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袁桥古村是一个拥有6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地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腹地,距禅宗祖庭少林寺仅10公里。袁桥古村不仅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还因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袁桥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袁氏先祖袁克诚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至此,至今已延续600余年。村内保存有600年古槐树、400年避难楼、300年古民居、200年土寨墙和100年私塾学院等历史遗迹。这些古迹不仅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还见证了古村的历史变迁。此外,袁桥古村还是1939年中共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地,具有重要的红色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建筑布局,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占地面积10084.4平方米,东西宽78.6米,南北长128.3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保存清代建筑26座108间。书院教育制度于清朝末年被废止,嵩阳书院作为这种已经消失的制度的文化载体,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都有重要作用。作为历史纪念碑,其对于现代教育文化的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嵩阳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含嵩阳书院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河南省规模最为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前身是太室祠,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中岳庙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中岳庙内的建筑和碑石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中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括中岳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