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读“印”偶“得”(三)修订稿

兰雪斋后人

元代八思巴文官印,是官印收藏中最为神秘的门类,一则八思巴文,对于普通收藏者是天书,二则,元代官印的八思巴文是“叠篆化”的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本是就难以释读,而叠铸化后,更是难上加难!<br> 好在元代八思巴文官印,在印背上都刻有官印名称、年款、制款等汉文,因此,人们还是可以的释读出官印的“名称”。<br> 当时许多八思巴文官印,由于为生坑之物,往往看不清官印的“名称”,成为“待考之物”。<br> 下面这两方八思巴文官印,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印背是只能看清楚“年款”:<br> 至今未能破译官印名称,但是可以看到这两方八思巴文官印,名称复杂,且印文不是铸造,而是雕刻而成,应该属于比较特殊部门的官印。<br> “神龙见首不见尾”是一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非常神秘的现象和行踪神秘的人物‌,“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br> 如果用它来形容,一方八思巴文官印“侍卫军副都指挥使印”最为合适:<br> 除去这张墨色拓片,人们只知道这么几句话:<br> “1955年出土于河北省东光县三道村。印正方,边长八厘米,通钮高6.2厘米。正面铸出八思巴文蒙文篆书三行,计九字。”<br> 但是从官印的图片看,这方官印,长度比宽度要略长。<br> 除去这些,这方重要官印,现藏何处,有无的照片等重要的资料,都是未知数,仅是“云中露一爪一鳞”。<br> 笔者十多年曾经收藏到一方出土八思巴文官印的一组照片,经过多年寻觅与研究,最终发现这方官印正是这种八思巴文官印“侍卫军副都指挥使印”。<br> 它是一方典型元代官印:<br> 印纽为橛钮,为长方形,上窄下宽,钮较宋辽金官印的钮,要高许多,且边框较宽。且长度比宽度略长,长宽分别为90与84毫米。<br> 下面是这方官印的印面与印文<br> 我们可以看出,印文分三行,为侍卫军/副都指/挥使印。<br>印文叠绕盘曲,排满印面。笔画极为匀称整齐,棱角分明,多以横竖线条为主,横竖笔画的转折一律呈九十度直角。而这方官印,内转折处多显弧形。<br> 印面一般较大,印边极宽,就此印而言,目测印边宽度是印文笔画宽的三倍左右。<br> 下面是这方八思巴文官印的背面图:<br> 这是这方八思巴文官印刚刚出土时候的照片,背面覆盖着一层绿土锈,连印纽的顶部也被绿锈遮盖,“上”字也看不清楚,此照片上仅能看到“至元十六年”和“日”等六个字,其余刻的铭文均是隐隐约约看到它们的位置。<br> 在咸鱼网上也有出售的这种官印的仿品,潘家园也有出售:<br> 这种仿品均为铸造,连印背的铭文也是铸造的,与手工雕刻的阴文铭文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售价低,区区百多元!<br> 重量轻,印台薄,印柄短薄,是潘家园地摊出售各种官印仿品的共同特点,根据笔者辽金元官印的特点和收藏的实践经验,这方出土八思巴文官印,估计重量近千克。<br><div> 真品和仿品印背的比较图。<br></div> 下面是真品和仿品印文的比较图: 仿品的印文笔画,较为纤细,生硬,而真品笔画加粗,浑圆,有生动的灵感!<br> 这是因为仿品的印面可能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图片”而成。根据笔者收藏与研究辽、金、元官印的经验,所做的拓片与真品实物,有相当的差异。<br> 不过仿品为八思巴文字研究爱好者提供了研究的标本。<br> 笔者当年只是收藏这方官印的一组照片,而没有将其收入金匮,不知道它,花落谁家,……?<br> 下面是笔者收藏的一些“八思巴文官印”照片资料,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元代八思巴文官印的特点。<br> 下面是两方元代中央级八思巴文官印“户部宝钞之印”和“尚饮局印”。<div> 户部是发行管理元代主要货币“交钞”、“宝钞”的中央机构。而“户部宝钞之印”是行使这一权利的凭证:<br></div> 它常常加盖在纸钞之上,作为纸钞发行的背书。 “尚饮局”是元代中央级管理制酒和供应的机构,在元代酒文化十分发达: 下面是这两方中央级官印的印面: 这两方大印给人的印象是“庄重”、“气度不凡”,具有“权威性”。这是通过大宽印框,文字笔划横平竖直,叠折处成直角,一种“刚直不阿”的感觉,由于八思巴文较难认读,八思巴文官印,基本摒弃了汉文叠篆官印,文字间常有连笔的习惯,通过隔断将每一个八思巴字隔离开,而每一个八思巴字笔画都是贯通链接的。<br> 以八思巴文“尚饮局印”四字为例,虽然无法做到只有两字均匀对称,都是仍然做到了基本对称,恰恰是这种“对称”,提高了这种中央级大印的“庄重性”!<br> 下面这方“中都国际”拍卖的八思巴文“军器局印”,也应该是元代较高级别的官印,它的印面也就有上述特点:<br> 这张照片突出印背,既“印台”和“印柄”特点,制作极其精细,印台为四棱台型,从下而上,微微渐收,直至印柄,而印柄为厥柄,高高耸立。<br> 下面这方“义兵百户印”:<br> “ 义兵”是元顺帝至正年间由地方豪绅组织的地方武装,类似民团,用于镇压元末起义军,为了控制这批地方武装,元代朝廷也将他们纳入元代武装系统,方法就是封官鬻爵,这种官印铸造比较粗糙,印柄非常高,与印台极不相称!<br> 在“印面”上仍然是“阔缘”,文字书写设计上仍然有上面几个官印的特点。<br> 上面这方八思巴文官印,文字复杂繁多,而且略显粗糙,应该印文应该是手工雕鑿,而不是铸造。 下面这方八思巴文官印,是日本著名玺印收藏家太田梦庵的旧藏,八思巴文“托克托县印”: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br>笔者认为这方是臆造品:<br> 其一,“托克托县”县名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光绪十年。此地,元朝称为脱脱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改为托克托理事同知厅,简称为托克托厅。1884年(光绪十年)又改称托克托县。<br> 其二,文字不对,下面是四方八思巴文县印的拓片:<br> 其三,更重要的是,八思巴文出现元世祖至元六年之后,“中统”为元世祖的第一个年号,“中统四年”为公元1263年,“至元”是元世祖的第二个年号,八思巴文在“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布施行,至元六年之前,那时八思巴文并没有出现!!!<div> 因此,这方“中统四年”的八思巴文“托克托县”是赝品。</div> 下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介绍八思巴文官印,着重研究八思巴文九叠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