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春《呼兰的原野》连载(002)

桩子

<p class="ql-block">《呼兰的原野》作者:杨有春</p><p class="ql-block"> 第二 章:一、二年</p><p class="ql-block"> (挨饿是一道难过的坎)</p><p class="ql-block">一、原野小学</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前后,呼兰镇有10个街道、4个菜社、4个中学、11所小学。各小学的命名或是与所在地的街道同名,如和平小学,幸福小学,建设小学(后改萧红小学),建国小学,民主小学,胜利小学,新民小学,或是与所在地的菜社同名,如永兴小学(后来还有一个戴帽中学),富强小学,原野小学。显然,原野大队的孩子都在原野小学上学。</p><p class="ql-block"> 原野小学有一个十分宽敞的大院子。大门两旁是底宽1米高度1.6米黄土墙。大墙外侧,有一排牛腰般粗壮的大杨树,其中有两棵大杨树上还筑有喜鹊巢,上下学的时候能经常看到喜鹊飞来飞去,听到喳喳地叫个不停声音,这学校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黄土墙中间的大门垛是砖砌的,还刷了黄涂料,和学校的房屋保持颜色和风格上的一致。校门里的操场约三万多平方米,用黄土垫平夯实。操场中间,有棵大榆树,树下有一眼摇把水井。大树的树干上挂着一个大铁钟,据说是用日本鬼子的炮弹壳做的。上下课时,学校工友挥动铁锤一敲,那声音清澈嘹亮,还瓮声瓮气地传向远方,若是遇雨天,那钟声能传到十里八村的。这声音在人们的心中,是一道无影无形的风景。有孩子的家庭,一听到这钟声,就能想到自己的孩子正平平安安在学校读书,可谓是一种安慰和自豪。因为,他们小时候根本就没上过学。学校操场四周有10多栋亮亮堂堂的瓦房,大约是30多间教室,教室房前都是矮矮的齐刷刷的榆树墙。</p><p class="ql-block"> 原野小学建在建国以前,建校有年头了,曾经叫四完小学、工农小学名字等。</p><p class="ql-block"> 到梁友上学时,这个学校已经为国家和当地培养了许多建设性人才。</p><p class="ql-block"> 二、九岁上小学</p><p class="ql-block"> 梁友,1956年3月5日生于原野大队第二小队。1963年,虚岁9岁的梁友应该上小学读书了,那时大多数家庭都选择让孩子8岁或9岁上学。学校每个学年开学是在9月初。</p><p class="ql-block"> 梁友因父母离异,一小就在奶奶家。奶奶家可是个大家庭,家里有爷爷、奶奶、大娘、大姑、二姑,还有比自己大四岁的四叔、比自己大一岁的五叔和比自己大一岁的伯父家的姐姐,以及小自己三岁的胞妹。大人除外,小朋友级别的一共五个人。伯父、父亲、三叔都在哈尔滨市工作。伯父在哈尔滨铁路局滨江火车站当站长,父亲是哈尔滨电机厂宣传科的科长,三叔是伟建厂的化验室主任。伯父每周周日都能回到老家来,父亲不是不回来,只是少见;三叔则是一二年才回来一次。</p><p class="ql-block"> 原野小学离家很近,也就300米远。入学报到这天是大姑领梁友去的。入学录取前还要过“数数”一关。大姑几年前也是在原野小学毕业的,所以认识负责招生的老师,老师看了看梁友,让他查100个数。数数,姑姑早就让他在家练过,这难不了他,他一张小嘴,机关枪一样,100颗“子弹”喷薄射出,瞬间完成。招生的老师听完哈哈笑,满意地说道:“你可以上学啦小朋友!”(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