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河间府署(2024.10.7)

雪松

<p class="ql-block">从南宫市到天津还有300多公里的车程,途中我们准备到沧州市的河间府署看看,早就听说过这个“京南第一府”,但一直未能成行,这次是个机会。</p> <p class="ql-block">抵达河间府署停车场的时候,已将近正午,就近简单午餐,我们便开始游览河间府署。</p> <p class="ql-block">河间府署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红牌楼街,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并称“京南四大名府”,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誉。北宋名臣包拯曾任职于此。</p> <p class="ql-block">河间府署始置于北宋大观二年,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宋朝李素之为河间府署兴建第一人;明弘治初年,知府谢文对府署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明正德辛未年,府衙毁于火灾,后张翊复建。之后各任知府相继对府衙进行了完善;进入清朝后,清政府沿袭旧制,仍在此城设府存县,府署仍在原位。只至辛亥革命废治,共存续804年,期间府、县并存,城内既有府衙又有县衙。随着民国以后废府存县,重心他移,加之财力不济,年久失修,到日本侵略者占领河间时已成废墟。</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河间府署,是2010年在原遗址复建的仿古工程,除衙前照壁(影壁)、照壁两侧的辕门、临街木牌坊外,府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河间府署坐北朝南,气势雄伟恢弘,主要建筑均分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分布于东西两侧附属轴线上,形成东中西三路轴线。其中,中轴线依次为大门、仪门、大堂、穿堂、二堂、三堂、内宅。东轴线依次为土地祠、清军衙、清军厅、理刑厅、马政衙、河间驿。西轴线依次为司狱司、狱神庙、同知署(现为廉政教育基地)。府署的北边是河间府署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大门外的广场上,东有申明亭,西有旌善亭。</p> <p class="ql-block">大门的西廊檐下,并列两块石碑,分别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看来古代对诬告和越级诉讼都有惩戒措施。</p> <p class="ql-block">河间府署是国家4A级景区‌,门票价格是40元。进入以后,首先看到的便是中轴线上的仪门。</p> <p class="ql-block">旧时官衙的第二重门称为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封建时期不同品级的官员相见都有繁杂的礼仪程式,一般与知府品级相当的文武官员来访,知府方出仪门迎接共进大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仪门内侧的墙上,有一张河间府区域界线图。河间府距京四百里,领州二、县十六。东至济南府海丰县界三百里,南至济南府德州界二百九十二里,西至保定府蠡县界六十里,北至保定府雄县界一百三十里。</span></p> <p class="ql-block">仪门内为广庭甬道,甬道上横跨着一个小型木牌坊,是为“戒石坊”。</p> <p class="ql-block">戒石坊的正面匾额为“公生明”。</p> <p class="ql-block">背面题“御制戒石铭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p><p class="ql-block">“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941年创作的《官箴》:“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b>下民易虐,上天难欺</b>。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b>尔俸尔禄,民膏民脂</b>。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p><p class="ql-block">宋太宗灭后蜀后,对孟昶的这篇《官箴》刮目相看,认为很有教育和警示作用,于是摘取其中的四句十六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更名为《戒石铭》并颁行天下,用来约束官吏们的行为。</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在中国古代被广泛传播,成为告诫官员勤政爱民的范文。南宋时期,朝廷还以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所写的戒石箴为范本,命令各州县的官员刻石置于县衙,以时时警诫自己要奉公守法,善待民众。</p> <p class="ql-block">沿甬道北上,有石台阶五级,平台上面建有殿堂,名曰大堂,原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许民众旁听,借以显露“清官大老爷”的明断。</p> <p class="ql-block">大堂又名“正堂”,面阔五间,前有抱厦三间,该堂始建于元代,堂内装备肃穆,仪卫森严给人以空旷肃穆之感。是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象征,这里是知府拜牌迎旨,举行隆重贺典及知府公开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堂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保釐堂”三个苍劲大字,据传是明朝严嵩所书。</p> <p class="ql-block">堂前地面上,有两块石板,中间各有两个圆形凹陷,应该是原告和被告跪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的墙壁上,陈列有明代河间知府的名录。</p> <p class="ql-block">明进士陶君懋作《行乐图》,画河间城内湖泊菡萏,河间府判官马文奎坐磐石瞰清流而得其乐。礼部右侍郎河间人程敏政曾为此图做《瀛州行乐图记》。</p> <p class="ql-block">大堂后面为穿堂,主要是在大堂审理案件的前后或中间在此临时休息,遇有案情变化在此商议策略的一个场所。<b>河间府署是除北京故宫外唯一带有穿堂的衙署建筑。</b></p> <p class="ql-block">过了穿堂,便是二堂所在的院落。院落中被木栅栏围起来的这一块,是明清时代庭院旧基。2010年复建时,清理出来的河间府署庭院部分旧基,按原样原址保护未动。</p> <p class="ql-block">二堂院落的东厢房是钱谷房,这里是府署内幕僚办公居住的地方。幕僚系知府自行出资延聘的帮办公务人员,根据经办事宜性区分为钱谷、刑名等。</p> <p class="ql-block">钱谷房现在辟作展室,主要展示了幕僚的由来及清朝时期曾在河间府任职的著名的四位幕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厢房是刑名房,是府署内“刑名幕吏”办公居住的地方。所谓“刑名幕吏”,是指在国家各政府部门、衙署中协助主管官员办理诉讼案件的书吏和幕友,其对实际司法进行控制和操纵。</span></p> <p class="ql-block">刑名房现在亦辟作展室,主要展示了不同时期著名的幕友手册及三则警示故事。</p> <p class="ql-block">二堂房檐下悬挂着一块黑色牌匾,上书“颜堂”。这里是接见外地官员和本地乡老文俊,复审案件,举行一般礼仪活动的场所。旧时知府多在此召集下属议事,一些机密案件也在此审理,不准民众旁听。</p> <p class="ql-block">颜堂内东侧是包拯办公的场景。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政治家,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包拯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七月出任第三十三任瀛州知州兼高阳关路安抚司(河间帅府)安抚使,任上曾上书《论瀛州公用》《请放高阳一路负欠》《请选雄州并高阳关官吏》三道重大奏章。</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文化娱乐活动不多,每到赶集或过年,只能看戏,那时候便对包公印象深刻,《下陈州》《秦香莲》等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西侧是时任瀛州知州的蒋之奇和瀛州治下的河间县知县苏迈在交谈。</p><p class="ql-block">蒋之奇,宜兴人,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九月出任北宋第六十任瀛州知州。苏迈,苏东坡长子,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十月出任瀛州治下的河间县知县。蒋之奇与苏迈之父苏东坡,第五十九任瀛州知州钱勰、以及王仲至关系密切,合称“元祐四友”,著名的“春娘换马”故事,即发生在苏东坡与蒋之奇之间。</p> <p class="ql-block">此地面为2010年3月对府衙基址发掘中发现,经专家鉴定为明代府衙二堂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二堂后边是三堂所在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东配房为“雅韵”,主要展示了官员品级、各种酒具名称及用途、祭祀飨宴中的酒具、大堂秋审、官吏之别、任官称谓、官制文化、官吏等。</p> <p class="ql-block">西配房为“德风”,主要展示了明代河间名宦小传、品级俸禄、师爷的由来、师爷的类型与职能、师爷的发展、迎接诏赦仪、进表笺仪等。</p> <p class="ql-block">三堂又称签押房,是知府日常办公的地方。以前审案时间一般在上午,有案则在大堂或者二堂审理,下午在三堂办公、批阅各种文件。</p> <p class="ql-block">穿过三堂,就到了内宅,为知府(旧称太守)及其家眷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东西各建有厢房,是知府处理公文和接待宾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厢房</span></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内设置🈶知府颜胤绍河间任上与夫人弈棋情形场景。 </p><p class="ql-block">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满清铁骑绕过北京南下攻河间,河间知府颜胤绍、河间知县陈三接、兵备佥事赵廷等,率军民力战拒敌。城破,颜胤绍及夫人家小十余口、陈三接与夫人武氏、赵廷一家十四口,宁死不屈,均壮烈自尽而亡。</p> <p class="ql-block">内宅的正房,也就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主房,所悬匾额为“勤慎堂”。</p> <p class="ql-block">离开勤慎堂,我们前往东边,这里有两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北边的这个是巡捕衙。</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展示了一些老物件,都是基层民众赖以生存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展示了河间府出土的一些古代器皿。</p> <p class="ql-block">南边的这个院落是理刑衙。</p> <p class="ql-block">在理刑衙正房的西侧,是在2010年3月府衙基址挖掘中发现的一段地下储藏室。</p> <p class="ql-block">资料上介绍,地下储藏室共分东西两间,东侧一间,东西3米,南北7米;西侧一间,东西4.5米,南北1.5米。在基址挖掘中还发现室内南北向中分布有三块柱础石:南部柱础石规格长为77、宽33;中部柱础石规格为长49、宽35;北部柱础石规格长54、宽37、厚10厘米。在东侧储物室中部西侧的填土中出土了9门铁炮,据推测该储物室是府衙储藏物品或在战乱时暂避战乱之用。</p> <p class="ql-block">理刑衙正房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是河间市道德模范展。</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里介绍的是明朝天启年间官拜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河间人---郭钦。</p> <p class="ql-block">离开理刑衙继续往南,就到了经历厅。</p> <p class="ql-block">经历厅从位置上来说,位于大堂的东耳房,是知府衙门内掌管出纳文移诸事的机构,负责六房文书的收集、送签、派发、收藏等。</p> <p class="ql-block">厅内有“乾隆帝过河间赐金王俭”场景。公元1751年(乾隆十六年)夏,乾隆皇帝南巡回京过河间,正逢雨后,泥泞难行,河间百姓修道铺路,黄土铺漫,不辞辛劳,致使车马无馬無碍。乾隆见之大为感动,因而召见河间知府王俭,赐白金五十两,命王俭分赐相关百姓,以念修治道路之勤苦。</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共8次出巡河间府。</p> <p class="ql-block">离开经历厅,就到了大堂所在的院落。刚才只顾着沿中轴线观看,把大堂院落两边的房子落下了,现在刚好补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东边是带出廊的九间硬山顶房子,分别是吏房、户房、礼房。南边紧挨着的是吏舍,也是硬山顶房子,但长度更长,高度稍矮一些。</p> <p class="ql-block">吏房办理本府官员的任免、考绩、升降、填报文书、呈送吏部备案;并为本府官员出具调任、假期证明;以及负责本府应试贡生、举人亲供、甘结、印结的上报。 </p> <p class="ql-block">本展室主要展示了河间府机构设置、品级俸禄,一至九品文武官员补子。</p> <p class="ql-block">户房掌管本府土地、户口、赋税、财政以及勘灾救荒,并负责向上司接送款项。</p> <p class="ql-block">本展室主要展示了河间府历代户口一览表、古代户籍与人口、知府的俸禄,明清时期的钱币、器具、清代官吏塑像及知府出巡图。</p> <p class="ql-block">礼房主管本府坛庙、祠祀祭奠、宗教,办理学校科考,学田学产,旌表节孝、义行、忠烈,举办乡饮酒礼,制定乡规民约,出巡仪卫鼓乐、主官之信札名帖、告谕请柬。 </p> <p class="ql-block">本展室主要展示了元明清时期河间府境内 的书院名录,清朝时期签押、考试、揭榜等科考场景。</p> <p class="ql-block">靠南边的吏舍,现在辟作河间历史沿革展,分两个展室。</p> <p class="ql-block">展室一主要展示了河间的来历、历史沿革、历代河间府疆域图及河间境内出土的各种陶器、陶俑。</p> <p class="ql-block">展室二主要展示了东、西两汉时期的历史简表、河间历朝君王将相及河间境内出土的各种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院落西边的房子与东边的对称布置,靠南边的也是吏舍,现在辟作三个展室,从南向北依次是:四大衙门展(一)、河间衙门展、四大衙门展(二);北边的九间分别是工房、刑房、兵房,现在也作展室。</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衙门为北京故宫、直隶总督署、霍州署衙、内乡县衙。四大衙门展(一)主要展示了北京故宫及保定总督署的基本概况。</p> <p class="ql-block">河间衙门展主要展示了河间历代大事、河间府署复建简介及相关图片、建筑构件、河间府署沙盘等。</p> <p class="ql-block">四大衙门展(二)主要展示了中国四大衙门中的霍州署衙、内乡县衙的基本概况。</p> <p class="ql-block">工房掌管本府山川、城池、关卡、道路舆图,兴筑维修城垣、坛庙、衙署、学校、仓廒、监狱,组织水利工程、负责蚕桑织造、 铸造银两、兵器。 </p><p class="ql-block">本展室主要展示了清代河间府境图、历代城池图、府城还原沙盘、河间府境内历史古迹模型等。</p> <p class="ql-block">刑房掌管刑事诉讼、监狱以及过往差犯并堂中诸事,兼管民事案件。</p><p class="ql-block">本展室主要展示了古代刑法的发展、大堂秋审的描述及明清时期的刑具实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代的刑具</span></p> <p class="ql-block">刑房展室的门口,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廉井”两个字,石碑北边的廊下有一口井,是河间府署内原明代古井,复建中清理发现,至今地泉不涸,水质清澈甘甜,矿物质含量丰富。</p> <p class="ql-block">兵房负责军户册籍、城防、剿匪,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经理驿站夫马、铺司红船,选送武举人员,管理军械、兵房、演武场地,掌管本府车马、扛轿夫役及三班卯簿。</p><p class="ql-block">本展室主要展示了河间历史上的君子馆之战、七里井之战等著名战役、河间秋操、明清时期河间府驻军情况、古代兵器实物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代兵器实物</span></p> <p class="ql-block">大堂的西耳房是照磨所。</p> <p class="ql-block">照磨所是知府衙门为掌堪磨卷宗等事的机构,设照磨一人,是查验行移文书,知府与幕僚谈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大堂所在院落的所有房间,我们前往西跨院,西跨院主要有三部分,司狱司、狱神庙和同知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司狱司</span></p> <p class="ql-block">狱神庙是祭祀狱神的庙堂,庙堂内供奉的是皋陶,囚犯被关押入狱后或起解赴刑前都要来此跪拜狱神。</p> <p class="ql-block">同知署是同知办公的场所,与中院的府署相比,规制大致相同,只是规模面积略小,它的主要建筑包括西院轴线上的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以及一些配套厢房。</p><p class="ql-block">同知为明清时期官名,是知府的副职,从四品官,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等日常事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知署的仪门</span></p><p class="ql-block">整个同知署仪门以里的建筑,除大堂没有开放外,所有的房间现在都被辟作河间府署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其中两侧的厢房,按逆时针顺序共分成八个展室。</p> <p class="ql-block">过仪门,首先来到大堂所在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大堂院落东边的厢房,从南向北依次是一、二、三展室。</p> <p class="ql-block">大堂院落西边的厢房,从北向南依次是六、七、八展室。</p><p class="ql-block">下边按参观顺序逐一进行介绍。</p> <p class="ql-block"><b>一展室</b>“古瀛乡贤 清廉风范”。展示了自西汉时期以来的历史廉政人物,倡导实事求是的刘德,河间名相张衡,治郡清简的张协,清慎奉法邢臧,洁身自好刘长卿……</p> <p class="ql-block"><b>二展室</b>“瀛郡循吏 崇廉尚德”。展示了自西汉时期至当代的历史廉政人物,赤贫县令李让,为民请命左敬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贺龙,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并以蜡像形式展示了董仲舒给弟子讲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b>三展室</b>“十大廉吏 光照千秋”。展示了古代十大清官廉吏,包括元圣周公,悬鱼太守羊续,直言敢谏魏征,铁面无私包拯,民族英雄文天祥,两袖清风于谦,明朝清官海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知署大堂</span></p> <p class="ql-block">二堂辟作“包拯廉政事迹展览馆”。本展室展示了包拯的履历、经典案例、瀛州建树、身后评价等,包拯立像以及龙、虎、狗三口铡刀。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廉政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只不过没编在展室序列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龙、虎、狗三口铡刀</span></p> <p class="ql-block">二堂后边便是内宅所在的院落,这里除了西跨院轴线最北边的正房外,东西各有一座厢房,分别是四、五展室。</p> <p class="ql-block"><b>四展室</b>“欲壑难填 大成末路”。展示了历朝历代二十余位贪官权臣,包括盖世权臣董卓、欺世盗名奕劻、炫富斗富的石崇、天下第一员官和珅等。</p> <p class="ql-block">内宅正房的门匾上写着“高屋建瓴 谆谆教诲”,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这个展室的核心内容。</p> <p class="ql-block">展示了几代党的领导人在重大会议上指出的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b>五展室</b>“猛药去疴 警钟长鸣”。展示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社会上造成重大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件,包括成克杰、陈良宇、郑筱萸、李真等案例。</p> <p class="ql-block"><b>六展室</b>“道德模范 榜样力量”。展示了河间市历年道德模范的光辉事迹,营造出“树榜样、赞榜样、学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p> <p class="ql-block"><b>七展室</b>“红色精神 坚定信念”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场景,同时展示了冀中烈士陵园、白求恩手术旧址纪念馆、河间第一个党支部、齐会战斗旧址、朱德指挥部旧址等河间红色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b>八展室</b>“从严治党 一以贯之”。展示了从1921年党的一大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情况、重要内容和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同知署内的廉政文化展室,我们从中院和西院之间的夹道向北,准备去看一下河间府署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河间府署后花园是河间府署功能的延续,是具有后花园私密属性与城市公共属性的双重作用的城市开放空间,总面积5800平方米。后花园具有假山与绿化层叠,奇石在路中点睛,三向流线相互交织的特点,是河间府署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古典与现代的生动结合,是具有多变性、趣味性、教育性、文化性、创新性的空间设计。</p> <p class="ql-block">据说河间府署后花园以“北斗七星”作为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深刻表达了河间府署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p><p class="ql-block">现场看看,不过凡凡。</p> <p class="ql-block">离开后花园,我们顺路左拐进了中院的西北角,这是今天尚未涉足的地方,差一点就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管粮衙为管粮同知的办公地点,主要掌管税粮的征收与存放。</p> <p class="ql-block">管粮衙的东邻是养正书院,这里是聚集衙内官吏子弟,读书讲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管粮衙和养正书院的南边是一个小花园,再往南是又一个院落---西书院。西书院原是知府接待、宴请高级官员的场所,现在西书院改作“诗经斋”。</p> <p class="ql-block">诗经斋系田国福先生之堂号,搜集《诗经》典籍成世界吉尼斯之最,为《诗经》古籍版本收藏及学术研究之隅。</p> <p class="ql-block">诗经斋小院的正房和厢房都锁着,我们无法探究“搜集《诗经》典籍成世界吉尼斯之最”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参观完了河间府署的中院、西跨院以及后花园,接下来再到东跨院看一下就“功德圆满”了。</p> <p class="ql-block">东跨院最南边的土地庙,是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又称福德庙、伯公庙,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旧时,官府和百姓每年春秋二季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p> <p class="ql-block">土地庙正殿的两边,各有一道通向后院的小门。</p> <p class="ql-block">按导览图标识,这里是清军衙所在地,实际上现在这里是守真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厢房</span></p> <p class="ql-block">守真祠里供奉的是刘完素。刘完素,字守真,河北河间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遗产。他的著作《四库全书提要》称赞道:“其作是书,亦因地、因时,各明一义,补前人所未及。”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刘完素在医学领域的独特见解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按导览图所示,东路除了土地庙和清军衙(守真祠)之外,北边还有三个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清军厅、理刑厅、马政衙、河间驿,不过这几个都没有开门。</p> <p class="ql-block">河间府署作为原址复建的明清古建筑群,展现了河间市政府挖掘历史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决心,对将河间市打造成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尽管目前来这里的游客不是太多,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状况一定会大为改善。欣闻河间府署加入了中国明清拍摄基地影视库,多个剧组曾在此取景拍摄,如电视剧《金色大地》《大清十三帝》《驴肉火烧》等,此外府署还与多家知名旅游网站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功纳入京津冀旅游11条精品线路,并入选“中国衙署文化名录”、“中国旅游合作联盟”等机构,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河间府署的旅游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b>于2024.10.7 <b>记</b>于2024.11.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