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代便捷的交通,带来非常高效的出行,趁着冬日暖阳的日子,悄悄的出行福建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素称“华东屋脊”,它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和江西省东部,山脉北部的最高地段是两省分界线。除外,武夷山还是闽江和赣江的分水岭,是闽江的主要源头和集水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脉建有武夷山国家公园,它整合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福建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九曲溪光倒刺鲃[b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五个自然保护地,涉及南平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9个乡镇。其中,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及武夷山脉的东北段,总面积77.2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上游生态保护区的北部,公园总面积74.1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规划面积30.85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上常年云雾弥漫,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200米,但在九曲溪两岸存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划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溪南、云窝—天游—桃源洞、山北五个景区。这里有九曲溪流,三十六座山峰,七十二个洞穴,九十九座岩石,一百零八个景点。主要景点有武夷宫、天王峰、御茶园、桃源洞、天游峰、一线天、虎啸岩、水帘洞、遇林亭窑址、天心永乐禅寺等。</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的命名起源于当地的一个上古尧帝时期的传说。传说,彭祖带领他的家族迁往闽北地区,后来这里被大水淹没。彭祖之子彭武、彭夷二人率领部族修筑高山、开凿河道,以求治水。后世就以“武夷”之名命名堆山的山脉,纪念彭氏兄弟二人。但也有学者认为,“武夷”原称“虎夷”,因商周时期,自江淮南迁入赣的古东夷“虎方”而得名。后因唐高祖李渊之祖父名李虎,唐人讳虎为武,虎夷山开始讹为“武夷山”,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2007年5月8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武夷山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武夷山脉中友人的自家茶园,面积500余亩,在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的大山深处,盛产武夷名茶大红袍系列。</p> <p class="ql-block">在去友人茶场途经农夫山泉绿标水灌装工厂基地。据说,农夫山泉分红绿标,这里的绿标品质更高些。</p> <p class="ql-block">l</p> <p class="ql-block">在武夷山老街的文旅街口,见到了杨时《游武夷》花岗岩石刻,当然,这是后来景区改造时制作的。但当我一见到杨时名字时,马上想到就是称号"龟山先生"便是也,且与我常州有交集,下面就来认识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杨时(1053–1135年),字行可,改中立(因犯友人父讳),号龟山。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宋元丰四年(1081年),杨时拜程颢为师,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宋元祐八年(1093年),杨时途经洛阳,拜程颐为师,并引出“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为弄清张载《西铭》之理,杨写信向程颐请教,程提出“理一分殊”之说。杨杜门10年研究这一课题。</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杨时出生于南剑州将乐县(现福建省将乐县)北郊龟山。祖上为蜀人,辗转迁至将乐。杨时初字行可,后改字中立。3岁时,生母陈氏病故。被舅舅陈京接至将乐县蛟湖村抚养,6岁返家。7岁入将乐县西斋私塾读书。8岁能作文章,且可与人和诗对句,即席赋诗,被誉为“神童”。9岁,到含云寺经斋读书,开始攻读《书》《诗》《礼》《易》《乐》《春秋》和《史记》等经史之学,并从含云寺主持庆真禅师处得授佛经。15岁时,到邵武军(现福建省邵武市)游学,初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杨时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补为太学生,深造数月后返乡,回含云寺继续耕读。次年作《礼记解义》。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24岁的杨时得中进士,次年被授职为汀州司户参军。杨时称病未去就任,回家潜心读书,期间作《列子解》。</p> <p class="ql-block">杨时是理学中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中介人物。他曾在今镇江、常州、无锡、余杭等地著书讲学,各地学者慕名而至。杨时的闽学“其上接濂洛之传,下开罗(豫章)、李(延平)、朱(考亭)之绪,”使理学有较大的发展,并由中原传播到八闽和东南亚各地。因此,被后人尊称为“闽学鼻祖”。在当时的高丽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p><p class="ql-block"> 杨时的哲学思想源于程颢、程颐,以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吸取佛、道两家的部分主张,是儒、道、佛合流的产物。杨在自然哲学方面是唯物论者;在精神哲学方面却是唯心论者。</p><p class="ql-block"> 他的哲学主张主要是:“致知必先于格物。”他对程氏“理一分殊”也有所发挥。他说:“天下万物,理一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权其分之轻重无铢分之差则精矣。”他主张共同抗御外侮,以巩固大宋江山。他也主张道德教化与刑政法治并施来管理国家。</p> <p class="ql-block">关于杨时号“龟山”的来历,有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关于“龟山”是这样注释的:“龟山,在江苏武进东南70里,依形而名。相传宋杨时曾讲学于此,有道南书院。”</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年常州《道南书院续捐经费记》中的记载:“……而新塘有龟山卷翠、临湖扬秀,映带众峰。山麓有圮宅,或谓公南还毗陵居此,因以自号。” 意即常州东郊的龟山,是杨时在常州的居地,杨时因以为号。此说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同。</p> <p class="ql-block">杨时作为理学大师,居常州18年,讲学足迹沿常州向南,遍及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传授的学问,是理学化的儒学。</p><p class="ql-block"> 杨时居常州18年,《宋史·杨时传》中无记,只说他“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p><p class="ql-block"> “杨时居常州18年”之说,首见载于南宋咸淳年间由常州知州史能之修纂的《毗陵志》(俗称《咸淳毗陵志》)。《咸淳毗陵志》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几本地方志之一,与范成大的《吴郡志》、施宿的《会稽志》并为志书范本。</p> <p class="ql-block">查南宋咸淳年号,自1265年-1274年,时间跨度仅10年。杨时是1135年辞世的。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宋度宗在杨时家乡建龟山书院,亲题匾额,并定春秋两季祭祀。咸淳年间,常州修《毗陵志》,知州史能之作为一府之长,如杜撰史实,肯定招谴。</p><p class="ql-block"> 《咸淳毗陵志·卷十八·杨时》载:“杨时,南剑州将乐人,与游定夫、谢显道同时为程门高弟,学者推之……自京过毗陵,寓早科巷……明年赴萧山任,及满,奉祠,遂徙居毗陵,讲道城东书堂……公居毗陵者十有八年,如《养浩堂》、《踵息庵诸记》、《中庸解义》、《伊川易传》、《泰山春秋传》、诸《序》,皆当时所著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代史陆舆著《重修道南祠碑记》载:“尝从锡山见宋杨龟山先生年谱,因获悉先生出处始末。盖先生侨居常郡,前后凡十有八载,其过化为最久,而闽地则先生之所生也。其在常也,立讲院于锡山之城东隅。”</p><p class="ql-block"> 常州《道南书院续捐经费记》中有记:“宋杨文靖公讲学毗陵者十八年,邦贤景其遗教,爰建龟山、道南两书院于城。今虽已废,遗址可考于志。而新塘有龟山卷翠、临湖扬秀,映带众峰。山麓有圮宅,或谓公南还毗陵居此,因以自号。”</p> <p class="ql-block"> 事实是这样的:杨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被挽留在常州居住。因他在常州,“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都来到常州。其间,杨时也应邀四出讲学,足迹分布在长江东南部、即江苏、浙江、湖南一带,但居住地是在常州。杨时在常州坐馆讲学,四方学人来常从之游,应邀出门讲习,再回常州居住。常州《道南书院续捐经费记》中“或谓公南还毗陵居此”,“南还”,即南游讲学归来,亦可印证这个推理。</p><p class="ql-block"> 中国儒学,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史上,有两个重要的、堪称是生死攸关的发展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是儒学及其捍卫者竭尽全力,战胜了自己的对手,才维持住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作为毘陵后学,此次武夷研学,收获彼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最高境界,趁着现在咱们身体条件充许,多参加些研学活动,使自己成为精神财富的强者,成为一个简单快乐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