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华禅寺,又称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郊,是禅宗南宗的主要道场,享有“禅宗祖庭”“东粤第一宝刹”“岭南禅林之冠”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全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殿宇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寺内现存有六祖惠能真身、唐代千佛袈裟、历代圣旨、明英宗金书“大藏”经、清代铜版《金刚经》、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溪门,为南华禅寺第一山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经多次毁坏重建,现山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于1986年按原貌重建。其高12.5米,宽22.4米,上书“曹溪”及“南华禅寺”两块匾额,两侧的门联书“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为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覆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王宝殿,原名“罗汉楼”,为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面,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经时任住持惠勉和尚重修,现存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虚云法师移址重建,1963年广东省政府拨款重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雄宝殿为南华禅寺最大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 (公元1306年),现存为民国时期移址重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藏经阁为一座两层的具有明代风格的楼阁式建筑,原名御经阁,始建于明英宗年间(公元1457-1464年),用于贮藏明英宗御赐《大藏经》,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平南王尚可喜重建南华禅寺,将御经阁更名为藏经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藏经阁珍藏有清朝钦颁龙藏佛典译经著作,楼下有观音菩萨圣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灵照塔为南华禅寺现存最古老且最高的建筑,为宋代风格的楼阁式八角形五层涩檐出平座砖塔,各层的转角和阑额均用红砂岩砌成,塔高29.6米,底径11米,塔身均为须弥座,每面均设有壁龛门,塔刹为铜铸宝瓶,塔刹下的“窣堵婆”式造型是用生铁铸成,为铜铸净瓶塔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祖殿旧名为“信具楼”,最初是为收藏六祖慧能的衣钵而建,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更名为“祖殿”。祖殿中央设有三座仿阿育王式木塔佛龛,分别供奉三具肉身菩萨真身塑像,其中居中者为六祖慧能大师真身,左为明代丹田大师真身,右为明代憨山德清大师真身。另有六祖协侍韶州法海、荷泽神会、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分侍六祖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卓溪泉,又名“九龙泉”,传说为六祖慧能浣洗袈裟之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泉为一口自然山泉,泉水清澈冰凉,涌流不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虚云法师重修南华禅寺时,因旧日无池蓄水,造成饮用水不洁,故凿池蓄水,并施以药物消毒,确保饮水清洁。水池前沿为九龙壁,宽8.88米,高4.75米,为须弥座,壁面镶嵌九龙石雕,画面中部为六祖慧能卓锡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坝人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距离南华禅寺9公里左右,车程仅20分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探访马坝人遗址,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峡遗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