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钟情东湖对岸升起的朝阳

二度清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1月29日6时27分,准时响起的闹钟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拉开窗帘,东湖对岸的天空,已经铺满了绚烂多彩的朝霞。朝霞与晨月同框的天空,是那样静谧,那样安宁,伴随着并不太多的人们的梦乡。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时29分,我慢慢把佳能SX740 HS长焦数码相机镜头拉升,这才发现,天上的霞光,人间的灯光,是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展现着黎明时分的寂静与祥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时56分,东湖对岸的地平线上,依然难以判断朝阳升起的准确方位。朝阳到底是在考验着我们的情感与耐心,还是在留给我们变幻莫测的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来准备每两分钟到飘窗前查看一次日出情况,及时捕捉刚刚露脸的朝阳。却被数日不在家的琐事耽误,等我7时正来到窗前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喷薄而出,跃出了东湖对岸的地平线,把高压线塔绘入了自己圆形画框的一片金灿灿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7时1分0秒到7时2分前的60秒钟内,那座幸运数的高压线塔,一直在朝阳的圆形画框里徘徊,踌躇满志,洋洋自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的确很幸运,在千千万万高压线塔中,只有他有机会与太阳亲密接触,直接从太阳向我们生活的城市传送能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时2分,太阳已经坐落在我们城市东部的高压线网里,正在传送着让我们城市“每天都不一样”的能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更喜欢自己家飘窗外东湖对岸升起的那一轮朝阳,比起在闹市中心高楼大厦缝隙里升起的朝阳,她更妩媚,更亲切,更让人安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人的家庭观念执着,把原生家庭与自己的核心家庭幸福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把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当作自己心灵的港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或许因为过早失去母爱而又长时间远离父爱,潜意识里有一种对于爱的渴望;或许因为不满18岁就远离故乡,奔赴祖国西部边陲的一个偏远矿区工作,过早地体味了远离家人的孤独;或许还因为受家庭出身的影响,28岁才结婚成家,经历了过长时间的单身生活;我对于家,有一种刻板的执念与莫名的依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1996年单位进行“三讲”教育,连续四十天里,领导班子成员都利用晚上时间开会学习。开会学习结束,差不多就是晚上十点钟。同事们大多就留在单位住宿,只有我天天回家。同事们都笑我,但是我泰然处之,只有在家里,我才睡得更加安然、更加舒适、更加深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喜欢家里的那一份自由自在,喜欢家里的随意方便,喜欢家里的物品信手拈来。在公共场所千千万万摄像头下毫无隐私可言的时代,回家关上入户门以后的那份安全、安宁、安详,谁不喜欢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理解与认同国人的家庭情结,也十分关注人们对于家庭的态度。凡是有民工到家里装修或维修,或者在外面接触外来务工人员,我都会与他们聊起家庭话题。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提醒他们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告诉他们“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子女的失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六年来,我坚持大年三十到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拍摄“回家过年”专题,感受人们风雨兼程的匆忙与期盼,分享人们与家人团聚前夕的喜悦与憧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2020年元月17日(腊月二十三)摄于汉口站进站大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滋润亲情、感受家庭温暖的初心始终不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一直奇怪有些人,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当我每年春节前夕,来到武汉地区三大火车站的进站口、出站口、候车厅里和站台上,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我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国人对春节回家的向往。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家庭执念,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感叹。即便曾经一度在“革命化”的名义下剥夺了国人欢度春节的权利达12年之久,但是随着八十年代第一春的到来,全国人民重新把回家过年的队伍充实得更加浩浩荡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对于家的执念,就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就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这个意义诠释,我确实偏爱自己家飘窗外东湖对岸升起的那一轮朝阳,因为她是把阳光送进我们家的朝阳,她是离我最近的朝阳,她是我最熟悉而亲切朝阳,她也是不需要预约登记就可以方便看到的朝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一句民间俗语,也是一种民族习惯。春节回家,是亲情的力量,是家的吸引,是国人自觉遵循的人伦大道,它大于宗教,高于政治,胜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的农村,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是一位肩扛手提、满身负载、匆匆赶车的民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脚步匆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紧跟妈妈的脚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2月11日摄于武昌站候车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元月20日,武汉站候车大厅里等候上车的两代打工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武汉站候车大厅里匆匆前行的小兄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福袋上,年的味道;手机里,家的味道;笑脸上,幸福的味道;心里,甜蜜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摄于2023年武汉站候车大厅一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2月9日(腊月三十)武汉站候车大厅人头攒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武汉站A9检票口前,开往宜昌东方向的D9309次动车正在检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汉口站进站大厅扶梯群,永远是春运的最佳拍摄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对于家的依恋,对于家人团聚的期盼,不仅仅是国人的执念,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春,我们一行六人,应定居美国多年的兵团战友王天鹏陈友君夫妇邀请,到美国休斯顿西南的得克萨斯州本德堡县舒格兰市 (又称糖城)小住,5月20日(星期五),他们的女儿王丹邀请我们一行到休斯顿北部的德克萨斯州大休士顿都会区的伍德兰市家中小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午餐后,我们一行分乘两辆车从糖城出发,短短84公里的路程,我们竟然开行了3个小时,黄昏时分才抵达这两位年轻人的住处。面对数公里长的拥堵车队,王天鹏笑着告诉我,这只是周末堵车,圣诞节堵车常常是十小时级别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来,节假日回家与家人团聚,也是美国人的情结。那天晚上,我们在那栋别致的小楼里,感受到这对异国小两口的盛情与能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丹的美国丈夫约翰.希利(John Healy)职业是医生,在家可是大号娃娃,酷爱网游。白白净净,单纯得让人一眼可以看见心底。他的汉语水平比起王丹的英语水平相差十万八千里,与我们几乎不能沟通,只是见面时羞涩地对我们几位中国大妈、中国大叔说过“你好”与“欢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助餐基本都是王丹操弄,但是希利一直跟随左右打下手。我们就餐期间,王丹一直招呼着我们,希利就一直看着王丹。那种“妇唱夫随”的场景特别温馨,让人至今难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0后的王丹,十几岁就随父母定居美国,应该是思想理念与生活方式完全美化的年轻人。为我们准备的自助餐有近二十个菜肴,足足摆满了两节橱柜台面与一张花岗岩台面的餐桌。除了体现他们夫妇对于父母战友的盛情,也反映出美国年轻人的家庭氛围与家庭理念。相比之下,倒是当下不少中国已婚年轻夫妇,不是在父母家搭伙,就是叫外卖,让人担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有一位同学,她的女儿嫁给了一位意大利小伙子。同学夫妇曾经到亚德里亚海之滨的亲家家小住一个多月,她感受到意大利人浓郁的家庭氛围,感觉意大利人的家庭观念丝毫不逊于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家是人性的最初表达场所,也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中间单位,对于家的依恋,是人性底层逻辑,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时3分,朝阳越升越高,把通红的霞光洒满湖面,阳光、霞光、湖光,那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给我们送来了一个红彤彤的“今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朝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如果大气中的水汽过多,阳光中的短波长光线(如青光、蓝光、紫光)会被大气散射掉,而长波长光线(如红光、橙光、黄光)则能穿透大气,使得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因此,朝霞的出现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密切相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只有出现朝霞的日子,太阳升起才轰轰烈烈,才气势磅礴,才气壮山河。如同精彩的开幕式,引出内容丰富的大戏。能够看到朝阳从朝霞中升起这样一场开幕式的日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隆重,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滋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更向往生活中美好,朝阳与朝霞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原始、最恒久、最朴实的美好。热心快肠的气象部门不仅仅为我们提供晴雨预报、每天日出日落准确时间,还为我们提供朝霞晚霞预报,为我们捕捉美好提供资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最近制作的朝阳朝霞系列美篇,每一篇浏览量都超过了一万。看来,对于朝阳的喜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我2024年10月31日制作的美篇《都市日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我11月8日制作的美篇《请珍惜窗前的那一抹朝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我11月17日制作的美篇《见证太阳升起的三分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湖对岸的朝阳已经悬于地平线上,那座幸运的高压线塔顶端,已经溶于了朝阳顶部的那片金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朝阳继续升腾,把一溜高压线塔留在了东湖对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朝阳与朝霞把自己的颜色撒向了湖面,铺就了一湖的朱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朝阳还把自己的炫光与温暖,投射到大地,投射到楼顶,投射进我们每个人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时4分,日出的“开幕式”已经结束,朝阳辐照下的大都市已经苏醒,日复一日的喧嚣、忙碌、内卷重新开始,而我又在期盼我们家飘窗外新的一轮朝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