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2年秋,我在"长阳教师培训班″结业后,退伍复员回乡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首先,要到区、乡政府去报到,登记户口,证明你这个退伍军人已经回乡。到家的第二天我就到资丘区政府报到,办理一些需要办理的手续。记得当时接待我的干部叫余文光。第三天我就从我家爬几里的上坡路到峰脊岭乡政府看望我的老乡。是任副乡长的发义老弟引我去的。那些乡干部对我很客气。亲亲热热地问我这、问我那。玩了一会儿我就回家了。当时正是干旱季节,天天在队里与社员一道从事抗旱工作。</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二天上资丘区政府的路上,出乎意料地在青桐树路边碰到了七、八年未见的姐姐,她是听到别人说我已转业回家。迫不急待地到蔡庄坪去看我去的。当时未说几句话,就她下我上地分别了。我们兄弟姐妹五六个,还只有大姐和我的感情深些。记得她结婚时,我还只有两岁多。她结婚时,舍不得我,还将我带到她婆家玩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读小学,差不多都在她家寄宿。回乡以后,乡政府的意见,想我当民兵连长。我征求许多人的意见,最后区文教组同意,暑假参加县小学教师培训班学习,结业后从事教学工作。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一首《七律·归里舌耕感赋》:</p><p class="ql-block">风尘万里复员归,</p><p class="ql-block">脱却戎装易布衣。</p><p class="ql-block">厚浪沱深波㳽㳽,</p><p class="ql-block">齐头山险雾霏霏。</p><p class="ql-block">案端红烛辉残夜,</p><p class="ql-block">园里青苗映旭晞。</p><p class="ql-block">莫道村师名寂寂,</p><p class="ql-block">丹心一片报春晖!</p><p class="ql-block"> 分配到都镇湾区鸭子口乡厚浪沱小学任教。任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当时的校长是胡兆年,教导主任胡毅华,教师有王维宣、章永宣、姚仲凡、李淼林、杨发兴等。学生有李家华、郑子华、刘开旭、许先玉等。这一学期我还被抽调到齐头山、青岗坪等大队去参加土改复查工作,直到结束。令人更难以相信的是1953年我又被县教育局完全抽调出参加全县的小学教学整顿工作。先到津洋口区板桥铺学区,之后又到赤土坪学区全职参加教育整顿工作。津洋口区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直奔都镇湾区的东流溪、杨溪和刘坪等地学校进行教学整顿工作。最后又沿清江而上直到渔峡口区,先到西坪、庄坪小学,最后到镇上的渔峡口小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最后的刹尾工作搞得扎扎实,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 参加教学工作一晃就是五、六年了,但总是感到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总想能够找到个学习深造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果然,机会来了。1956年,教育部为了提高中丶小学教育质量和师资教学水平,允许小学教师参加高考。我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逄的机会。虽然胡校长未给我在教肓局报名参考,但我为自己报了名,决不放弃这一千载难遇的机会。这次我们学校报名高考的,除我以外,还有张贤翼、胡毅华二老师。当时尽管学校教学工作繁杂,我带有考初中的毕业班,仍然不忘复习迎接高考。当时长阳到宜昌两地还无公共汽车,去来很不方便,若遇下雨涨水,那就连参加考试的机会就丧失了。为了不失去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迎来了胜利。记得在接到华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以后,兴奋得连读书都念不到头了。买的一碗粉蒸肉也高兴得吃不下去了。周六下午明珍问我考试的情况,我告诉她,考取了本科,要四年。她不无懊丧叹了囗气啊说:“就是时间太长了点儿!″</p><p class="ql-block"> 1956年秋,我怀着"华中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到武昌桂子山去报名,完成了多年的"大学梦″。</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活,好像一晃就过了。我一个28岁的青年人,已经是一个32岁,满腹学识的七尺之躯了。通过老师的教导,同学们的讨论,自己的钻研,深入的思考,多方的灌输,知识的积累:我已经懂得了许多道理。真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四年的所有笔试中,老师对我的评论都是"优″。在四年的学习中,扪心自问,我不敢稍有懈怠。真的是"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