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坝下的黄昏

楼氏文化

<h3><strong>落叶坝下的黄昏</strong></h3></br><h3>楼政</h3></br><h3>悠悠的永宁河,静静地流淌在深秋落叶坝的晨曦下。抬眼望去,落叶坝坡上的七棵银杏树,跟随山间的清风舒展起她们的身姿,那枝头仅存的十几片由绿变黄的树叶随风飘去,她们乘着微风,在晨曦第一缕阳光的带领下,跳过了农家的篱笆,绕过热闹的鸡舍,穿过飘渺的炊烟,静静地躺在落叶坝下的三户农家的瓦屋顶上。</h3></br><h3>落叶坝之所以叫落叶坝,是因为七棵树龄均达百年以上的银杏树,它们像“自然精灵”一样,各自以柔美的姿态,玉立于土坝之上。每年到了秋末冬初,这七棵银杏树枝头上的叶子就会悄悄地铺满整块土坝,像是一位手艺非凡的花匠精心拼出的图案似的,金黄点点、错落有致。秋天的落叶坝是悠然静谧的,但因为孩子们的欢笑声,让孤寂的落叶坝不禁荡漾起一波朝气蓬勃的活力。亦明、秋月还有小凡,无意中就成为了七棵银杏树下的主角,坝的下方三百米左右的低洼河滩,则理所当然成了他们嬉戏玩乐的天地。</h3></br><h3>让乡下孩子们最为欢快的,除了过年以外无疑是到河边或田间摸鱼捉虾了。落叶坝里的孩子们也同样如此。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吃过午饭的亦明就与其他两位小伙伴约好,在下午两点左右,到落叶坝下的河滩上去捉螃蟹。</h3></br><h3>孩子们提起竹篓以快步小跑的速度,在河滩上聚集起来。说起捉螃蟹,大家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亦明率先说,在靠近河边的大鹅卵石或枯草下最容易发现大螃蟹,另一位男孩小凡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在河岸上稍远地方的鹅卵石下螃蟹最多。小女孩秋月则跟在他们的屁股后头,一会儿看看亦明,一会儿又看看小凡,多看少捉的快乐,也同样让可爱的秋月感到趣味无穷。</h3></br><h3>亦明和小凡就以各自的方式,开始在河滩上搜索起来。稍有经验的亦明,先掀开了一个离河流很近的花斑鹅卵石,结果从里面爬出来了两只中等个头大小的螃蟹。亦明懂得捉螃蟹的技巧,一手先摁住螃蟹,一手再捏住螃蟹的背,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扔进自己的竹篓里面。当然小凡也毫不示弱,他向稍远的河滩跑去,俯下身着急地翻弄着身边的石头,不一会儿他就有了新的发现。</h3></br><h3>“哇,这里有只大螃蟹在睡觉!”小凡朝着两位小伙伴低声呼喊,他小心翼翼地托着石头,生怕里面的螃蟹醒来后跑掉。</h3></br><h3>“小凡你轻点搬开石头,我这就过来帮你。” 亦明边说边向小凡跑去,可是还未等亦明跑到小凡身边,直起两眼醒来的螃蟹,已经从小凡掀起的石头下快速地溜走了。小凡和气喘吁吁的亦明对视了一下,便学着螃蟹横着逃窜的样子紧跟在那只螃蟹的后面。眼看着螃蟹就要钻进水里,站在河边的秋月,对他俩紧张地大喊一声,“看我的!”</h3></br><h3>她的上身微微前倾,白皙柔嫩的双手一把抓住了即将逃跑成功的螃蟹。</h3></br><h3>“亦明哥快看!”按住螃蟹的秋月得意地笑了笑,“我抓住它了。”正当秋月将螃蟹整个提起来时,螃蟹的右钳瞬间夹住了秋月的大拇指。“哎哟——”秋月叫了一声,忍着指尖的疼痛,一下将这只偷袭自己的螃蟹扔进了亦明的竹篓里。</h3></br><h3>“你看你,亦明哥不让你捉螃蟹,就是怕你被螃蟹给夹住手。这下好了,受伤了吧。”跑过来的小凡既生气又埋怨地对着秋月说。</h3></br><h3>“过来过来。”亦明把秋月拉到水边,一齐蹲下,把她被螃蟹夹伤的大拇指放在清澈的河水里反复冲洗,又用力挤出伤口里的污血。秋月疼得小脸皱成一团,但一声不吭。</h3></br><h3>“好点没?”</h3></br><h3>“嗯,好些了。”</h3></br><h3>“谢谢你,亦明哥。”</h3></br><h3>自秋月的手被夹伤后,亦明就不让她再帮自己捉螃蟹了。细心的秋月不肯就此闲下来,跟在亦明的后面,学习他那娴熟的捕蟹技巧。回到河滩另一处的小凡也不甘示弱,他凭直觉接连翻开好几块鹅卵石,捉住了四只小螃蟹。时光就从中午游走到了黄昏,最后由秋月当裁判,宣布亦明和小凡的各自“战绩”。亦明抓了十五只螃蟹,螃蟹的个头较大;而小凡则抓了十一只螃蟹,个头稍小。捉蟹的胜负就由此出来了。亦明虽然赢了,但没有像城里的其他小孩那样过度地炫耀,相反,他还赠送了两只体格大点的螃蟹给小凡,小凡由此打心眼里佩服亦明。三个孩子在河边把小手和脚丫洗干净后,便手牵手朝回家的方向跑去。绚丽的霞光闪耀在潺潺的河流上,泛起层层金黄细腻的水波。</h3></br><h3>回家的路上,亦明他们碰见了一位尖嘴猴腮、手提两条鲫鱼的渔夫。亦明刚与渔夫擦肩而过,便停下步子,赶紧回头追上了那位步履匆匆的渔夫。</h3></br><h3>“叔叔,叔叔。”</h3></br><h3>渔夫回过头看着亦明,便没好气地问:“我正急着回家呢,你有啥事啊?”</h3></br><h3>“我能不能用我的螃蟹,来换您手上的鲫鱼呢?”亦明毕恭毕敬地问道。</h3></br><h3>“咦,这倒是新鲜。”渔夫迟疑了一会儿,“那先让我看看你的螃蟹。”不等亦明同意,渔夫便擅自扒开了亦明的竹篓,看见了竹篓里面那些肆意横行的大个头螃蟹。</h3></br><h3>亦明这一举动,可让旁边的两个小伙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亦明用这么好的螃蟹来换两条鲫鱼干什么?”满心疑惑的秋月径直跑到亦明面前问,“亦明哥,你用这么多螃蟹来换这两条鲫鱼干什么,我们可是辛苦地抓了一下午呢!”</h3></br><h3>亦明没有回答,秋月更着急了,“你要鲫鱼的话,我们下次可以去池塘钓啊!”</h3></br><h3>亦明本想对秋月说点什么,但他回头瞥见渔夫那狡黠的眼神后,欲言又止。</h3></br><h3>“叔叔怎么样,我能和您换吗?” 亦明小心翼翼地问。</h3></br><h3> 渔夫装模作样地没出声。小凡看见亦明为难的样子,便举起了自己的竹筐给那渔夫看,“他的不够,还有我的。”</h3></br><h3>瞧着眼前两筐子的螃蟹,渔夫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说:“那好吧,瞧在你们还是孩子的份上,我就吃点亏换给你们。”</h3></br><h3>看着渔夫拎着两筐螃蟹,得意地吹着小曲走了,想着自己被螃蟹夹伤的手,秋月竟委屈地哭了。亦明听到秋月的哭声,不好意思地用手拍了拍秋月后背,安慰道,“好妹妹别哭了,我们改天再去河边抓螃蟹好不好?”</h3></br><h3>秋月不肯搭理他,亦明提着两条鲫鱼,张牙舞爪假装成螃蟹的样子逗她,“下次,下次我们肯定能抓到比这还要大,还要好的螃蟹!”秋月瞅着他破涕为笑,三个孩子玩着闹着,向银杏树下的瓦屋群跑去。</h3></br><h3>孩子们分手后,亦明提着两条青色鲫鱼直奔家里,他满心想着母亲终于可以喝一碗鲜美的鱼汤了。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勤劳善良的亦明母亲由于忙于活计,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过饭了。亦明思来想去,就想着抓几只螃蟹回来给母亲尝尝鲜。但路上遇到渔夫后,亦明这才猛然想起,左手患有风湿的母亲吃螃蟹可能会有点费劲,不如烧个鱼汤,听大人说,鲫鱼汤味美而浓郁,关键是能治好风湿……回到家的亦明,一边拿出砂锅加水准备熬制鱼汤,一边兴高采烈地跟做晚炊的母亲讲述下午抓螃蟹的趣事。</h3></br><h3>亦明的父亲走的早,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人独自操劳。为了能让亦明好好上学将来有出息,母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在田地里忙碌后,晚上还要整夜没命地帮别人纳鞋底,只为了每天能多挣七毛五分钱。亦明还清楚的记得那一晚,自己半夜起夜来到堂屋前,看见不时咳嗽的母亲仍旧安坐在煤油灯下,手里那根忽明忽暗的银锥,在鞋底上来回穿梭,昏黄的灯光早已将母亲佝偻的背影投映在了墙壁上,亦明从来没有看到母亲的脊背是那样的弯曲、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亦明不敢叫妈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直到后来他重新回到床上才发现,那一夜在他的眼中走得好漫长…</h3></br><h3>风吹叶落,细数流年。</h3></br><h3>六年以后,落叶坝下的三个孩子都各自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秋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西南医科大学,小凡则考入了四川警察学院,圆了自己儿时想要做警察的梦想。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高中毕业后的亦明选择了投笔从戎参军入伍。就在即将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母亲拉着亦明的手,再次来到落叶坝下散步。</h3></br><h3>迷人的黄昏笼罩着静谧的落叶坝,清风带着河流潮湿的气息,从坝上方徐徐吹过;枝头摇曳的杏叶好似老树的问候,它们躲在亦明母子身后迎着风簌簌作响。离别了,按说牵肠挂肚的母亲应该会有一肚子的话要叮嘱。但令人奇怪的是,头靠着亦明肩膀的母亲,静静地看着黄昏下金色的落叶坝,什么话也没有问;同样亦明也只是紧握母亲龟裂的手,望着远方的袅袅炊烟,什么话都没有说。时光仿佛将这两位母子定格在了这风景秀丽的乡村环境下。</h3></br><h3>许久之后,母亲望着落叶坝下泛着银光的流水,轻声说了一句:“行了,明日你还要早起呢,回去吧。”</h3></br><h3>“嗯。”</h3></br><h3>亦明最后看了一眼熟悉的河水和亲切的树木,牵着母亲转身离开。夜风隐隐送来清脆的流水声和童年的欢笑声,有男孩的,女孩的,仿佛依旧是六年前的那个黄昏,三个孩子用竹筐里的螃蟹从渔夫手里换好鱼后,高高兴兴地往银杏树下的瓦屋群跑去……</h3></br><h3> <p class="ql-block">楼政,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人,青年作家,叙永县图书馆特聘讲师,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落叶坝下的黄昏》荣获2020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20年,获得四川省图书馆“抗击新冠疫情”征文大赛特等奖、第二届“白露杯”全国青年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散文《城厢.新年之韵》荣获2022年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奖。</p><p class="ql-block">8岁经历父亲离世的不幸,在母亲的陪伴下,他逐渐从阴霾中走出,特别是在落叶坝,楼政在这里度过了少年的快乐时光。儿时的楼政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落叶坝尽情玩耍,在溪里摸鱼捉螃蟹、在田野里奔跑、在山坡树林中嬉戏玩乐......</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政步入了高中阶段,但他的内心依然怀念着儿时的梦想。他选择了报名参军,踏上了另一段人生旅程。在军队中,他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每天他总会挤出时间去阅读,常常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p><p class="ql-block">退役后,楼政回到家乡叙永县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更以散文、诗歌的形式,书写赞美着身边的好事和为民情怀。此时的楼政,读书成了他的最爱,余光中、路遥、余华等作家的著作都是他经常翻阅的案头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恩师的指导下,楼政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在《读友》《故事大王》《做人与处世》《四川工人日报》等刊物发表作品100余篇,深受读者喜爱。</p><p class="ql-block">他的生活也变得充实而多彩,除了工作之外,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写作中。夜深人静时,楼政仍在书桌前,笔记着创作的思路与灵感,常常笔耕至凌晨两三点。</p><p class="ql-block"><b>楼政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做有意义的事。”</b>因此,他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讴歌人性,珍视自己的文学爱好兴趣。他的故事,正是对这一信念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欢迎关注楼钥文化,文末分享、点赞、再看,感恩有你,一路相伴。</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iFn3Cl7_8SF0nBr3tC6K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