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悉尼——海潮响起的KIAMA小镇

新叟

<h1><b>在悉尼的周边,有一些具有独特风景的小城镇。<br></b><div><b>周末我们驱车赶往位于悉尼的南边大约120公里处的KIAMA小镇。 </b></div><div><b><br></b></div><div><b>“KIAMA”是澳大利亚土著语,意思即为:海潮响起的地方。</b><br></div></h1> <h1><b>在距悉尼90多公里处的邦博(Bombo)海岸边,在山海相接的地方有一处地质遗址(Geological Site)。这里原是邦博采石场,在海岸边保留了一道岩石墙。历经岁月,有了今天的“残垣断壁”之美。</b>岩石墙<b style="color: inherit;">有一段敞开形似一道“门”状,被叫做邦博“天空之门”( Bombo Headland site),现也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b></h1> <h1><b>这个“天空之门”其实就是一大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columnar jointing),人们则形象地叫它“ 神柱”。<br></b><b>柱状节理最常见于玄武岩中,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柱体垂直于火山岩的基底面。如熔岩均匀冷却,应形成六方柱状,上细下粗,二者由顶柱盘面隔开。</b></h1> <h1><b>据地质学家考证,“天空之门”(Bombo Headland)是由兩千二百万年和六千六百万年前的二次火山噴发而形成的火山地貌,覆盖面积达八十公顷。竖立的悬崖峭壁及匍匐在岩石区域的千奇百怪的石塊原來是火山岩中地幔碎片,多为玄武岩所造就。地质学家还发現这里是一個地磁极性间隔的地方,学术上称为"卡米兰逆向超时"现象,具有很大的科学考察价值。</b></h1> <h1><b>从“天空之门”再往南走,约15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KIAMA小镇。</b></h1> <h1><b>KIAMA小镇最早是土著人的栖息地,有着一大片原始森林,到处是参天大树和各种植物,为土著居民提供了食物来源。随着19世纪40年代欧洲殖民者的到来,这里的森林慢慢消失,并逐渐发展成为航运和为本地工业服务的中心。</b></h1> <h1><b>KIAMA小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着1.3万人口,依山傍海,自然风景如诗似画,处处显现出十分宁静的明朗与悠闲,会给人留下一份愉快的心情和难忘的记忆。</b></h1> <h1><b>KIAMA小镇上最有名的是凯阿玛灯塔(Kiama Lighthouse)和喷水洞(Blowhole)。</b></h1> <h1><b>凯阿玛灯塔(Kiama Lighthouse)是小镇的地标性建筑,矗立在半岛的最高处。灯塔建于1887年。灯塔的设备经历了多次升级,从最初的燃油炉到使用乙炔气和群合闪光灯,最终在1969年转换为电力供应。</b></h1><h1><b>这座灯塔不仅是航海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了Kiama小镇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b></h1> <h1><b>据传亿万年前这里曾发生了火山爆发,火山岩浆喷发冷却后形成的玄武石熔岩,这些黑黢黢的岩石,在蓝盈盈的海滨显得十分突兀。</b></h1> <h1><b>喷水洞(Blowhole)与灯塔相邻,位于半岛最外端的岩石滩上。</b></h1> <h1><br></h1> <h1><b>KIAMA BLOWHOLE喷水洞名扬四海,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b></h1> <h1><b>由于大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地在这一片坚硬的火浆岩上,留下了这么个巨大中空的“L”形孔洞,而且底洞的开口正对波涛汹涌的外海海面。</b></h1> <h1><b>每当有外海的大浪奔腾咆哮,不可一世地奔腾而来,瞬息之间被推入这个憋蛰的石洞里,继而又重重地撞上竖洞的峭壁。之后立刻就变得怒不可遏,以百倍的疯狂从竖洞中腾空而起,直冲云天!</b></h1> <h1><b>伴随着这一声声远古巨兽般低沉郁闷的巨大吼声,十多米高的巨大水柱一次又一次从竖洞喷涌而出,在刹那间立刻又化成细碎的白色水花,再从空中四散洒落下来。</b></h1> <h1><b>喷水洞喷的水量会因为潮汐、浪的大小不同,喷出水柱的高度也不等,在特定情况下50升海水会喷到25米高,据说水柱最高的时候可以高达 60 多米,同时伴有阵阵海涛声的回响,</b><b style="color: inherit;">场面十分壮观。</b></h1><h1><b><br></b></h1><h1><b>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如此壮观的情景。</b></h1> <h1><b>KIAMA小镇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除参观大自然造就的奇观外,还有很多人在这里休闲、发呆,也有人在半岛最外端的岩石滩上钓鱼......各得其所,各享其乐。</b></h1> <h1><b>摄于2024年11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