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散记(尾篇)

会白相

<p class="ql-block">即将离开新西兰,在北岛的奥克兰我们有幸与一种火红的花相遇。它由新西兰独享,四季常青,红花盛开,美丽迷人,中国人昵称“新西兰圣诞树”。春夏之交,它已吐露花蕊、渐开红花,准备迎接西方的圣诞节。</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圣诞树的花不仅美丽,花期也长,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2月,花从含苞待放、吐露花蕊、渐开红花、满树皆红可达5个月的时间,圣诞节前后是该花盛放的时期。</p> 奥克兰 <p class="ql-block">圣诞花映衬下的奥克兰很美。奥克兰,新西兰最大城市,面积108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南半球主要的交通航运枢纽和主要的港口之一,也是全世界拥有帆船数量最多的城市,“风帆之都”的美誉,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天空塔建于1996年,是迄今为止南半球最高的建筑,塔高328米,外形是否很像护士手中的“针筒”,别具一格。资料显示:新西兰也是一个发明创造的大国,如一次性注射器,就是由新西兰药剂师、兽医科林·默多克发明,解决了使用玻璃注射器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以及糖尿病人免扎针自测血糖浓度设备等等。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海港大桥是极富代表性的一处景致,我们车行大桥来回,车观大桥雄姿。奥克兰整个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由奥克兰海港大桥联成一体,1959年建成,是新西兰唯一的港口桥。桥形如衣架,像不像!</p> <p class="ql-block">帆船码头,也称美洲帆船村。蓝色的港湾里,放眼望去,停泊在港口的万柱桅杆与毗邻的海港大桥相拥,一副无比壮观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工党纪念碑和迈克尔·乔瑟夫公园,这是一个修剪得非常整齐的公园。这个公园是为纪念新西兰第23任首相迈克尔·乔瑟夫·萨文奇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在公园可以远眺奥克兰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中国振华港机的桥机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亚种的毛利人,1350年,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库克岛上集体航海,在海上和波涛奋战了好几个星期,横渡3200公里的海洋来到这片盛产长嘴无翼鸟、长着茂密植物的美丽土地,成为奥克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因为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竞争对手很多,他们就必须要在火山峰顶建造“帕”,一种防卫性的山寨,伊甸山上就有遗址。</p> <p class="ql-block">1840年2月6日,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霍布森代表英国王室和北部的43位酋长签订了《怀唐伊条约》。该条约的英文版中,英国王室得到新西兰主权,也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我们经过的许多旅游景点都属于毛利人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伊甸山位于市中心以南,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海拔196米,山高220米,有公路,车行半山,徒步登顶,绕火山口一圈,在山上观景台鸟瞰市区、港湾风光、乡村绿野似的草地、对岸的地旺半岛尽在眼底。</p> <p class="ql-block">市区现代化的建筑和古色古香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沿海湾相间分布,街道整洁、宁静。皇后街是奥克兰传统的主要街道和“黄金地段”,是新西兰的最佳商业区,它汇集了市内所有购物商店及大型百货公司。皇后街和海关街垂直的两个街口的精品店很多。</p> 基督城 <p class="ql-block">南岛的基督城又称克莱斯特彻奇,新西兰第二大城市。这里不仅拥有19世纪的古代典雅建筑,更是坐拥高山与海洋的壮丽风光,为数众多的公园及私人花园,加之家家户户都栽种树木,“花园城市”实至名归,最令人兴奋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基督城建于1850年,最初是毛利人的土地。1850年,欧洲移民(主要是英国移民)开始在此定居,城市逐渐发展起来。19世纪,基督城成为了英国以外最具英伦色彩的城市,典雅的建筑和公共设施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有轨电车就是英伦风格的代表。基督城有轨电车系统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早期的蒸汽和马力有轨电车使用可以追溯到1882年。在1905年至1954年间,基督城开始使用电力驱动的有轨电车,但随着公共汽车的普及,有轨电车逐渐停止了运营。直到1995年2月,为了旅游观光的目的,有轨电车服务再次启动。</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有轨电车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基督城的有轨电车保留了其古老怀旧的风格,电车在城市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旅游交通网络,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历史韵味和现代风格融为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2010年和2011年,基督城发生了两次重大地震,分别是7.1级和6.3级。这些地震对城市造成了严重破坏。基督城大教堂是基督城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建筑之一,这座哥特式建筑始于1864年,历时40年才完成。2011年2月的大地震导致大教堂的尖塔坍塌,彩色玻璃被毁坏,教堂于2011年10月不再使用。目前,大教堂正在重建中。</p> <p class="ql-block">这座纸板教堂是由一位日本设计师在2011年大地震后设计。作为地震后的过渡性教堂简洁而大气,又不失教堂的壮观和典雅,是目前基督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广场上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塑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资料显示:维多利亚女王没有访问过新西兰,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1953年年未到访新西兰,她的足迹踏遍了46座城镇,参与了近110场公众庆典。女王在新西兰参与了圣诞和新年的祷告,发表了新年广播。民众掀起了一股“跟着女王去旅行”的风潮,许多人跟着女王的行程一站站走下去,其中最狂热的追随者走了30座城镇!直到今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依然会记得当年的盛况。新西兰民众对联合王国的认同也达到了历史顶峰。</span></p> <p class="ql-block">关于新西兰有两个重要的历史片段:一段历史系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创造的,1642年12月13日,塔斯曼在南岛最北端的黄金湾登陆,成为史上第一个踏上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他以为这片陆地与斯塔腾岛相连,遂将其命名为斯塔腾兰。后来,其他航海家纠正了他的这一错误认识,以荷兰西兰省的名字重新对此地命名,此即为新西兰地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鲜花簇拥下的是十八世纪新西兰探险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的雕像,上面的涂抹,不知是否与最近毛利人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有关。另一段历史是库克船长的经历:1769年,英国皇家学会派遣詹姆斯·库克,前往南太平洋探索。库克船长的奋进号穿越太平洋,在新西兰沿海多个地方登陆,积极与毛利部落接触,并绘制了新西兰海岸线。他一生共到过新西兰三次,分别是在1769年、1773年和1777年。库克因出版《走向南极的航行》和《环遊世界》(1777年)两本航海日志名留史册。他强调了当地人的智慧并认为适合殖民,很快便吸引殖民者和其他发现者纷至该岛。库克船长的结局有点悲:1779年2月14日,库克和他的船员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间,与夏威夷岛上的岛民发生打斗,遇袭身亡。</p> <p class="ql-block">海格利公园是基督城的一处标志性景点。始建于1855年,占地1.65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城市公园,仅次于美国的中央公园,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巨木参天,宽阔的园林、池塘和喷泉,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沿着公园的小路漫步,可以看到清澈的喷泉、高大的树木和色彩斑斓的树林,阳光透过树木洒落下来,光斑点点,美得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被海格利公园环抱的植物园‌,拥有10座风格各异的附属花园,种植了上万种植物。这里四季更替,色彩斑斓,是感受基督城“花园城市”魅力的绝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雅芳河穿城而过,带来满城秀色。河上不时划过的英国式方头平底船,它起源于古老的英国,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这种在剑桥大学剑河中能看到,也来到了这个“英国以外最英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阳光抚摸着河水,雅芳河婀娜多姿。撑船的青年穿着英国范儿的制服,脸上带着些许傲慢的微笑,将一件颇有难度的体力活变得异常优雅,甚至有些妩媚。</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既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又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国家。在广袤国土上,自然景观可谓包罗万象 - 冰川雪山、火山温泉、原始森林、峡湾瀑布、沙滩海岸,应有尽有,除了沙漠和戈壁。我们从基督城进、奥克兰出,又浏览了这两座南半球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与花园相间,人文与自然共生,宁静与活力并存,让人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你的一路相伴、浏览、欣赏和分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