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艺术学校“大学之声”昆曲折子戏巡演浙大专场 。 华为P70Pro拍摄。

清欢在手

<p class="ql-block">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江苏昆山,故称昆曲。其主要表演特色为“无歌不舞”,意思是说主要开口唱,必配以细腻的身段表演。其唱腔典雅,语音采用“中州韵”,念白偏重于苏州、昆山一带方言。</p> <p class="ql-block">一、扈家庄</p><p class="ql-block">剧情取之于《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主角扈三娘,是一折很吃刀马旦功夫的戏,需要在精彩的武打表演同时穿插大段唱词。</p> <p class="ql-block">二、玉簪记.琴挑</p><p class="ql-block">表现落榜书生潘必正在女贞观复读,传来琴声幽韵,循声发现因避难入观为尼的才女陈妙常,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冲破理教相许终身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三、牡丹亭.游园.</p><p class="ql-block">描写官家之女杜丽娘深居闺中,第一次与丫鬟春香来到后花园,见到亭台楼阁,花圃鱼池,鸟鸣蝶飞……,美景如许却显颓败,顿生对青春的留恋,自由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四、义侠记.游街.</p><p class="ql-block">出自水浒传武松打虎。</p><p class="ql-block">武大郎得知自己的弟弟武松成了打虎英雄要披红游街,高兴的向恽哥讲述自己教小时候的武松练武情景</p><p class="ql-block">这个角色表演的是“矮子功”。身材正常的演员用围裙遮挡双腿蹲着走路并舞蹈的功夫。</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贯.访测.</p><p class="ql-block">说到《十五贯》,就不得不提一下浙江昆苏剧团(前身叫国风昆苏剧团)。解放前夕,昆曲艺术由于过于高雅,观众量大大减少,全国专业昆剧团只剩下一个浙江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剧团组成了郑伯永、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陈静等人组成整理小组(陈静执笔)对清朝时期的《十五贯》传奇原本进行改编,由26出缩减为11出。1956年由班主朱国梁带队第一次进京演出,大获成功。北京城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总理更是称赞该剧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人民日报》在5月18日还专门以“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为话题,发表专题社论。</p><p class="ql-block">《十五贯》故事出自《醒世恒言》,讲述一个由刚正不阿的清宫侦破推翻一段冤案,终将真凶捉拿归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此折是况钟微服私访智审娄阿鼠。精彩之处是丑角娄阿鼠表现出惊慌、狡黠、惴惴不安的内心活动。</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源自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