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一座历史与文化名山

劳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登九日山记实</b></h1> <p class="ql-block">屈指算来,今天是第三次登九日山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2017年10月首次回家乡时,堂弟领我过来,那次主要看了九日山的石刻。</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今年3月与堂弟带侄女、侄女婿一起来,因为下雨,没有登到山顶,只到了九日山的东峰半山腰。</p><p class="ql-block">九日山不高,最高处才98米,分东峰、西峰和北峰,故景点比较分散,且有高有低,有的台阶还有些陡,脚力差的未必能走完。</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好,暖阳高照,自忖脚力尚可,便想走遍九日山的全部景点。走走停停,看看拍拍,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b>九日山 </b>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地处泉州西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p> 景区入口 <p class="ql-block">九日山景点分布</p> <p class="ql-block"><b>九日山记 </b></p><p class="ql-block">九日山耸立晋江金溪北岸,三峰鼎峙,奥衍明秀。西晋大康九年(公元二八八年),山麓创建延福寺。衣冠南渡后,聚居晋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山怀乡,因以得名。南朝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于此译经,泛海回国。唐时,诗人秦系、名相姜公辅、学士韩偓,相继栖隐其间。石佛岩、金溪桥、通远王庙诸胜,逐一形成,两宋遂为泉南游览及海舶祈风胜地。山中现存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其中十三方有关海外交通及祈风石刻,四方在东峰,九方在西峰,记载太守、南外宗正,提举市舶诸官员主持冬遣舶、夏回舶二次祈风盛典,为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交贸易及中外友谊历史物证,尤为珍贵。一九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进景区后,便能看到千年开山古刹延福寺和昭惠庙。</p> <p class="ql-block"><b>延福寺 </b>清乾隆《泉州府志·坛庙寺观》转引《名胜志》云,泉州西门外九日山延福寺“晋太康年间(太康九年,288)建,去山二里许。唐大历三年(768),移建今所,寺额欧阳詹所书。大中五年(851)赐名建造寺”。这是文献记载的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p> <p class="ql-block">宋元丰年间(1078—1085),将54院落、50余支院合为一大禅林,规模十分宏大。从宋代遗下的数根立式石柱看,其宽广度不亚于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是欢送、宴请蕃商的地点。</p> 延福寺于明、清时期大大中落。至清代陈庆镛重修时,其规模已缩成一小寺庙。 <p class="ql-block">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革”中被毁,现寺庙为上世纪80年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b>昭惠庙 </b>位于泉州九日山麓,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初名灵乐祠,奉海神。宋时成为官方祷雨、祈风处,由泉州太守、市舶司长官率众幕僚到此进行一年两次的祈风祭典,即“冬遣舶、夏回舶”祈风礼。</p> <p class="ql-block"><b>昭惠庙通远殿 </b>庙中奉祀海神为李元溥。宋廷加封通远王、善利王等, 四川人,唐末避乱隐居于南安县与永春县交界的乐山(非四川乐山),逝后被奉为乐山山神。后来李元溥又被百姓赋予了海神的神格。至宋朝时每年由泉州太守、市舶司长官率众幕僚到此进行两次祈风祭典。</p> <p class="ql-block"><b>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b></p><p class="ql-block"><b>序言 </b>九日山祈风石刻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每年冬夏两季,泉州太守携皇室成员、市舶司官员等,前往九日山昭惠庙,祭祀海神通远王,为往来的中外船舶祈风,祈求海洋上的季风能驱动着满载货物的商舶平安抵达彼岸。</p><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的周期性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海洋贸易的促进作用,体现了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舶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10方石刻,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石刻有6方,记载夏季回舶的有3方,还有1方同时记载了一年两季的祈风。10方碑文中记载的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有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有58人,皇族有18人。</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展示馆再去看山上石刻,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展示馆内的石刻图片,在山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b>北宋方谷正叔等有关海交市舶石刻</b>(这方位于东峰岩壁的石刻与上图对应)</p><p class="ql-block">原文:知州事方谷正叔提举市舶章炳文叔虎新下邳令林深之原叔同游崇宁三年八月初澣</p> <p class="ql-block"><b>东峰石刻群</b>(局部)</p> <p class="ql-block"><b>南宋倪思等祈风石刻</b>(位于东峰南麓石刻群中央悬崖,本图左上)</p><p class="ql-block">原文:嘉泰辛酉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提舶余茂实腾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华岩而归。统军韩俊用章、同僚朱曾景参、戴溪肖望、钱簟仲渊、曾应定之、陈士龙云卿与焉。</p> <p class="ql-block"><b>南宋林枅等祈风石刻</b>(位于东峰南麓石刻群东中央悬崖,本图中下)</p><p class="ql-block">原文: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祀事既毕,登山泛溪,因为一日之款,淳熙戊申夏四月,会者六人:林枅、赵公迥、胡长卿、韩俊、折知刚、赵善冞。冬十月,会者五人:赵不遏、胡长卿、韩俊、赵善冞、郑颐孙。</p> <p class="ql-block"><b>南宋司马伋等祈风石刻</b>(位于西峰石刻群中南下层,本图左下)</p><p class="ql-block">原文:淳熙十年,岁在昭阳单阏,闰月甘有四日。郡守司马伋、同典宗赵子涛、提舶林劭、统军韩俊,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利、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遍览胜概,少憩于怀古堂,待潮泛舟而归。</p> <p class="ql-block"><b>南宋颜颐仲等祈风石刻</b>(位于西峰石刻群中南面下层,本图右下)</p><p class="ql-block">原文:太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彝典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重司存也。礼成,饮福,尚羊嵒壑,真胜践也。别驾卢同父,左翼权军世才、舶幙赵崇盀、邑令尹薛季良从与祠事也。宗正徽猷赵师恕,适拜开国令,弗果至也。时淳祐癸卯孟夏乙丑也。书者同父也。</p> <p class="ql-block"><b>九日山四贤</b></p><p class="ql-block">南安九日山,是晋人南迁聚居之地,其文化兴于晋唐,盛于两宋。先后有大儒朱熹;有秦系、姜公辅、韩偓、欧阳詹“九日山四贤”;有拘那罗陀、无等禅师、无可法师、弘一法师“四大高僧”等,先后在一百多年间栖隐、雅集或寄迹九日山,赋诗作文,刻石记载,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史迹。</p> <p class="ql-block">山因人重,人因山显。文豪、四贤、高僧在九日山的足迹,使得九日山成为泉南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山前的大草坪,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p> 百年老树,枝繁叶茂。 <p class="ql-block"><b>廓然亭</b>(图上方)</p> 廓然亭正面 <p class="ql-block">廓然亭内碑记</p> 廓然亭前远眺 <b>登台庙</b> <p class="ql-block">登台庙位于东峰登斯台上,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供奉主祀“保婴护幼”护国夫人金娘娘,并祀从神苏夫人(苏六娘)。现今香火仍盛,善男信女祈求生男育婴、神灵护佑。</p> 登台庙前 <p class="ql-block"><b>姜相峰</b></p><p class="ql-block">唐代宰相姜公辅,唐时爱州日南人(现越南河内人),卒于公元805年。因犯颜强谏,被贬谪泉州。因慕秦系高风,遂结庐东峰十三年,论史注书,啸傲山林。</p><p class="ql-block">后人即以东峰号曰“姜相峰”,以纪念姜相栖隐该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翰林学士、内相苏绅题写“姜相峰”三字,刻于东峰峰脊中岩壁,笔力万钧,有如姜公之耿直忠贞。</p> 东峰奇树:巨石压枝不弯腰 林中小径 走入小径,看到巨石挡路,只好折回。 远眺,山下是闽南特色的建筑,远处晋江横流,高楼林立。 细枝挺立 <b>天下第一“福”</b> <p class="ql-block">留影</p> 山路,比较平缓易走。 <b>八戒石</b><div>八戒石,即玉立石,孤岩耸削,似玉而立。元代泉州路监郡偰立(维吾尔族)定名“玉立石”,并书“玉立”二字刊刻于该石后面。该石因形似八戒西向坐像,故又称“八戒石”。</div> 换个角度看,原来是分开并立的两块巨石。 远眺,晋江宽阔、平静。 <b>石佛亭</b> 洞天别现 亭中石佛 由天然岩石琢成,高7.5米,肩宽1.85米,袒胸盘坐于莲花座上,气势雄浑,为北宋郡守陈洪进为禳压火灾,于乾德三年(965年)倡镌,是泉州最早的石刻造像艺术珍品之一。 <p class="ql-block">好大一棵树!</p> 根繁叶茂 <b>秦君亭</b> 唐人为纪念秦系筑室隐居九日山,于其筑室处建秦君亭,五代陈洪进重修时,立秦系像于亭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其裔孙秦时中知南安县时,重建是亭并立碑纪事于其东侧。 秦君亭内有一柱联:“鹤度秦君深隐以希夷得道,松风姜相远流而社稷在心。”宰相姜公辅与隐者秦系笃真的友情值得今人感佩。 俯瞰,满山苍翠,半山腰有块巨石赫然在目。 <b>泉南佛国</b><div>唐代高僧无等禅师筑石室于此岩下,隐居四十四年不下山。后人为纪念高僧,遂称此岩为“无等岩”。无等禅师曾题刻“泉南佛国”四字于岩上,后磨灭,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泉州路监郡偰玉立(维吾尔族)补题。现存石门斗一方,上凿莲花瓣。<b></b></div> <b>佛岩塔</b> <b>一眺石 </b>东望清源,南对紫帽;左襟丰州,下临金溪;遥瞻泉州古城双塔耸立,近览金鸡桥闸湖山掩映,放眼晋水汹涌入海去,回眸闽山逶迤拥地来,是九日山绝佳观景台之一。“一眺石”边有“与木石居”、“象棋棋盘”。 路边巨石 山中无石不刻字 <p class="ql-block">这段榜书题刻位于西峰东坡的巨岩峭壁上,面向东。行书,正文纵一行,字径86厘米,为九日山最大摩崖刻字。旁款纵五行,行十五字,字径15厘米。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九日山</b></p><p class="ql-block">郡乘山川志,朱文公两游于此,有书九日山三字,余游历憩览,考之山僧,谓世远湮没无存,良可慨惜。因重勒三字,以承先哲表彰胜地之至意云。</p><p class="ql-block">乾隆丁亥二月,提军使者马负书题。</p> <p class="ql-block">留影</p> <p class="ql-block">明·隆庆戊辰(1568年)初春日,丁一中与同僚、太学生等同游九日山,在西峰东麓石刻群南侧上方勒手书《初春日九日山限韵一首》:</p><p class="ql-block">青阳淑气正熙微,九日山巅一振衣。</p><p class="ql-block">岳谷千年余胜概,冠囊万里共春晖。</p><p class="ql-block">秦君亭废名犹在,姜相祠荒世已非。</p><p class="ql-block">欲觅辽东旧时鹤,御风仍向海天飞。</p> 明·隆庆四年(1570年)南安知县邱凌霄诗刻:<br>九日浮云变翠微,千年古刹几传衣。<br>藤长松老空春雾,古往今来但夕晖。<br>海上高峰常若此,人间万事转成非。<br>相逢漫忆姜秦辈,幽思翻牵野鹤飞。 <b>菩萨泉</b> 景区奇树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在九日山景区待了两个多小时。回望这座名山,它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三次游山,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也感受到了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九日山,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名山!我还会再来,感受它的文脉与气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30日记,12月2日改定</p>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