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辆陈旧的面包车,静静地停在废弃的角落,从没有玻璃的窗户看,里面塞满了各种废弃的物品,车身的漆面已在岁月的侵蚀下斑驳脱落,只有“计划生育服务车”似乎还就那么显眼,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远去的故事。它曾穿梭于大街小巷,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使命与责任,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忆起当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那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岁月。那时,政策的执行犹如钢铁般坚定,多生一个孩子,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大灾难。公职人员更是首当其冲,一旦违反政策,工作难保,前途尽毁。那些年,恐惧和无奈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超生的阴影如影随形。“计划生育服务车”到那儿,要么是对计划生育进行宣传指导,要么是拉人做流产或结扎手术,要么是拉一帮“防暴”人员强制对付那些超生家庭。总之,对那些超生家庭来说,绝对是谈“计”色变。</p> <p class="ql-block"> 有一位中学教师,他和妻子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一直渴望能再有一个孩子,不论男孩女孩,只为给孩子有个伴。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让他们不敢轻易冒险。可妻子意外怀孕了,夫妻俩陷入了极度的纠结和痛苦之中。最终,因为害怕失去工作,无奈选择让妻子打掉了孩子。这件事已过去多年,但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对农村夫妇,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追查,怀着身孕东躲西藏,绝对是现实版的“超生游击队”,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孩子出生后,他们面临着巨额的罚款,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活变得更加艰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政策就是这么无情,只要是政策范围外的孩子,要与不要都是灾难性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而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计划生育已成为历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被严格控制的生育,如今却不再是人们的迫切追求。社会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人再因多生孩子而担忧,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少生甚至不生。一些人干脆选择不要孩子,更有甚者,直接放弃结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究竟是政策的偏差,还是时代变化太大?或许,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当时的国情,资源有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巨大。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国家得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在那个阶段,专家们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紧迫问题,如何让国家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快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高房价、高教育成本、激烈的职场竞争,让现代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养育孩子不再仅仅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生育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p><p class="ql-block"> 以大城市中的年轻夫妻为例,小王和小李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他们面临着高额的房价,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还房贷。工作上的竞争压力也让他们经常加班,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当考虑要孩子时,他们算了一笔账,从孩子的出生费用、奶粉钱、教育费用到未来的结婚买房,这一系列的开销让他们望而却步。最终,他们决定暂时不要孩子,先集中精力发展事业,改善经济状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一些中小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况。小张和小刘在当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收入并不高。孩子的教育成本不断上涨,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费用高昂。他们觉得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只生了一个孩子,不敢再多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今,专家们为低生育率带来的社会问题忧心忡忡。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问题确实给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指责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每一个决策都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权衡利弊的结果。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小问题完全可以自我调节,当出现大问题了,身体来不及或无法调节的情况下,就得必须依赖医疗手段来尽可能恢复身体平衡,尽管医疗手段抑制了自我调节,还可能有副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我们站在今天回望过去,不能仅仅停留在指责或懊悔中。重要的是,要从这些变化中汲取教训,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观念的变化,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发展、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