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莺莺塔西厢记

磨菇云184100956

<p class="ql-block">编辑 磨菇云</p><p class="ql-block">配曲 姹紫嫣红</p><p class="ql-block">摄影 磨菇云</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5日,我们来到了永济普救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原名永清院,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讲述了“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动人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自1986年起,普救寺经过大规模修复,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寺院建筑布局分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规模宏大,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一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来到普救寺游玩。在这里,他遇见了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张生当年的读书处西轩,就在大雄宝殿的西侧。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则位于大雄宝殿的东侧。这里不仅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还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p> <p class="ql-block">梨花深院,又称“崔居别院”或“莺莺院”,是崔莺莺一家人路经河中府借居普救寺的临时寓所。古朴玲珑的垂花门上“梨花深院”的匾额引人注目,两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联,道出了这里的典雅幽静。匾额和诗联都是我国著名西学专家王季思先生的真迹。《西厢记》中“请宴”、“赖婚”、“逾垣”、“拷红”等情节,皆发生于此院之中。这是一座具有中国北方民俗特点的三合小院,坐北朝南,南设院门。院内北房三楹专为老夫人的居室,室内右卧室、中堂屋、左佛堂,“拷问红娘”即发生在此。西厢房三间,为莺莺和红娘的居室。东厢房三间为欢郎的居室。院中最引人入胜的有两处:一处是东厢南侧一段墙,墙下翠竹环抱着一块太湖石。墙外有一株杏树,枝繁叶茂,这里就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跳粉墙巧相会的地方。如今,对对青年恋人来到这里,吟诵那“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千古绝唱,争相在此留影,表达了人们对崔张爱情的向往和羡慕。另一处是西厢南侧一方石碣,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跋文载,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撰写的,因此称作“金代诗碣”。诗曰:“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这方诗碣,是此次修复清基时出土的,是寺内保留年代最久、直接记述崔张故事的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莺莺塔高40米,是一座内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层四面锥型砖塔,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此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还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具有奇特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而著称于世。据资料记载,它与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磴琴声”(简称石琴)齐名,被誉为中国古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传说唐代,河中府要在普救寺和中条山脚下的万固寺各建一座佛塔,因选不下能工巧匠未能动工。一天,从外地来了师徒二人,言说专揽浩大工程。两寺主持听说来了名师高徒,便将师徒邀至禅堂,商量建塔一事,师徒欣然应诺。开工选在四月初八佛诞日。两寺主持当着师徒面说:“师徒各建一塔,要求塔身十三级一样高,青砖砌成一样料,施工期限一年整,明年此时见分晓。”当下徒弟选建万固寺塔,师父则建普救寺塔。话妥,各行其是。</p> <p class="ql-block">话说这徒弟心高意大,自恃聪明,心想这可是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便挖空心思,巧立名堂,把功夫全用在塔外型的精雕细刻上,妄图以此胜过师父。岁往月来,转眼已是第二年四月初八,两塔同时竣工。验收那天,众僧身披袈裟,顶礼膜拜,香客如流,争相观瞻。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大家经过比较,都说万固寺塔八面玲珑,磨砖对缝,密檐楼阁,精雕细刻,齐声夸赞徒弟比师父艺高一筹。有诗为证:“佛塔倚中条,峻峭耸云霄,芙蓉连斗极,徒艺比师高。”徒弟听了十分得意。正在这时,师父当众说道:“我建的塔是座宝塔,塔下压着一对宝贝——‘金蛤蟆’,击地即有叫声。”众人当场一试,果真如此,人人称奇,个个喝彩。亦有诗为证:“古寺紫气开,塔高望眼宽,师父造诣深,当年活鲁班。”顿时,徒弟羞红了脸,跪在师父面前请教。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一座建筑,外形上的华丽美观固然重要,而内部结构更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你要牢牢记住‘谦受益,满招损’这个做人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如今,游人一到这里,观赏当年张生与莺莺绝妙幽会的梨花深院,再抬头看看那越墙的杏枝,“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是一千古绝唱的寄情诗,便会脱口而出,更能把游人引入“意似痴,心如醉”的遐想之中。普救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更是《西厢记》故事的见证者,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那段美丽的爱情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