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象—宁抄勿背之反思

Louisa Yang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段对话要求同学们背下(小学英语对话背诵是很常见的,就像我们最初学习语文一样,儿歌,课文,诗词等背诵积累是最基础的输入程序),可是每个班都会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主动要求抄写五遍十遍,不背,问其原因是“我背不下”。</p><p class="ql-block"> 可是抄写不累吗?“不累”学生回答,一直背才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是的,死记硬背确实费时费力还达不到背下的结果。要想背下就必须理解内化对话的意思,了解对话的背景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这样看来我们就需要调动我们身体的感官和大脑来进行深度的思考,然后理解记忆,这样其实是挺消耗体力的,也就是同学们觉得“很累”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其次,若是想背的准确无误,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就需要认真聆听模仿,保证单词的正确,语句语调的顺畅。这样看来,背诵不只是一个点的工作量,而是有前(聆听模仿)中(理解消化)后(内化并输出)的立体工作系统。</p><p class="ql-block"> 这样看来,不做思考,机械性的抄写确实轻松许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我们每个人大脑当中都是存在着两部分的系统。</p><p class="ql-block">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的控制状态,就是自动驾驶。</p><p class="ql-block"> 而系统2则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span></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的大脑整天处在自动驾驶的状态当中,就是能不费力就不费力的状况之下,人是学不会任何东西的,或者说是学不会任何稍微有点难度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宁抄勿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