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南禅寺</b>”是京都名刹之一,为临济宗南禅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称为“瑞龙山·太平兴国南禅禅寺”。南禅寺始于镰仓后期的正应4年(1291),是开山祖师无关普门将位于东山的开基人龟山上皇的离宫改建的禅寺。作为天皇中首位皈依禅宗的法皇亲撰愿文“禅林禅寺起愿事”,规定“日本最优秀的禅僧”为南禅寺住持。</h5> <h5>南禅寺位于东山,是京都禅宗的大本山,地位更在京都五山之上。地势开阔,其<b>三门</b>号称京都最美。南禅寺在伽蓝因明德4年(1393)和文安4年的大火及应仁之乱(1467)等几近荒废,但在江户初期奇迹般得以复兴。</h5> <h5>南禅寺的三门号称“<b>天下龙门</b>”,为重要文物。“三门”表示佛法修行大彻大悟的三座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南禅寺的三门号称“天下龙门”,高22米,<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上层楼阁名为“</span><b style="color: inherit;">五凤楼</b><span style="color: inherit;">”。登楼可从巍峨耸立的三门五凤楼上俯瞰京都。</span></h5> <h5>三门建成于宽永5年(1628年),藤堂高虎为超度在大阪夏之阵中阵亡的本族人、家丁的亡灵而重建并捐献。现为南禅寺的大门,是京都三大门之一。其他两座分别是仁和寺的二王门和知恩院的三门。坐在南禅寺三门的高高的门槛上,可以静静地欣赏南禅寺的美景。</h5> <h5>南禅寺三门南面有一条参道,这是参道南侧的枫叶。</h5> <h5>“三门”参道南侧有“正因庵”。“南禅寺”境内还有南禅院、天授庵、归云庵、金地院、听松院等别院。</h5> <h5>南禅寺三门的前侧面。旁边竖着几块木牌。</h5> <h5>木牌上写着南禅寺介绍、南禅寺“三门”的由来。</h5> <h5>南禅寺三门的南侧面,有一座小亭,在这里购票登“五凤楼”。</h5> <h5>“五凤楼”上已经有几位游客在赏景。</h5> <h5>登上“五凤楼”,视野极为开阔。从南面开始,逆时针兜一圈,记录下四周美景。</h5> <h5>往南眺望,为“<b>天授庵</b>”。左侧褐色屋顶为“方丈殿(本堂)”,右侧为“库里”的屋顶。</h5> <h5>围墙处是天授庵的“通用门(入口和出口)”,中间建筑为“库里”、“大书院”、“小书院”,左侧褐色屋顶为方丈殿。</h5> <h5>褐色屋顶的建筑为天授庵的方丈殿。天授庵内的枫叶红橙黄绿,色彩丰富。</h5> <h5>往东南方向眺望,为“正因庵”。</h5> <h5>三门南面的参道,参道南面,从左到右设“正因庵”和“天授庵”。</h5> <h5>中间为天授庵内“方丈殿”和“库里”的屋顶。左侧为方丈东庭,枫叶很美。</h5> <h5>天授庵的“方丈殿”和方丈东庭园,东庭园中央的日本松也清晰可见。</h5> <h5>天守阁的正门(入口处),和园内的那几颗古树。</h5> <h5>天授庵的主要建筑“方丈殿(本堂)”。</h5> <h5>天授庵的主要建筑“库里(厨房、餐厅、起居室等)”。</h5> <h5>天授庵东面的建筑为“正因庵”。</h5> <h5>“正因庵”不对外开放。</h5> <h5>在高处眺望“正因庵”的建筑,也是典型的日式寺庙建筑。</h5> <h5>镜头拉近,看清楚点。</h5> <h5>寺庙的屋顶间绿树成荫,唯独一株落羽杉叶呈金黄色傲立其中。</h5> <h5>寺庙中的枫叶开始变红了。仔细看,庭园里有两位僧人蹲在地上在劳作。</h5> <h5>转向东面,一条参道通往“法堂”。</h5> <h5>参道上一些游客在游览、拍照,路旁的枫叶红了。</h5> <h5>由近及远,依次为枫叶、参道、法堂、东山独秀峰。</h5> <h5>从三门到法堂的林荫道也非常适合拍照。</h5> 再转向北面,一条小道通往“听松院”,后面可见京都市的建筑和远处的山脉。 <h5>镜头拉近,京都市的建筑和远处的山脉。</h5> <h5>东北角的枫叶、青松。</h5> 绿荫中似乎有水塔等建筑。 <h5>远处青山绵绵。</h5> <h5>五华楼下的空地,一楼的屋檐,枫树,远山。</h5> <h5>往西眺望风景。</h5> <h5>一条小道通往西面的“勅使门”。勅使门也是重点文化财物。</h5> <h5>往西南方眺望,远处可见京都市内建筑。</h5> <h5>南禅寺的介绍说“<b>仍可从巍峨耸立的三门楼上俯瞰京都</b>”,真是如此。</h5> <h5>稍稍变换角度,就看到另一个景色。</h5> <h5>逐渐的,又转向西南方。</h5> <h5>西南方的天授庵通用门。</h5> 南面的天授庵正门。 <h5>“天授庵”正门前“大本山大明国师灵光塔”石碑,一位穿和服的美女站在门前。</h5> <h5>走下南禅寺“三门五凤楼”,在东面回看“五凤楼”。</h5> <h5>五凤楼与红枫,才是“京都的秋天”。</h5> <h5>往东,为南禅寺的“法堂”。</h5> <h5>南禅寺“<b>法堂</b>”,本尊供奉有释迦三尊像。地面全部以砖铺就,榉树圆柱林立,藻井绘有“蟠龙”。</h5> <h5>“法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一重裳阶付,入母屋造。</h5> <h5>“法堂”是南禅寺进行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南禅寺创建时的建筑。在应仁·文明之乱时烧毁,于文明十一年(1479)再建,后来丰臣秀赖于庆长十一年(1606)对建筑进行了大改造,明治二十六年(1893)又被火烧毁,现在的建筑是明治四十二年(1909)再建的,于平成二年(1990)开山大明国师圆寂700年之际,对建筑进行了更换屋瓦等部分维修。</h5> <h5>“法堂”前的铜质“香炉”。</h5> <h5>再往东,是“南禅寺方丈庭园”。</h5> <h5>往南,为<b>“水路阁”</b>。以红色炼瓦砌成,桥梁形状,明治维新之后的建筑已有了些欧洲风格,跟南禅寺的伽蓝建筑相映成辉。</h5> <h5>水路阁于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从滋贺县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到京都市内(被称为“京都市疏水事业”)的线路的一部分。当时西方建筑技术刚传入不多久,水路阁由日本人之手设计、施工,被认为在日本土木技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h5> <h5>纵深的拱券在透视效果下是拍照时的最佳角度。昭和58年(1983年)7月1日京都市指定“疏水运河·水路阁”为史跡。</h5> <h5>水路阁以红色炼瓦砌成,桥梁形状。作为京都市近代建筑的代表,与南禅寺古色古香的伽蓝建筑相映成辉。</h5> <h5>“<b>瑞宝殿</b>”。</h5> <h5>“<b>历史的风土特别保护地区</b>”石碑下,有一条沟渠,水质很清。</h5> <h5>沿着参道、沟渠往西走,一路上风景很美。</h5> <h5>参道的右侧为南禅寺的三门、五华楼;左侧为“正因庵”。</h5> <h5>参道的左侧为“正因庵”,不对外开放。</h5> <h5>“<b>大明国师灵光塔</b>”石碑,“<b>守塔大定谨书</b>”。<b>大定</b>是指藏传佛教中,一位具有极高修行成就和智慧的僧人。这里“天授庵”的正门,但现在天授庵的入口在南面的“通用门”。</h5> <h5>天授庵现在的入口、出口“通用门”。游览天授庵后继续沿参道往西走到底右转。</h5> <h5>沿参道往南走到底右转,前面不远为<b>南禅寺</b>“<b>勅使门</b>”。敕使门为重要文物,宽永18年(1641),受明正天皇赏赐,将御所的“日之御门”迁移而来。只有在敕使来寺及住持的“升座仪式”等重要活动时才开启。</h5> <h5>南禅寺“观门亭”,前面有座井筒八心桥。</h5> <h5>南禅寺“<b>金地院</b>(东照宫)”,以美丽的鹤龟之庭最知名。</h5> <h5>南禅寺。这座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的寺庙,集大成之美,不仅有许多美丽的小庭院,寺庙本身也是一处令人难以忘怀的绝美之地。在这里走出“南禅寺”,去下一个景点。</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