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30日,高陵区民政局成立地名协会大会圆满结束。在这儿特祝贺高陵区地名协会的成立。协会的成立不是单拍几张照片聚一次餐就万事大吉的了。对我个人来说担子反而更重了,往后若真的拿不出东西来。说句实在话连这一顿饭都对不住,更不说别的了。</p><p class="ql-block"> 开会赠送了每人四本书,有高陵地名故事等,打开高陵地名故事看到了赧王寨的传说,此前在高陵文史资料不至一次的见到,试问这传说是真实的吗?周赧王是东周国的最后一位国军,在位59年,公元前314年继位,公元前256年一命呜呼,随后东周国归秦,东周国就此而灭亡。此后十几年秦养精蓄锐,从公元前230年起才一鼓作气地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46韩原之战后,黄河以西归秦,从华山底到韩城有一秦晋相隔离的城墙,公元前430年废弃(前453年,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后来秦继续东扩。楚怀王公元前299年进秦就被软禁,目的是让楚怀王割让土地,三年后死在了秦地…可想而知秦向东向南扩张的范围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秦武王(公元前329一前309年)时期,因秦武王要举周鼎其中的秦鼎,遭到周赧王的拒绝,樗里疾一气之下把周赧王赶出了宫殿,有着奇耻大辱的周赧王决定寻找机会报仇,但响应者寥寥,结果债台高筑,最终失败。也就是伐秦当儿被秦国生擒。生擒后无疑周赧王被秦军押解,最后落脚到秦地三面环水的泾渭三角地带。</p><p class="ql-block"> 东周国已将要灭亡,而周赧王竟然敢在秦咸阳都城外围的泾渭三角地带的“赧王寨”安营屯兵扎寨?</p><p class="ql-block"> 周赧王被囚禁后,一天夜里做梦带了十万兵,心想着要恢复周得先要断了秦国的龙脉,于是……才有了赧王寨那圆满的故事。这故事说来也巧,统一天下十五年的秦帝国就此灭亡。</p><p class="ql-block"> 所以,只能说把周赧王软禁于此“保护”起来而已,那东营西营是防备周赧王逃走的秦军,并不是周赧王的军队。而那些传说只是秦人顾及秦人的名声,而就此以讹传讹地去误导后人。</p><p class="ql-block">不知我说的对与否?</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30日下午随笔</p> <p class="ql-block">七绝:自诩</p><p class="ql-block">挖掘乡村文化史,</p><p class="ql-block">不留遗憾我身行。</p><p class="ql-block">曾经过往今回首,</p><p class="ql-block">一路欢歌一路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已挖掘乡村文化十年有余</p><p class="ql-block">@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30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村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陵区老中医医院的前身是一座白姑庙(党校后来是卫生学校,再后来才是中医医院)。上世纪三十年代到破四旧以前一直是一个夏居士在此主持事务。这夏居士祖籍湖北,红军北上时曾遇见过毛主席,乡民口传,夏居士给当地人说她曾和毛主席握过手。</p><p class="ql-block"> 白姑庙拆除后,娃们家都把这夏居士称呼她为夏姑。夏姑被当地政府安置在了老中医医院对面的街面上,时有一村霸想占用这块地方,硬是把夏姑欺负地让其离开了街面。夏姑怎么地能斗得过一个村霸,只有任其摆布地住在了街后的一块高土坡上。由于坡度大,夏姑亲自动手把土坡凿成了踏步的阶梯形状就为了出入方便。那时,夏姑经常地嘴上念叨:“黄叶落,绿叶落,黄叶不落,绿叶落。男寡妇,女寡妇,寡妇不死又寡妇”。农业社时期每到大年,村里的小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地去给夏姑拜年,夏姑也非常高兴非常乐意地给小娃们每人几个核桃和一把花生。时隔多年后的今天,讲述者提起了往事,他说:“说老实话,当时的娃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做孝敬,只是为了那几个核桃和花生罢了”。夏姑嘴上念叨的那顺口溜时间不长,村霸的内人就死了,隔了没有两年时间,村霸的儿子也因意外死去了,死时三十六岁。这正应验了夏姑那嘴上的顺口溜了。</p><p class="ql-block"> 农业社后期,夏姑已行动不便,有一叫二婶的人虽说邋遢,但心地善良,她经常地给夏姑拆洗被褥,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地,一直服侍夏姑到圆寂。夏姑走后的七七灾灾都是二婶给经管的,并指示其儿孙以后每到清明年底给先人烧纸时切莫忘记夏姑。</p><p class="ql-block"> 二婶的后人人才辈出,人丁兴旺。两年前二婶九十二岁仙逝,司仪当着众人的面讲:“二婶您和夏姑这多年已不见面了,您看,夏姑已向您伸出了拥抱的双手……”</p><p class="ql-block">@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8日凌晨随笔</p> <p class="ql-block">1958年高陵歌曲的歌词</p><p class="ql-block">听,跃进的号角到处呼啸;</p><p class="ql-block">听 跃进的歌声地动山摇!</p><p class="ql-block">县委向我们发出了号召,</p><p class="ql-block">三年的奋斗目标三十条。</p><p class="ql-block">粮食翻秦岭,</p><p class="ql-block">棉花超纲要。</p><p class="ql-block">工业大发展,</p><p class="ql-block">铁牛嘟嘟叫。</p><p class="ql-block">一户一头牛,</p><p class="ql-block">猪羊满圈跑。</p><p class="ql-block">文盲一扫光,</p><p class="ql-block">四害消灭掉。</p><p class="ql-block">村村有十员(记工员、卫生员、教员……)</p><p class="ql-block">到处林荫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农民也是保家卫国的一员,每个能参加劳动的农民必须达到“劳卫制”标准。劳,就是劳动的标准;卫,就是保卫祖国如同军人能打仗的标准;制,就是人民的身心素质。</p><p class="ql-block">为了多打粮食,把那些城墙土全部都挖着去上地施肥了。当时的口号是:</p><p class="ql-block">城墙土,蝎子窝,</p><p class="ql-block">上到地里能长好田禾。</p><p class="ql-block">大路上的土,拿鐝挖,</p><p class="ql-block">成年四季不长啥,</p><p class="ql-block">上到地里顶油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