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寺庙文化

其乐无穷

<p class="ql-block">摄影: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文字:侃侃而谈</p><p class="ql-block">音乐:梦境</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字上、图下</p> <p class="ql-block">有诗云:</p><p class="ql-block">‍“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p><p class="ql-block">‍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簌此都寂,但余钟磬音”。</p><p class="ql-block">‍中国寺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拥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吸引世人目光,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寓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寺庙的建筑风格,不仅是信仰寄托,更是艺术的展现,每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宗教历史丰富多彩,其中“寺”和“庙”这两个词汇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两个词汇虽然现在都用来指代宗教场所,但它们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p><p class="ql-block">‍在汉代以前,字形“寺”通“侍”,而“庙”则是指人们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这两个词汇在早期的中国文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用途。</p><p class="ql-block">‍寺是官署,是国家机关办事的场所(如:大理寺);而庙是指代已逝祖宗的居住场所,供奉先祖灵位的地方,属于封建王室和贵族的领域。至于平民百姓是没有宗庙的,其中帝王用来供奉祖先的地方被称作太庙。</p><p class="ql-block">汉代以后,庙的作用不再局限在祭祀祖先身上,开始逐渐延展,平民百姓也可以进入庙内参拜。除了祭祀祖先,大家还纪念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神话中的鬼神,常见的有孔子庙、关帝庙、土地庙。</p><p class="ql-block">不过这个时候的庙,也不是佛教的建筑,唯一与佛教有关的就是两者都有祭祀功能,直到佛敎传入中国后,庙才被赋予了宗教的内涵。</p><p class="ql-block">但相较于庙来说,寺与佛教的关系要更紧密一些。</p> <p class="ql-block">“寺”,最早成为佛教活动场所,与一个汉代的传说有关。</p><p class="ql-block">‍据传,在汉明帝(刘庄,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时,一位大臣告诉皇帝有一个叫“佛”的圣人可以帮助他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明帝派人出使天竺(印度)求取佛法,遇到了佛教经典和名僧鸠摩罗什,并将其带回中国。</p><p class="ql-block">为了尊重佛敎,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庙,将其命名为“白马寺”。并将“塔”类建筑引进中国,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塔~齐云塔(高达500尺)。继而举行“燃灯表佛”活动,成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这个传说可能带有神话成分,但事实是,它引入了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庙成为僧侣的居住地,享受着高官待遇,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它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p><p class="ql-block">‍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这些千年古刹承载着佛敎的智慧与信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庙如白马寺、法门寺、显通寺等,不仅是善男信女的信仰之地,更是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这些寺庙建筑雄伟壮丽,构思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佛教思想。寺内的佛像、壁画等艺术品更是展现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通过对这些千年古刹的考古、文献资料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佛教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深入挖掘佛教文化的内涵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p><p class="ql-block">‍佛教的弘扬与传播,促进了汉字文化的传播与演变,丰富了中国文字、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涵。</p><p class="ql-block">‍佛教思想中关于生死、轮回、慈悲等主题,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与信仰体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而佛教的禅修文化更是对中国人文墨客的启迪与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诗人与佛门似乎有着某种不解之缘。在那文化尚欠普及的岁月,出家人往往也是汇萃着哲人和智者的群体。对诗人来说,与佛门交往既是与灵性生活的交融,又是对尘世生活的弥补。</p><p class="ql-block">‍宋人欧阳景,任“洗马”(官名)时,与相国寺长老玉泉是好朋友。一天,另外一座寺庙的主持金銮和尙找上门来,说庙里没有米下锅了,恳请欧阳景介绍他去向玉泉长老讨点接济。</p><p class="ql-block">‍按说,出家人应该是不愁饭吃的。怪只怪金銮和尚平时为人势利,见了施主便喋喋不休,绕着“钱”字转,弄得别人欲走不能,欲坐不安。时间一长,竟把一座香火极旺的禅林,弄得路断人稀,像“封城封区”那样,门可罗雀了。</p><p class="ql-block">‍欧阳景虽然厌恶金銮的为人,却又不便推辞,便写了首诗,让他带给玉泉长老。诗是这样写的:“金銮来觅玉泉书,金玉相逢价倍殊。到底不关藤蔓事,葫芦自去缠葫芦”。</p><p class="ql-block">‍此诗跷有谐趣。他把“金銮”“玉泉”两个和尚的法号拼在一起,暗示佛门之间理应互相帮助。然后笔锋一转,表明自己态度:一切与我无关,全由尔等自己解决!并抓住和尚都是光头的特色,将两个出家人喻为“葫芦”,再用一个“缠”字,使他们的交往更加形象化。</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佛教的繁盛与衰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佛教与社会的关系、政权的态度交织在一起,佛教改革运动也在当时掀起。</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佛教的发展,思考佛敎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意义,以及佛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古代中国宗教的崛起和发展,不仅令人心怀敬畏,也引发了宗敎与权力的较量。</p><p class="ql-block">‍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达到了巅峰,许多信徒蜂拥而至。官府担心佛敎影响国家经济,一些儒家学者(如韩愈),曾尝试劝谏皇帝打压佛敎。</p><p class="ql-block">‍然而,佛教的影响仍在不断扩大,僧侣不但不从事生产,不服兵役劳作,而且拥有大量的仆役和田产,对社会经济和军事造成的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世俗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由朝廷发起的毁损寺院、佛像、经书,没收财产、禁民信佛等事件。</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发生的四次大规模的“三武灭佛”事件,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岜、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发起的灭佛事件。</p><p class="ql-block">‍“三武一宗灭佛”是佛教与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产生矛盾的结果,沉重打击中国佛教的同时,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四次灭佛之后,佛教开始主动与儒道融合,逐渐承认儒家的纲常伦理,服从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开始向世俗王权低头。恪守佛敎戒律,秉承兼容并蓄的人文理念,并接纳了道敎中的相关思想,元气逐渐恢复。</p> <p class="ql-block">为了对抗佛敎,一些聪明的统治者想出了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办法,创建了道教。</p><p class="ql-block">‍道敎兴起于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创立,被称为“张天师”。道敎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道敎分化为“全真教”和“正一派”两大敎派。</p><p class="ql-block">‍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尊重万物的自然状,不强行干预或改变。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不強求、不妄为。</p><p class="ql-block">‍道教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強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通过修炼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和身体的健康长寿。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对宗教的复杂态度,不同宗敎流派相互影响、竞争和融合。</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中国佛教拥有千年的积淀与底藴,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p><p class="ql-block">‍通过对中国佛教的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探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人对于精神信仰的追求和寻找,也能从中汲取灵感与智慧,对于当下社会与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细究中国佛教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我们会发现它并非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通过在千年古刹中寻找,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所在,探寻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博大与深邃。</p><p class="ql-block">‍在当代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国佛教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祥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修养,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永不枯竭,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与智慧。</p><p class="ql-block">‍探索这一宝藏,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的指引,为我们提供了持久的精神支撑。</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奇妙之旅,感受中国佛教所传承的千年智慧与卓越文化,让其引发灵感,发人深省,为我们的生活与社会注入更多的宁静和美好!</p><p class="ql-block">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山不厌高,海不厌深。</p><p class="ql-block">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