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流水帐(三十一)

天马行空

时间:2024年11月30日<br>人员:三姑三姑父、三叔、四叔四婶 <p class="ql-block">9:10三叔通知回老家。想着上周可能都没回,今天该是放水、盖花、吃了(liǎo)场(cháng)饭的时间(去年是11月12日)</p> <p class="ql-block">10:20到家时,三姑把棒子面儿已经烫好,移动锅台也就位,安排了上上周想吃的饽饽;三姑父收拾房山花的倭瓜(多数都冻坏了),清理犄角旮旯的树叶并焚烧;三叔早已上山继续前两次开道的伟大事业去了</p><p class="ql-block">(图二图三是三叔带员工新挖的树坑)</p> <p class="ql-block">11:30准备好伙食后去登山---主要是参观三叔新创的业是啥模样。山道不只是坡度大和崎岖不平,还有羊胡子草和挫脚石的滑。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见到了梁头(山顶),却见不着俩叔。登顶后一小段平路,远处是更高的梁头,俩叔正向它靠拢。“三叔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吗”?“是的”!我的老天奶,披荆斩棘费时费力开出的山道,一年能来几次?又这么远这么陡这么滑!而且常回家的是一群54以上85以下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上山容易下山难,今天的体会更深(因为过敏前些年大家捡蘑菇、登山我都没参与)。没走多远,膝盖那叫一个酸软。进到院里,若不是有做饭职责,就直接瘫坐地上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三叔继续战斗,让我们该返程返程,不用等他。至此,三叔已是第三次上山(第一是工具坏了回家换)。1个来回除四叔没说太累外,我们4人都告饶了。三叔3个来回,就说牛不牛吧</p> <p class="ql-block">鱼池的冰已冻严实,邻居又开始每天凿冰了;家里的水上周也排了,用水是三姑事先留的。为尽量减少用水和洗涮锅碗瓢盆,四婶在家准备好了食材,做起来一点不麻烦。上山前蒸了走油肉,回来熬了白菜粉条冻豆腐,贴饽饽大锅里炖了茄子面瓜,白菜心拌豆皮,三姑买的熏鸡、豆腐。6位家人吃的热火朝天</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家人们更恋家还是其他原因,了场饭吃的越来越晚。自老家能住开始,基本上每年“十一”过后就不再回。近三四年,一年比一年晚---准确地说是没有最晚,只有更晚。就今天,三叔说,以后冬天每周都回。不冷,邻居家提水做个饭;冷,到家看看转转就返程</p><p class="ql-block">看来,以后不会再有“了场饭”这个概念,365天,随时回!瞅瞅,多任性</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黑不刘秋、灰了吧唧的季节里,老家有这么一片生机盎然的二月兰:最早破土而出、花儿不娇不艳、盛夏经历枯萎、深秋再次重生</p><p class="ql-block">按四婶说的,明年夏天多收集种子,能撒的地方都撒上。以后每年的初冬,都有大片的绿色装点老家的山坡,让春意无限延伸</p> <p class="ql-block">三姑父给三姑做了一个桃木手把件儿,象棋子大小。开玩笑地说“老婆子,我给你做了个好玩意儿”。我也要了一个,劳动三姑父啦</p><p class="ql-block">(喷油前后比对)</p> <p class="ql-block">四婶把原计划用辗子加工的棒子粒带回县城,加工成了棒碴子。拿了些,明天早晨就用它煮粥</p> <p class="ql-block">封面图是小酸枣。四婶发现的,让我把它拍成大柿子</p><p class="ql-block">想起了夏天把拳头大的小西瓜拍成怀抱都费劲的大西瓜,骗过了所有没回来的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