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前言:</strong></h3></br><h3>有时候,一场看似平凡的外交行动,背后却暗藏着惊天的战略布局。</h3></br><h3>毛主席的最后一记“阳谋”,直接震动了美国政局,让当时的总统福特感慨:“技不如人。”</h3></br><p data-bjh-caption-id="cap-62474992" data-bjh-caption-length="16" data-bjh-caption-text="" data-bjh-helper-id="1732935442939" data-img-container-for="fc4834ec5f7ad28efba7a97268afc787"> <h3>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一个决策能让超级大国如此失措,甚至连总统都感到无力反击?</h3></br><h3>从一个意外的转折,到一场精妙的博弈,这一切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h3></br><h3><strong>1975年8月</strong>,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的主任黄镇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向尼克松发起二次访华的邀请:</h3></br><h3><strong>“尊敬的尼克松先生,如果在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毛主席希望能够尽早与您会面。”</strong></h3></br><h3> <h3>这个时候对尼克松的称呼已经不是“总统”了,因为那时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卸去了美国总统一职,对于毛主席的邀请尼克松也感到有些迷惑,为什么中国要邀请他这个已经远离政坛的美国人?</h3></br><h3><strong>而在尼克松二次访华后不久,时任美国总统的福特这才恍然大悟过来,不禁对毛主席的雄韬伟略发出赞叹,更是说道自己:“技不如人”。</strong></h3></br><h3> <h3>毛主席为何要邀请尼克松二次访华,而这又和当时的美国政局有什么关系吗?</h3></br><h3>中国人民的老朋友</h3></br><h3>1974年8月,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在被国会弹劾之前便自行辞职卸任了美国总统的职务。尼克松对于我国来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性人物,所以我国对尼克松的情况也一直在大洋彼岸关注着。</h3></br><h3> <h3><strong>尼克松在卸任后没多久还因为大病一场而住了院,为此周总理还特意致电尼克松慰问其身体状况以及传达自己的良好祝愿。</strong></h3></br><h3>那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八十岁了,但思维逻辑依然清晰。并对周总理说:<strong>“这个尼克松啊,虽然个人有些缺点。但对中美关系改善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strong></h3></br><h3>毛主席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因为在1974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福特签署了<strong>《赫尔辛基协议》</strong>,这份协议虽然只针对欧洲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中国。但却对美苏两国的关系却有着缓和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到了中美之间的关系。</h3></br><h3> <h3><strong>而毛主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因为中苏交恶的关系才得以让尼克松首次访华关系得到修补,两国在当时虽然并未建交但都有着“共同抗苏”的默契。</strong></h3></br><h3>而在福特接任美国总统一职后虽然表面上声称会继续走尼克松的政治路线,其中也包括对中国的态度。</h3></br><h3>但福特的做法却并没像说的那样,首先是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时期对两岸的态度十分明确表示<strong>“两岸同属一个中国”。</strong></h3></br><h3> <h3>而到了福特执政时期,美国对台湾问题就表现的十分模糊,这一点也是我国无法接受且影响当时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为什么在福特下台后中美才得以建交的原因。</h3></br><h3><strong>并且福特对于苏联的关系也不像尼克松时期那样和中国“共同抗苏”,反倒是主动迎合苏联。毛主席那时也看出来了福特对于中苏两国态度相较于尼克松已经开始有所变化。</strong></h3></br><h3>认为如果美苏两国的关系有所改善,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将会面对“腹背之毛”的境地,如果真的是那样中国将陷入极其麻烦的困境中。正因如此,毛主席便想起了“尼克松”这位老朋友,认为尼克松或许可以帮助中国走出当前的困境。</h3></br><h3> <h3>毛主席的阳谋是怎样的,如何让尼克松帮助中国走出困境?</h3></br><h3>毛主席的阳谋</h3></br><h3>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的黄镇在向尼克松传达了毛主席想要邀请其访问中国后,尼克松也将此事告知了当时仍旧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h3></br><h3> <h3><strong>而当时福特也有了将要访华的计划,深知这一点的基辛格则认为现在福特刚接任尼克松总统一职一年的时间还不到,如果在这位前总统在现任总统前访华势必会引起不少说辞。因此,尼克松的二次访华也暂时搁置了起来。</strong></h3></br><h3><strong>1975年12月1日</strong>,福特总统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和毛主席、邓小平等我国领导人的会议上,主要就针对我国台湾问题。毛主席明确对福特说道:</h3></br><h3>“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决定。”</h3></br><h3> <h3>但福特却仍然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的模棱两可,一边说着会从台湾撤军并与其断交。但实际上美国不仅没撤军,还大肆向台湾地区输送武器装备。</h3></br><h3>对福特此行,中国政府方面在欢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些许冷淡。因为福特对苏联的态度同样值得玩味。因为在福特访问中国的5个月前刚刚出访过苏联,并且还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紧紧相拥,两国关系明显有所好转。</h3></br><h3>对此,邓小平还特意对福特发出警告,提醒他:“不要再想念苏联人了。关于缓和的花言巧语,掩盖不了战争危险不断增长的残酷现实!”</h3></br><h3>可以说这次会谈并没有达到我国所期盼的模样。</h3></br><h3> <h3><strong>眼见局势越来越对中国不利,而尼克松也暂时无法动身。在这种局面下,毛主席又出了一计:“虽然目前尼克松来不了,但我们可以邀请他的女儿嘛。”</strong></h3></br><h3>周总理便问道:<strong>“主席,尼克松访华与否和他的女儿访华有什么关系吗?”</strong></h3></br><h3>毛主席则表示,如果先邀请尼克松的家人访华一来是为了给尼克松访华铺路,二来则是因为如果邀请了尼克松女儿先行,再让尼克松来的话就说明了这仅仅是中国想和老朋友见一见的原因,无关政治。</h3></br><h3> <h3>于是,在12月底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邀请先行一步来到了中国。</h3></br><h3><strong>毛主席知道尼克松前一段时间因为腿伤住院,所以还亲切的问道朱莉:“尼克松总统的伤势好些了吗?”而女婿戴维则回答道:“主席先生,他已经不再是总统了。”</strong></h3></br><h3>毛主席当即笑了笑说着<strong>:“我习惯了这么称呼他了,他是我的老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strong></h3></br><h3>毛主席这次与尼克松女儿的见面十分愉悦,在二人临行之际毛主席还特意对朱莉说道:“你父亲来的时候,我会在这里等他。”</h3></br><h3><strong>朱莉离开中国的一个月后,尼克松也认为到了合适的时机。所以在1976年2月的时候故地重游,时隔四年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strong></h3></br><h3> <h3><strong>尼克松的中国之行,让福特以及当时的美国人对此都没有想到。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会邀请一个前总统到中国去。</strong></h3></br><h3>尤其是福特政府,好似如坐针毡一般,而且1976年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吗,这一年是美国的大选。如果不出问题的话还是福特继续连任,但问题出就出在了毛主席对尼克松访华的邀请上。</h3></br><h3>毕竟如果尼克松自己没出问题的话,是轮不到福特来当这个总统的。更不会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当时正处在上升期的突然下降。</h3></br><h3> <h3><strong>尼克松虽然当时已经不是总统了,但我国的接待规格却和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时一模一样,就连餐桌上的十道菜也和当年一模一样。可见我国对与尼克松的重视程度。</strong></h3></br><h3><strong>毛主席和尼克松进行了长达一小时四十分钟的会面,毛主席当时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本身就有心肺病而且还刚刚做了白内障手术没多久,尽管如此在和尼克松见面的时间里仍然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strong></h3></br><h3>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次和毛主席见面的场景:</h3></br><h3>“1976年我再次到中国访问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已经严重恶化了。他的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但是他的 思想依然那样敏捷、深邃。我说的话他全能听懂,但是当他想回答时,就说不出来了。他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写出他的论点。看到他的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难受。谁也不能否认他已战斗到最后一息了....”</h3></br><h3> <h3>“震颤性麻痹症的袭击使毛的动作全部僵化了。在我们会晤结束时,秘书们把他从椅子上扶起来,搀着他陪我走向门口。在电视灯光和摄像机要记录我们最后的握手时,他却推开了助手们,自己站在那里向我们告别”</h3></br><h3>尼克松在离开之时,还特意送给了毛主席一个美国人烧制的“雌熊猫”以表中美人民的友谊。</h3></br><h3><strong>尼克松这次的中国之行长达九天的时间,虽然尼克松这一次是以中国人的朋友身份访华,但在美国人的眼里却并不认为尼克松向福特政府宣称的是以“美国平民”的身份访华。</strong></h3></br><h3>毕竟中国是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规格接待的尼克松,就算福特政府再加以掩饰也无法掩盖事实。</h3></br><h3> <h3>逆转结局</h3></br><h3>在1976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上福特果然没能继续连任,败给了民主党的“卡特”。很多人都认为其中的原因和毛主席邀请尼克松访华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h3></br><h3><strong>到了卡特总统上台后,中美两国一扫阴霾再次迎来了蜜月期。并在1979年的时候美国宣布与中国建交,和台湾方面断交。以此来证明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strong></h3></br><h3> <h3>我国也从即将面对美国的苏联两面夹击的困境中挣脱了出来,为后面四十年的和平发展扫平了障碍。</h3></br><h3><strong>不得不佩服伟人的智慧,完美的利用了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改变了美国的政界,完美化解了此次中国遇到的困难。</strong></h3></br><h3><strong>福特在回忆中说道。这一次他是真的败了,和毛主席相比是自己“技不如人”。</strong></h3></br><h3> <a href="https://mq.mbd.baidu.com/r/1tWtp6gOjWU?f=cp&rs=2071907831&ruk=LH_Qy2JNPOJlsOn8uK8djg&u=67e8d9702560a9c4&urlext=%7B%22cuid%22%3A%22gaSwa0u3SflqO2im_8SKt_iV28l9aS8Tgu2Ei_icBuKz0qqSB%22%7D&sid_for_share=99125_3"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q.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