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曹奎之</b></p><p class="ql-block"> (1919.1-2001.6)</p><p class="ql-block"> 曹奎之,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副军级红军离休干部。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首任部长。</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上海战地服务团,1938年转入新四军皖南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任主要干部成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皖南事变后战地服务团取消被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任宣传干部,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宣传工作做出卓越贡献。淮海战役作为三野十兵团后渡江45年~49年任团级干部。南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主要干部。</p><p class="ql-block"> 55年任福州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并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后任福州军区文化部部长,组织参加65年全国全军文艺汇演等。文革时期遭受残酷迫害,文革后任福建省军区警备区顾问,同时任第五届福州市政协主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曹 欣</b></p><p class="ql-block"> (1921.11~2014.01.30)</p><p class="ql-block"> 曹欣,江苏苏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副军职离休干部,1935年肄业于上海同义中学,1936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第五干事会九分会成员,安曹欣吴堡青训班学员,129师宣传队文艺队员、分队长,先锋剧团副团长、团长,15军文艺科科长,志愿军政治部文艺科科长,八一电影制片厂艺术室副主任、创作室主任,福州军区文化部长,总参政治部文化部长,总参二部政治部主任。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战协会晋冀鲁豫分会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第一、二、三届理事。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射击》,歌剧剧本《苗秋年小炮班》,话剧剧本《小山东》,电影文学剧本《上甘岭》(合作)、《打击侵略者》(合作)等。评论《生死苦乐及其他》获《人民日报》、广州军区奖。2014年1月30日,曹欣同志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电影《上甘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亓 尧</b></p><p class="ql-block"> (1916—1981) </p><p class="ql-block"> 亓尧,(山东省莱芜市人。音乐家。3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 937年7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鲁迅艺术学校总务主任兼音乐教师。1940年后,历任纵队政治部宣传大队音乐教师、队长。后在山东鲁中军区政治部、解放军26军政治部、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华东大学政治部、南京军区政治部、福州军区文工团、福州军区文化部工作,先后任宣传大队队长、宣传科长、文工团团长、俱乐部主任、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如歌剧《十二把剪刀》等。1981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亓尧夫人向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高力泽</b></p><p class="ql-block"> 高力泽,汉族,1921年6月 出生,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 曾任福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2军文工团团长、总政 防空军文工团团长、福州军区 前锋文工团团长兼编导、福州 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当 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戏剧家协会 主席、福建省文联委员。高力泽同志18岁参加八 路军,参加过沂蒙山反“扫荡”、辽沈战役、淮 海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授二级解放勋章 及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97年授独立功勋荣誉章。 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部队文工团建设。常年 辗转于海岛哨所、基层连队、老区山区为部队战 士及广大人民群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独幕歌 剧。独幕歌剧是一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有故事 情节,有人物个性塑造,载歌载舞,是人民群众 喜闻乐见的节目。高力泽创作高峰期在20世纪6〇 年代前后创作的作品有:《三月三》《信江波》 《牧鹅歌》《断肠草》《丰收图》《送盐》《金 溪女将》等。其中《三月三》《信江波》多次荣 获全国文艺会演奖及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优秀作 品奖,并曾风靡全国,流行一时。高力泽同志在 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在共产主义旗帜和革 命进步思想的感召下,毅然奔赴革命战场。该同 志参加革命后,紧紧追随中国共产党,听从党的 调遣,服从党的命令,认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时时处处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迅速成长 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的一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独立作 出了贡献。在被党培养、提拔担任了一定职务的 领导干部后更是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该同志对党、对人民、对 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始终善于积极加强政治学 习,积极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 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和表彰奖励。</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新歌剧《三月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刘大鸣</b></p><p class="ql-block"> 刘大鸣 作曲家,1929年生于北京,祖籍吉林磐石。国家一级作曲。系中国音协会员、福建省音协顾问、闽台音乐交流中心顾问,曾任福建省音协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1979年曾作为解放军代表参加全国第三届音乐家代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文联代表大会。1945年参加新四军,先后在华中九纵、二纵任文工团员。1948年开始音乐创作,写有歌曲《打仗要打巧妙仗》、《坚决打到底》等。建国初,创作歌曲《爱护我们的国家》、《海上进军》和小歌剧《慰劳品》、《革命家庭》及六场歌剧《英雄傅祥明》。1950年被部队选送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结业后任63师文工队副指导员、志愿军21军文工团创作组长,在抗美援朝前线,创作歌曲《前进,志愿军炮兵》《阵地把家安》《阿妈妮烤棉衣》《新战士看大炮》《人民战士人人夸》《青年骑马回家乡》《手风琴你愉快地唱吧》和歌舞剧《带火接线》、故事歌《雷发声》,以上歌曲均在各刊物发表并获奖。因创作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授予朝鲜国旗勋章一枚与国旗前照相。55年代表志愿军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军文艺创作大会,会后调入防空军文工团,被选送总政举办的“指挥训练班”向德国专家赫福特学习一年,结业后任福州军区文工团指挥、编导组长、副团长。</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为歌剧《三月三》作曲,该剧在1959年全军二届会演中受到好评,选入《优秀作品选》发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单行本,全国许多文艺团体上演。1979 年为五场歌剧《琵琶行》作曲,该剧在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中,获中央文化部创作奖,由福建文艺出版社出单行本,上海出版选曲唱片。多年来共创作主要的音乐作品有:大小歌剧23部,其中《三月三》,《琵琶行》被列入新歌剧代表作,选曲被总政载入《中国军事文艺大系》出有电子版,并在《中国歌剧选曲集》刊登;创作歌曲《吹吧春天的风》《七月的阳光》等五百多</p><p class="ql-block">首,其中《行军歌》《前进,志愿军炮兵》被选入《中国军事文艺大系》,《未来》《我总是这样想》《太阳》《大地我的母亲》连续四年获全国“广播新歌”金奖、银奖,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山情水恋》专题,介绍了“刘大鸣和他的16首风光歌曲”。出版有《生命的火花——刘大鸣音乐作品选》一部;此外还创作电视剧音乐《皮旅-中原东路突围记》《指挥从美国来》等六部,《碧水丹山武夷秀》《这一方热土》等电视片音乐十余部。有70余首(部)音乐作品在全国、全军、省以上单位获奖,立二等军功三次,获奖章、勋章多枚。革命经历与艺术生涯已被《中国人名大词典》《中国音乐家辞典》和《开国将士风云录》等撰文登载。</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新歌剧《三月三》作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林微润</b></p><p class="ql-block"> 林微润, 1933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镜洋乡金井村。祖父林培杏为清末廪贡生,父林傅岩于1926年携弟仿吕、仿鳌、林麒赴印尼谋生,1932年患肺病回国治疗,1935年去世。微润2岁丧父,家境贫寒,于1945年在乡小学毕业,赴福州考入三一中学,母黄菊英随即迁居福州做摇纱工人,以微薄工资供润儿读书。</p><p class="ql-block"> 微润在中学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读书会阅读许多解放区作家赵树理、刘白羽,李季,贺敬之等的作品及鲁迅、巴金的著作,思想较进步,在校多次参加"反饥饿,反压迫"的罢课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的罪恶统治。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一周即参加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期间,历任师文工队员,连队宣传员,文书,文化教员,师宣传科报道员,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福州军区政治部文艺编辑、文艺干事、文艺科长、文艺创作组组长,南京军区驻福建师职创作组组长。微润一贯勤恳工作,先后立三等功五次,四等功三次,集体三等功两次。1956年任团宣传干事时成绩突出,获军首长通令嘉奖,并当选为出席福州军区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微润在读中学时即酷爱文学,15岁在著名作家郭风主编的福建时报《詹言》副刊发表诗作十余首。参军后,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常在福建日报副刊和省文联《福建文学》上发表作品,还在《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发表过诗歌、散文。1965年5月赴京参加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举办的创作学习班,聆听著名作家刘白羽、李季、臧克家、张天翼等的讲话,受到很大启发,创作水平有所提高,作品曾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选入选集。作品入选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建文学五十年》的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和报告文学卷。已出版著作六部:短篇小说集《家贼》(海峡文艺出版社)、故事集《真假表妹》(福建人民出版社)、故事集《凌军长特区奇遇》(珠海出版社)、杂文集《榕荫斋杂记》(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随笔集《榕荫斋杂记续编》(中国文联出版社)、报告文学集《来影去踪》(中国文史出版社)。作品曾获福建省文艺创作奖2次,南京军区创作奖2次,福州军区创作奖5次。</p><p class="ql-block"> 1990年离休后,先后应聘参与创办福建省直党工委内刊《党的生活》,参与创办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生活报》。近十年来一直应聘为福州市委新闻处阅评员。离而不休,勤恳一生。</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文集《军中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施定其</b></p><p class="ql-block"> (1936-2007)</p><p class="ql-block"> 施定其,福建省晋江市人。作曲家。1955年参军,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干部进修班结业。2007年不幸因病逝世。</p><p class="ql-block"> 施定其同志从事文化工作多年,是中共党员。曾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科副科长、宣传部文化处长。1985年转业,历任晋江地区(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兼任泉州市首届音协主席。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委员、福建省音协常务理事。1959年起在全国、全军和省级报刊发表音乐作品、评论500余件,其中40余件在省以上征歌、会演中获奖。主要作品有:《歌唱井冈会师桥》(付林词)、《甜蛋汤》(颜庭寿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胡强词)、《跟着党走织云锦》(张元锦词)、《我唱亲爱的祖国》(萧潇词)、《南国一枝花》(邬大为词)、《惠安女工匠》(陈家平词)、《走进香港》(颜庭寿词)等;编辑、作曲、录制《后渚港之歌》、《泉州颂》、《侨乡文明赞歌》、《漳泉铁路之歌》、《石狮赞歌》等五个专辑盒带,发行18000多盒,五个盒带中本人作曲44首,《南国一枝花》,泉州电视台拍成音乐电视参加'96全国百家城市音乐电视展播荣获金奖。《惠安女工匠》,参加'97建设部全国第二届"建设之光"文艺汇学荣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传略辑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2卷)、《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中国音乐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中国人物志》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王炳根</b></p><p class="ql-block"> 王炳根(Wang Binggen),著名小说作家、文艺评论家,现福建省福州冰心研究会会长,冰心文学馆原馆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作家。先从军后从文,历任福州军区文化部干事、创作员,福建省文联《当代文艺探索》常务副主编,《福建文学》副主编,冰心研究会秘书长,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等,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日本关西大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访问学者。著有评论集《特性与魅力》《逃离惯性》,专著《侦探文学艺术寻访》《永远的爱心·冰心》《冰心与吴文藻》《郭风评传》《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冰心:爱是一切》《林语堂:生活要快乐》《郑振铎:狂胪文献铸书魂》,散文、随笔集《慰冰湖情思》《雪里萧红》等二十余种,曾获福建优秀文艺作品奖、解放军文艺奖、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被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单承恺</b></p><p class="ql-block"> 单承恺(右),原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科长,(军旅戏剧表演艺术家,简历、代表作不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盛杰远</b></p><p class="ql-block"> 盛杰远,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氏。1932年11月生,1949年5月考入以陈毅元帅为校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并毕业。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区队长、政治干事、政治教导员、宣传科长、福州军区文化处长、俱乐部主任、南京军区美术创作员,享受正师级待遇。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88年离职休养于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二干休所。曾荣立三等功五次,荣获中央军委1988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一枚。作品有组画《专业户》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屏障》入选纪念建军六十周年美展;《第40个春天》、《日月潭的传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 展。</p> <p class="ql-block"> 盛杰远,出生于浙江杭州国立艺专(现为浙江美院)一个艺术家庭。自幼随父习画,曾受林凤眠、潘天寿、刘开渠等诸前辈大家指教。投笔从戎后,长期致力于部队文化艺术工作,期间多次受到著名画家陆俨少、程十发的亲传口授,进而打下了扎实的国画艺术基础。多次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嘉奖。被评为艺术6级职称,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南京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理事、福建省军区老战士书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人大书画室、福建东方画院特聘画师,福建逸仙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福建闽都画院顾问等。画家盛杰远曾多次参加全军、全国美展并获得很高的赞誉:用陆俨少先生的评价说:“能以新意擅写山水,色墨淋漓,出于想象之外,而得有幽深之致,一去前人陈法,一望而乃知为国画者,为可贵耳。”程十发先生评价他的画是:“集万家之法,自成一法,变而不离其宗,见匠心之独用!”。1984年作品《根》获全军优秀奖;1987年《屏障》获全军庆祝建军60周年优秀奖;同年《巍巍井冈》获全军第一届老干部书画展优秀奖并入选画册;1989年《第40个春天》、《日月潭的传说》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1987年《故乡》等三幅变体意境山水画被美国丹佛市和加拿大多伦多市《当代水墨画联展》;1988年《星星索》、《高原的节律》入选韩国《国际彩墨画精选》并出版;1991年作品《红石谷》、《天地玄黄》参加秘鲁国家博物馆《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展》;1993年参加台湾台中艺中心《93中国墨彩新脉动联展》;1993年在香港成功举办《盛杰远个人画展》。</p> <p class="ql-block"> 此外还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福州、厦门等地成功举办过个展。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画报、文艺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联合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画报、美术、中国画等著名报刊均有盛杰远作品的发表和评价文章。其作品流传于欧美、东南亚、台、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收藏家认可为极有价值、潜质的画家。盛杰远既继承传统又用于创新,潜心研究山水画的表现新法追求特殊的肌理效果和山水画的意境美其作品独具一格。对中国绘画理论和书法篆刻也有较好的修养。曾在《中国画》等刊物上发表过《学习世界绘画艺术的长处》、《浅淡山水画的意境美》等文章。1993年10月荣获中国世界艺术评审委员会和美、英、日、香港等十国艺术团体颁发的《世界艺术名人》荣誉证书和奖杯。其传略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等。盛杰远的艺术格言:珍视民族传统,吸收外来精华,善于融会消化,攀登新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方之光</b></p><p class="ql-block"> 方之光,上海市人,作曲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曾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中心主任、前线文工团政治委员丶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政委、《前锋文艺》、《前线文艺》音乐主编和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文艺台特邀音乐顾问、节目监制。中国音协会员、中国指挥学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音协常务理事、社会音乐活动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合唱联盟(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创作发表各类音乐作品五百余件,其中电视音乐近三十部。电视剧《英雄孟良崮》、《七战七捷》获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朱德上井冈》、《无雪的冬天》获全军优秀电视剧"金星奖";大型音乐剧《青春涅盘》获全军优秀新作品奖;歌曲《生命永不言败》、《平凡的好人》、《无名英雄》、《海岛五彩路》、《妈妈,太阳》、《生命之歌》、《闯海歌》等二十余首分别获全国、全军征歌比赛与汇演优秀作品奖。与词作者合作的大型交响合唱史诗《华中人民的长城--铁军组歌》应邀进国家大剧院和解放军歌剧院公演引起巨大反响,军委主要领导和音乐界领导观看了演出,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被音乐界权威专家称赞为近年来全国最成功的一台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多次与各地省、市电视台成功策划《铁的新四军》、《风卷红旗过大江等》大型文献电视片与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编著出版了《歌潮》、《弹吧,吉他手》、《毛泽东颂歌》等音乐书籍六本。个人业绩已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亚洲艺术名家大辞典》、《中国人才大辞典》、《中国世纪英才大辞典》等权威辞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林春兰</b></p><p class="ql-block"> 林春兰,福建省南安市人。1942年10月出生,1960年7月入伍,196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守备一师电影组长、电影队长,福州军区电影站干事、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秘书、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体育处副处长、福州军区体工队政委、南京军区福州体育场主任。1998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任职期间競业工作,创造了辉煌成绩。特别在担任军区体工队的主要领导期间,军区男子排球队曾连续五次获得全军冠军,四次全国第五名,一次全国锦标赛冠军,被国家体委授予“勇攀高峰运动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女排也获得过全军亚军,三次打进甲级队,被大区授予“</p><p class="ql-block">福州军区基层先进单位”。曾受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重托,带领男子排球队出访了土耳其、蒙古;带领女排访问了朝鲜。其间,为国家和解放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如张坚卫、余坚、黄玉彬等,张坚卫作为国家男子一号主攻手带领并帮助中国男排在90年亚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还保质保量完成多年的国家青少年羽毛球队冬季培训保障任务,龚智超、张宁、董炯等世界冠军均为此期间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并受国家体委的重托,带领中国羽毛球队青年队出访日本,出国访问的各次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了光。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羽毛球队,成绩斐然,为国家培养出林丹,李雪芮等世界冠军。任职期间,高度重视队员个人的成长进步,邀请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教授定期为队员进行文化授课,创造条件选送队员到集美、广东体育学院学习、深造,提高队员综合素质。许多队员在体工队这个大熔炉里炼就成钢,转业到地方后也成为国家各行业的栋梁。总之</p><p class="ql-block">,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解放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职务等级:国家高级教练〈85年定技术7级,90年定技术6级,93年定技术5级,相当于副军级)。</p><p class="ql-block"> 授街情况:198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93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奖励情况:得到福州军区、南京军区多次奖励,荣立三等功三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杨 斌</b></p><p class="ql-block"> 杨斌(笔名星光),军旅作家,影视剧、儿童剧作家。1941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59年12月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化干事、团职创作员兼部党委秘书,南京军区驻南昌铁路分局军事代表办事处政治委员,参加过1979一1984年自卫反击战铁路运输保障工作,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二次、嘉奖五次。1986年转业,历任中共江西省话剧团支部书记、江西省木偶剧团团长兼书记、江西长城影视中心总经理兼总编导、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艺术家委员会主任。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江西文演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南昌最美退役军人、南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南昌市十佳优秀宣讲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著有《皮旅——中原东路突围记》《矮砣砣——解缙》《包二爷打工》《状元老表》《快乐嫂》等多部影视剧,《闪光de水晶》《清贫》《摆渡》《家园》等多部舞台剧,出版发行《毛泽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李伯钊和蓝衫团的孩子们》《我是一片枫叶》《春天的信息》《苦楝花开》等多部文学专著,获得过国家“金童奖”、“金鹰奖”提名和全国“优秀行业电视剧奖”、华车优秀电视剧“银燕奖”、南方八省(区)“课本剧比赛一等奖”、江西省文艺创作“三个一”工程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电视剧奖”等。入编《当代中国电视人》辞书和江西《文演名家》系列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电视剧《皮旅一一中原东骆突击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