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王在煤矿干了一辈子。属于煤矿上说的一头沉,也就是他在煤矿上班,媳妇在家种地、看孩子。每逢节假日,老王都要坐上公交车,来回百十公里,回家看看孩子,与媳妇来个鹊桥会。有时麦收农忙季节,老王也要请假,回去帮媳妇干几天农活。当时煤矿一头沉的职工较多,一到农忙的季节,大家都要请假回家割麦子。可煤矿还要生产,一下子走了那么多人,怎么生产?为了保证生产,煤矿设立了麦收保勤奖。麦收期间,只要出满勤,就有一笔可观的奖金。当时,老王的孩子正是上学的期间,需要花钱的时候。老王只能咬咬牙,麦收期间,在煤矿出满勤干满点。为了多挣点,为了保勤奖,补贴家用。回家干农活、与媳妇鹊桥会也就成了泡影。</p><p class="ql-block"> 一晃老王半辈子过去了,夫妻每年也是聚少离多。每当走在煤矿的街道上,看着成双成对的夫妻手拉手逛街、赶大集。老王总是羡慕不已,幻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和自己媳妇,手拉手逛逛街,推着小车去超市购物。不过老王坚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也别说老王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光景。国家为解决煤矿工人一头沉问题,专门下发文件,允许农村家属在煤矿落户。国家还在煤矿进行了棚户区改造,解决煤矿工人住房难、住房差的问题。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老王也是喜事连连,媳妇、孩子落户到了身边,也分上了三室一厅的棚改房,两个孩子也大学毕业,留到了上海、北京大城市工作,从此老王的鹊桥会也变成常相伴。</p> <p class="ql-block"> 可与老伴一起生活刚满一年。先是老大媳妇,住院生孩子。紧接着老二媳妇也住院生孩子。孩子们虽然没有说什么,想着一天忙忙碌碌的孩子,老一辈看孙子、孙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老王和媳妇一商量,也不能厚此薄彼,决定一个北上,一个南下,照顾孙子、孙女。这一照顾就是六、七年过去了。老王和老伴又是聚少离多。只有过春节的的时刻,全家人回到煤矿团聚,老王才和老伴见上一面。老王摸着日渐苍老老伴脸庞,老伴看着他日渐秃顶的小脑瓜,相互叮咛着注意身体,吃好喝好。春节一过,又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老了老了,真成了一年一次的鹊桥会。有一次,老王实在忍不住想老伴,就和小儿子商量,自己出钱给小儿子雇个保姆。老王去和老伴聚会相伴,一起给大儿子看孩子。小儿子满口答应,只是要和媳妇商量一下。没想到儿媳说:孙女离不开爷爷!不过想一想,他何尝不是离不开孙女。从呱呱落地,到喊着爷爷满地跑,他付出的心血,甜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结果也就没有结果了,一切照旧。一年国庆节放假,他想去看老伴,儿子、媳妇想出去旅游。儿子拿出了一个红包,对老王说:爸你那里也不要去了,给你点钱,领着孙女在市里溜达溜达。当接着孩子的红包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那年麦收,采煤队长发给他的保勤奖情景。</p><p class="ql-block"> 一晃又是几年光景,孙子、孙女到上学的年龄,基本上不用他们照看了。老王幻想着和老伴回老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偏偏在这个时刻,国家发布了放开二胎政策。老王家的媳妇们也争气,又双双怀孕待产。老王和老伴又打起精神,继续上岗。只是老王和老伴向两个儿子提出要求,我们两个能否换防一下,让你妈去北京,我去上海。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王年迈体弱,就连一年一次的鹊桥会也力不从心了。原来每年过年全家人,都回煤矿上过年。现在老王在大儿子家过,老伴在小儿子家过,他已经有两年没有见到老伴了。好在现在通讯方便了,老王经常和老伴视频,诉说家常。感慨着什么时候能见面,什么时候走出这没完没了的鹊桥会。生活啊!痛快乐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