!高氏家族能枝繁叶茂与优良的家风是分不开的,老一辈的教诲如春风,一代代传承下来。祝高氏家族永远祥睦和谐,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 我在讷河中队当兵时的老队长房文海给我发来微信,说:“树全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兄弟的《岁月留痕》,使我对你及父母大人、兄嫂、姐、弟、弟妹及全家非常敬佩。你从孩童到从军退休是辉煌的旅程,从小受到的家教、吃苦耐劳的少年、青年、到军旅中的高官,都充分的说明了兄弟是非常优秀的旅程,一路走来留下了使人难忘的回忆。我非常感到今生有缘咱哥俩相识,树全兄弟是我今生缘识的挚友,祝福你及全家幸福吉祥,平安快乐!” </p><p class="ql-block"> 讷河中队老指导员樊国昌赋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高树全赠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留痕”记事真,昭示一片报国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兵服役讷河县,退休现居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曾为其指导员,转警部里调走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因文笔升迁快,勤于写作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指导员樊国昌题诗</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人武部军事科原科长马锡双在留言中说:“树全,你撰写的回忆录《岁月留痕》,我认真的、一字不落的拜读了一遍,很好,很感动,很羡慕。 你的家庭可以说是文化家庭,你们兄弟姐妹共七人,个个都有才气,都爱好文学,都聪明好学,都爱好书法。 你的前半生也非富多彩,可以划分六个阶段:一、林甸阶段:上学、工作、当老师。二、讷河阶段:战士、班长、干事、副科长。三、齐市阶段:军分区政治部干事、科长。四、双鸭山阶段: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五、农垦局嫩江分局武装部政治委员。六、退休阶段。其中嫩江军分区、双鸭山军分区干的最精彩。其实还有上升空间。但这就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讷河部分战友合影(1976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排右起:时任讷河县中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导员樊国昌 队长房文海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讷河县武装部管理员马锡双 </p><p class="ql-block">后排右起:时任讷河县中队班长钟维军</p><p class="ql-block"> 讷河县武装部通信员高树全 </p><p class="ql-block"> 讷河县武装部参谋邱义锋 </p><p class="ql-block"> 讷河县中队班长柴黎明</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黑龙江省军区齐齐哈尔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原政委吴铁南在留言中说:“树全好!大作收到,连夜拜读,《岁月留痕》写的很好!图文并茂,既是高氏家族史的记载,又是个人几十年风风雨的全面反映,充满了家的味道,文字扑实无华,很为你高兴,也为你自豪! 我们自齐齐哈尔军分区组建相识,后又成为邻居几十年,你一直是我敬重的人!你的才华、你的人品、你的追求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们都已古稀之年,但愿晚年生活平平安安!像你那样更加精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老战友吴铁南(右)</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双鸭山军分区原副参谋长刘占友在留言中说:“高兄并嫂子好!这几天闲暇时间正在拜读您的大作《岁月留痕》。</p><p class="ql-block"> 粗线条浏览后,受益匪浅并勾起了咱哥俩在双鸭山军分区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一桩桩、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无愧的说,你我为双鸭山军分区民兵预备役建设、乃至边防三团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p><p class="ql-block"> 疫情前,唐副政委回双鸭山军分区“视察”。在招待宴席中,老首长直言不讳的说:“刘占友、高树全两位,是咱们军分区抓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行家里手,也是工作最辉煌的时期”。 </p><p class="ql-block"> 高兄,虽然咱哥俩一同工作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印象深刻,您为人正直、厚道,且文笔水平超高……,以您的水平,任个政委绰绰有余。</p><p class="ql-block"> 在您的身上,我学到了好多东西。 虽然我们现在退休了,而且进入古稀之年,但是我们的兄弟情将永远铭记在心。 期待咱哥俩能尽早再聚首,好好叙叙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老战友刘占友</p> <p class="ql-block"> 林甸同乡战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原参谋长张树,曾在我《林甸往事》发文中留言:“几读树全大哥的美文,觉得他成地有才了,文字着实漂亮,满满的回忆,情真意切。我一直记着一句话:“近乡更知故土亲”,大哥情更浓,老弟敬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同乡战友张树</p> <p class="ql-block"> 三嫂王玉芹在留言中说:“树全上午好!你发给我的《岁月留痕》一书收到了,我要多看几遍。你是高家有情有义有牵挂、不忘初心的人,你三哥(高树德)没完成的事 ,你做到了,很了不起,为你点赞! 三嫂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六弟高树有在留言中说:“热烈祝贺《岁月留痕》面世!岁月留痕,翰墨留香。佳作留世,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兄弟妯娌合影</p><p class="ql-block"> 左起:高树全 老伴单雅波 三嫂王玉芹</p><p class="ql-block"> 三哥高树德 四哥高树诚 四嫂王凤英 </p><p class="ql-block"> 弟妹安淑媛 六弟高树有</p> <p class="ql-block"> 讷河市文友周树权曾在《林甸往事》我的发文中留言:“偶读《林甸往事》,对所发文中的《撑船趣事》印象深刻,感触良多。在作者笔下,一船一杆、一草一木、一鱼一网皆成故事,笔法细腻,读之如身临其境。掩卷感慨之余,特书《鹧鸪天》一首,赠友人高政委。</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读林甸往事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青涩年华不知难,艰辛坎坷苦中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帮厨采草捞菱角,助演烹鱼撑木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乡梦窄,水天宽。依稀往事有无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当初豪气今犹在,桃李芬芳未枉然。</p><p class="ql-block"> 读了《岁月留痕》一书后,周树权给我发来微信说:“读《岁月留痕》一书,受益匪浅。启功先生有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其字美文妙,精括了为文、为人、为事的人生智慧。实事求是的说,这些你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岁月留痕》是佳作。设计精美,图文并茂,文风朴实,笔法细腻,详略得当,用词精准,表述清晰,亲切感人。 </p><p class="ql-block"> 细品《岁月留痕》,可以看出你的文学功底深厚,文字功夫过硬,文精字美,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从小不畏艰辛,投笔从戎铸魂。</p><p class="ql-block"> 若无春风化雨,焉有岁月留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老友周树权(右)</p> <p class="ql-block"> 林甸文友孙树林为《岁月留痕》一文留言:“每逢拜读高树全老师的新作,我都会字斟句酌。反复拜读那些重点段落,并仔细去欣赏那些保存完好的珍贵老照片。生怕漏掉文中的某一细节,而影响我对作者成长历程完整性的全面了解。 高树全老师在林甸往事平台发表的每篇文章,都情真意切,语言平实。却又那样震撼人心! 高老师的文章,用事实说话,毫无玩弄文字游戏,哗众取宠的弊端。但却字里行间渗透着伟大出自平凡这样一个深刻道理。 读这样的文章,有嚼头,有品头,回味无穷。 高老师的文章无论从主题、思想、内容、文风等任何一个角度去欣赏,都是经得住推敲的。读这样的文章,你非但不会感觉太长,反而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期待高老师巜岁月留痕(二)》早日问世!</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纪检处原处长杨乃华赋“藏头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山仰止志凌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树影摇风意自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力追寻心所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好将岁月赋诗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老战友杨乃华(右)</p> <p class="ql-block"> 亲友们的留言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难以全部编入文中,但所有的留言我都会记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亲友为文留言赞誉、来电祝贺《岁月留痕》一书面世,皆源自对我和我的家人深深的爱,现将亲友们的留言美评编辑刋发,以表对亲友们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在此,向所有关注我所发文章、关注《岁月留痕》一书问世,为文为书留墨添香、美评鼓励的亲友致以真诚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树全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