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我国钢铁工业的足迹

lyq

<p class="ql-block"> lyq 15645979</p> <p class="ql-block">五年前的一次参观,让我心灵震撼、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31日上午10点,云消雾散,太阳露脸,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我来到了重庆大渡口区的重庆钢铁公司旧址,参观重庆工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跨入博物馆,绿叶翠竹蔟拥着的“重庆工业博物馆欢迎您”几个大字进入眼帘,给人以亲切感,仿佛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p><p class="ql-block">退色的红墙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个博物馆是重庆四大博物馆之一,由主展馆、钢魂馆和工业遗址公园等组成,反映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其中钢魂馆揭示的我国钢铁工业的存亡史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p><p class="ql-block">一,绝处逢生。</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不久,东北、华北等地的钢铁厂相继陷落,出海口也被日军封锁,进口困难,造成国内钢材和生铁奇缺,武器弹药的制造面临原材料消耗殆尽的局面。1937年底南京陷落前夕,时任经济部长翁文灏约同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向蒋介石进言,要求将汉阳铁厂等迁移到大后方重建,以供军需。</p> <p class="ql-block">随着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湖北形势日渐紧张。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发布了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指令”:“汉阳铁厂应择要迁移,并限三月底迁移完毕为要。”</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1日,经蒋介石批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简称“钢迁会”)在汉阳成立,招揽流散在湖北、湖南、香港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在武汉、宜昌、重庆等地同时开展拆卸、物资转运、新厂选址和建设工作。彼时,民营企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任民国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并兼任设在汉口的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指挥长江上的民用船只抗战。</p><p class="ql-block">卢作孚雕像。</p> <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此时尚有3万以上的待运人员、9万吨以上的待运设备器材滞留在离武汉仅300余公里的宜昌。那时日军正疯狂向宜昌推进,形势十分危急。更为严峻的是,10月中旬以后,长江上游适宜较大轮船航行的中水位时间,只剩下40天左右,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大型设备就无法入川到达重庆。10月23日,卢作孚坐镇宜昌,亲自向公司各机构代表进行部署,安排抢运,揭开了宜昌大撤退的序幕。他根据民生公司在枯水时期创造的“三段式航行法”,将整个运输分三段进 行:宜昌至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至万县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每艘船以吃水深度和马力大小为基本依据,用一部分船只先运货物至三斗坪,当即返回。民生公司出动了仅有的22艘轮船,加上两艘外轮,同时征用了850余只民间木船,后来陆续增加到2000余只木船,抢运轻型物资。24艘轮船和众多的木船,昼夜不停地在峡江来回穿梭。 </p> <p class="ql-block">宜昌至重庆航程近千公里,险滩多达数百处,敌机不断在峡江航线轰炸,但船工们毫不畏惧。在整个大撤退的40天里,民生公司损失轮船16艘、117名公司员工牺牲、76人受伤致残、运力比战前减少了一半,但把3万以上待运人员和9万吨以上待运设备器材成功撤退到了大后方。有关资料显示,到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国民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以及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计150余万人、货物100余万吨,以至日寇进入宜昌时,这里巳是一座空城。</p><p class="ql-block">了解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战初期有一个名垂青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意欲歼灭之。英国政府和海军征用了861艘各种船只,冒着德军飞机的轰炸,顽强地抵御着敌人的地面进攻,在英国海军的强力支援下,从5月26日开始至6日4日结束,历时9天,把33.8万大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到了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本土,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军事历史学家们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战役之首,让世人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军方指挥完成,而宜昌大撤退完全依靠的则是民营企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的民间船队。他们的壮举使我国的钢铁工业绝处逢生,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p><p class="ql-block">晏阳初可不简单,他于1943年被新闻界和学术界组成的“全美纪念委员会”评为“四百年来世界最具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入选的都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先驱,而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轰动了世界,鼓舞了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华儿女。</p> <p class="ql-block">二,砥砺奋进。</p><p class="ql-block">卢作孚指挥的船队从1938年10月24日起,至12月初,冒着日机的轰炸,穿三峡,过险滩,辗转1000公里,用40天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一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将钢迁会拆卸的大量机器设备从宜昌抢运到了重庆,在重庆大渡口重建钢铁厂,1939年及时投产,为全国抗战兵工企业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抗战时期,重庆兵工承担了全国械弹三分之二的份额,还试制了飞机炸弹、避弹钢板等国家急需的武器装备,并主持设计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平炉。</p><p class="ql-block">捷克式机枪。</p> <p class="ql-block">马克沁重机枪和手榴弹。</p> <p class="ql-block">严恩棫、张连科、刘刚等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的生活,毅然回到苦难中的祖国,报效国家,是我国钢铁工业蹒跚前行和砥砺奋进的代表,他们永远为中华民族所怀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1940年至1941年,日军先后三次集中轰炸钢迁会厂区,炸死员工百余人,炸毁房屋无数。面对日机的狂轰滥炸,钢迁会职工并未屈服,他们以钢迁会布告发布的要求为指南,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救助同胞,加紧生产,支援前线。</p><p class="ql-block">钢迁会布告。</p> <p class="ql-block">在生产实践中,钢迁会为国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抗战时期在重庆的钢迁会是抗战后中国钢铁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后方冶金工业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近代旧中国唯一依靠自已的技术和资源在内地建立的冶金工业,形成了我国第一代冶金技术队伍,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国之桢干”。</p><p class="ql-block">三,高速发展。</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3月1曰,钢迁会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第101厂”,即后来的重庆钢铁公司(简称“重钢”)。</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钢迁会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撑起了中国抗战的工业脊梁,保存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火苗。新中国成立后,重钢继承和发扬了钢迁会精神,励精图治,创造了多个“第一”,有力地支援了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享有“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重钢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建和技改,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庆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曾在重钢留下了足迹。1958年毛主席视察重钢,对重钢技改留下了三个“好”字的评价,激励着重钢努力拼搏,再接再厉,也体现了当时重钢在中国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离开钢魂馆,我来到旁边8千平方米的主展馆,这个展馆向参观者生动地展示了在钢铁工业基础上,重庆工业的起步、蹒跚前行、支援抗战、恢复发展、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里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人们看到了我国工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和光辉的未来,催人奋进,令人遐想。</p><p class="ql-block">祖国的花朵在工业展览厅里兴致勃勃,向充满了希望的未来奔去。</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有15.8万吨钢,不到世界钢产量的0.1%。当时我国的钢铁工业主要集中在以鞍钢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和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以后随着国家的发展,形成了各省均有钢铁企业的均衡地区布局,1978年钢铁产量达到了3178万吨,到了201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9.283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51.33%,遥居首位。</p><p class="ql-block">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加我国在全球的话语权上,居功至伟。</p><p class="ql-block">四,工业遗址。</p><p class="ql-block">主展馆外面是占地约40亩的工业遗址公园,让参观者领略重庆百年工业的缩影,尽享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这里有1905年由英国谢菲尔德兄弟公司制造、1906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购进的8千匹马力双卧式蒸汽原动机,是工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50年9月初,新中国第一根12.5长的钢轨就是由该机提供动力轧制成功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钢铁工人雕塑。</p><p class="ql-block">该雕塑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出坚如磐石的钢铁工人的站姿形象,象征着产业工人的忠魂永存。</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奔流浇铸雕塑。</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由重达20吨的巨大废弃钢包和原有的消防水池相结合,形成钢水与池水循环流动的大型互动水景装置,仿佛从巨大的钢包中缓缓流入池中的是滚烫的钢水,和着炼钢工人的汗水,昔日热火朝天的炼钢景象瞬间重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里更有十八勇士铜像。</p><p class="ql-block">十八勇士铜像是为了纪念重庆解放前夜的1949年11月,为保护重钢免受国民党炸厂而英勇牺牲的地下党员刘家彝等18个烈士专门制作的。“十八勇士”组雕由总长12米、高1.5米的18个人形铜像以及一辆东方红内燃机车头组合而成,这些铜像站立在原重钢老厂房的房梁上,仿佛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宽阔的的工业遗址园内,我不禁想起近代工业不能忘记的如下四人:</p><p class="ql-block">1893年建成的汉阳铁厂创始人、中国工业先行者、中国重工业奠基人张之洞。</p> <p class="ql-block">汉阳铁厂接班人、钢铁脊梁打造者盛宣怀。</p> <p class="ql-block">近代航运业巨子、工业血脉保卫者卢作孚。</p> <p class="ql-block">国之轻工第一人、实业救国发展者张謇。</p>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博物馆里熙熙攘攘,小朋友们在这里嬉戏追逐,人们在这里追忆过去的岁月,在这里谈笑风生,在这里拍照,在这里流连,在这里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更有人因深受震撼而在这里重温历史,在思考着:如何立足国际视野,继往开来,把我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日于重庆两江新区恒大华府小区。</p><p class="ql-block">原始素材整理于2019年11月30日。</p>

重庆

重钢

工业

宜昌

年月日

我国

卢作孚

撤退

抗战

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