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声中缅怀聂耳

观海听泉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我同支部党员一起参观“国歌展示馆”后,在本人“阅读公众号”写过一篇《国歌,壮我中华之强音》。时隔五个月,我再次走进位于上海长阳路大连路口的“国歌展示馆”,二次观展,连复带补地观看了此前因馆内人头攒动而未能细观的展板,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印象。譬如,这是当年摄制出品《风云儿女》的“电通公司”人员,编导演音摄美阵容名单一览全明晰——编剧有夏衍、田汉、阿英、阳翰笙、于伶等,音乐先驱有聂耳、吕骥、贺绿汀等。</p> <p class="ql-block">据展板图文告诉我们,《风云儿女》是电通公司摄制的第二部片子,《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曲。那么,什么影片是第一部呢?在展馆里注意看相关内容,梳理后得知是《桃李劫》</p> <p class="ql-block">聂耳(1912-1935),从出生到去世,年轻的生命仅23岁,但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音乐史上英灵永存!他和田汉联袂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对鼓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奋斗起到的巨大的激励作用!</p> <p class="ql-block">看这张图的文字,记得:</p><p class="ql-block">聂耳20岁(1932年)参加了左联的音乐、戏剧和电影创作活动。</p><p class="ql-block">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大照片,是聂耳1928年在云南时的留影。他在上海公平路185弄86号住过,现在作为“聂耳故居”列入保护建筑。还有他青少年时期弹三弦的老照片。可见聂耳早就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出音乐“细胞”的才华萌芽。</p> <p class="ql-block">聂耳曾同王人美、金焰、蔡楚生等电影人在一起。还有一张照片,有聂耳手书“四只耳朵在飞机上”八个字。看他的笑脸,知道“四只耳朵”指什么了吧。</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出版物,包括后人写的聂耳传记。</p> <p class="ql-block">《聂耳评传》,《聂耳专辑》,还有日文版。</p> <p class="ql-block">人民音乐家聂耳用过的各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聂耳的音乐作品。</p> <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顺序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田汉在上海山海关路274弄11号先写出《风云儿女》的梗概,为主题曲创作歌词。</p><p class="ql-block">田汉被捕后,由孙师毅对歌词作局部修改。</p><p class="ql-block">聂耳接棒,责任担当,革命热情激越澎湃地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p> <p class="ql-block">1931年,田汉、聂耳在上海结识,两人志同道合。1933年,田汉介绍聂耳入党。</p> <p class="ql-block">聂耳创作完成《义勇军进行曲》!</p> <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聂耳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258号)完成谱曲。1935年4月14日,聂耳到电通公司奏唱,征求同志们的意见。4月15日,聂耳按党指示赴日本,在日本继续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修改完善工作,把乐稿寄回上海电通公司。</p> <p class="ql-block">“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唱片。</p> <p class="ql-block">电通公司有由司徒惠敏、郑君里、金山、袁牧之等七人组成的合唱团。</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修改部分歌词后确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恢复原歌词,确定为国歌。</p> <p class="ql-block">2004年,国歌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 <p class="ql-block">石刻版“进行曲”</p> <p class="ql-block">聂耳谱曲成功,亲自演奏!中华儿女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进进!取得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全面胜利,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