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鹳雀楼</b></p> <p class="ql-block">2024 年 11 月 30 日,正值冬日,暖阳高悬,风和日丽。吾与妻一大早用过早餐,便驱车前往鹳雀楼。</p><p class="ql-block">抵达之后,方知门票为 45 元,然年至 60 岁以上者可免费入内。</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鹳雀楼巍峨耸立,雄浑壮阔。它宛如一位庄重的巨人,静静俯瞰着这片广袤的大地。朱红色的楼柱与黛青色的瓦檐相互映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熠熠光辉,彰显着古朴而又庄严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登上楼顶,极目远眺,视野顿时开阔无垠。黄河之水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奔腾不息,滚滚东流。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天边的云霞相接,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微风拂来,带来丝丝凉意,吹动着衣角,也撩动着心弦。凭栏而立,思绪不禁飘飞。遥想当年,王之涣在此登高望远,吟出那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该是何等的豪迈与洒脱。</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鹳雀楼,在这冬日的暖阳下,越发显得庄严肃穆。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怀。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p> <p class="ql-block">此番前来,鹳雀楼的盛景深深印刻在心中,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老孙)</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在东经110°15′00″~110°45′33″和北纬34°44′50″~35°04′50″之间,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文字介绍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文字介绍来源于百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尧王台</b></p><p class="ql-block">2024 年 11 月 30 日上午 11 点左右,刚刚参观完鹳雀楼的我们,怀着满心的期待立马驱车前往“尧王台”。两地距离约十四公里,不算太远。</p><p class="ql-block">到达尧王台,这里不要门票,只需花费 30 元便可乘坐景区观光车往返,倒也方便。顺路还能去看看附近整体迁移而来的明清院落,它们分别来自襄汾、蒲城。</p> <p class="ql-block">尧王台俗称九州疙瘩,是尧舜禹三大古帝实行“禅让制”的见证地,是中华之魂、“公天下”、古代和谐社会的见证地。尧王台史称尧峰、尧山、凤凰山。</p><p class="ql-block">尧王台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尧王台,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圣地,相传是尧帝的祭天台、禅让台。在那遥远的上古时代,尧帝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之一,以其仁德和智慧治理天下,深受百姓爱戴。尧王台便是他观察天文、制定历法、与民同乐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看到尧帝高大的身影,他心怀天下,为了民众的福祉殚精竭虑。在这里,他或许曾与群臣商议国事,为部落的发展规划蓝图;或许曾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上苍保佑子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尧王台依然屹立不倒,它见证了华夏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它不仅是一座简单的土台,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象征,是我们追根溯源、探寻祖先智慧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此次尧王台之行,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汲取着先人的智慧和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期待未来。</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据清光绪十二年《永济县志》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雷首,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称尧城,尧常亦都与此,后迁平阳。”尧生活简朴,真心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群众同甘共苦,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帝位让给治水有的禹,这种推举方法就是历史上的“禅让”。尧王台曾是尧帝的祭天台、禅让台。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都是在尧王台上举行。山上现存的三座古庙“玉皇大帝庙”“祖师庙”“尧舜禹三元庙”就是见证。据史书记载:舜“生于诸冯,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都于蒲坂,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山”,除苍梧(广西),九嶷山(湖北)不在永济外其余都在永济,历山就是尧王台,此处正是尧王访资的见证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尧王在此率舜游首山,得河图。(文字来源于百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西侯度遗址</b></p><p class="ql-block">2024 年 11 月 30 日,时针悄然指向十二点多,参观完尧王台的我们夫妇,怀着尚未平复的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又驱车前往西侯度遗址。</p><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厚重记忆。它宛如一本被岁月尘封的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解读。</p> <p class="ql-block">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感受到远古人类的脚步在这里留下的深深印痕。这里,是人类用火的最早见证之一,那跳跃的火苗,或许曾驱散了黑暗,带来了温暖,也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想象着远古的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狩猎、采集,为了生存而努力拼搏。他们用简单的石器工具,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抗争,逐渐积累着智慧和经验。</p> <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尘土,似乎都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那些古老的遗迹,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去探寻人类起源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遗址之上,时间仿佛凝固,我们与远古的祖先在这一刻心灵相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自身发展历程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们继续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前行,期待着更多的发现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其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初步确定、年代为距今243万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发现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由于西侯度文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质,它预示着中国土地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还应到比更新世纪早的新世纪地层中去寻找。</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西侯度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遗址特点</b></p><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发现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动物化石主要是哺乳动物,包括巨河狸、剑齿象、平额象、步氏羚羊等,绝大部分是草原动物,也有适于草原和森林生活的动物,表明当时西侯度一带为疏林草原环境。</p> <p class="ql-block">文物遗存</p><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的文化遗物共发现了石制品三十二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打片采用了锤击、砸击和碰撞三种方法。小型的漏斗状石核和有棱脊台面的石片,反映出石器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石器用石片加工,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类型。在遗址中发现了带有人工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用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大大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中与打制石器同层出土的动物化石除鲤、鳖和驼鸟外,还有22种哺乳动物。包括刺猬、巨河狸、兔、鬣狗、剑齿象、平额象、纳玛象、李氏野猪、鹿、布氏真梳鹿、粗面轴鹿、山西轴鹿、晋南麋鹿、双叉麋鹿、步氏羚羊、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古板齿犀、中华长鼻三趾马、三门马等。这一动物群的成员绝大部分属于草原动物,如驼鸟、鬣狗、长鼻三趾马、三门马、披毛犀、板齿犀、布氏真梳鹿、轴鹿、麋鹿、步氏羚羊等都是适于草原生活的。也有适于丛林和森林生活的动物,如李氏野猪、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剑齿象、平额象等象类。</p> <p class="ql-block">去尧王台路上偶遇一座从蒲城、襄汾等地迁来的明清院落,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雕影壁墙,制作可谓尽善尽美。</p> <p class="ql-block">完好无损的戏台子,也值得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些明清院落,带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韵味。古老的砖石、雕花的门窗、斑驳的墙壁,无一不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踏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段古老的时光,能感受到曾经在此生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能想象到昔日的热闹与繁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