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创新路,青年教师勇担当——2024年福建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班南京报道

学员高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7日上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高级教师、副校长——吕华兵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讲座“班主任工作之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讲座中,吕老师强调了德育工作的“情”。从班级管理中的辩证关系、班级文化建设与经营两大部分展开分享。提倡在有形的制度中打造无形的精神。将精神文化、学习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等多维度统一于文化建设整体目标之下,赋予班集体强大的内生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老师不仅在理论上对班级建设与管理形成科学认知,更以切身实践丰富理论建构,将细致的观察、创新的探索、大胆的实践投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份精彩的班级文化建设范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学员们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这所学校创办于1902年,是一所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府同宗同源的小学。近年来,学校以素养为导向,坚持“实验与爱同行”,创新传承“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致力于“过小学生活,育大学精神”,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开展“品格立人”新实践,赋能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校更高品质、更高质量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杜威院,参观了解完校史馆与斯霞纪念馆,更加让学员们感受到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学校爱的课程、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员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学员们聆听了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冯永升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冯老师用图片猜猜猜游戏引入,激发孩子们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探索欲望。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课前研究的相关法律,让学生自主掌握课堂内容;最后,借助案例,各抒己见,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引导他们再次查询相关律法进行深入探究。这堂课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的教育理念,冯老师用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道法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郭静老师给学员们介绍了贵校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STEM课程为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构建“steam”融合体系,分年段开设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经历思考、设计、制作等过程,逐步从教育消费者向教育创造者转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对每一位学员来说,今天所学习到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都将会成为他们职业生涯当中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28日上午,福建省乡村优秀教师专题研修班一行人来到南京科利华中学。于洋副校长亲自带领研修班的学员参观学校办学文化特色。南京科利华中学以“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笃行”为校训,以“自砺自强”为校风,以“严细实恒”为教风,以“自主自觉”为学风。先后被授予南京市化学学科发展示范中心、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课程应用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等称号,为诸多国内外知名重点高中输送大批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科利华中学于洋副校长介绍学校办学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南京科利华中学包桂霞副校长给我们带来了题为“素质赋能教育教学”的精彩讲座。讲座中有政策深度解读、内涵介绍、落地方式宣讲、精品课程展示等,她从私人智能助手、技术赋能课堂、智能助力教研和学科融合案例这四个方面,让学员们对“创新”有了更高更广的认识。包桂霞副校长的讲座,为教师的科研专业能力的提高指明了方向,相信专题研修班的教师们定能带着自己的感悟,做出实际行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科利华中学包桂霞副校长带领学员参观学校特色课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南京科利华中学的青年教师为研修班的老师带来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窦晓蕤老师的英语示范课,围绕“My clothes, my style”主题展开,聚焦汉服、旗袍、唐装等传统服饰,以教师与学生问答互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并结合听力训练、对话训练,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解与认知,提升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问答环节,学生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用英语准确地描述对传统服饰的认识。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能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并完成相应题目。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他们更是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出对传统服饰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科利华中学的青年教师窦晓蕤老师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英语公开课成功地将传统服饰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在传统文化与英语融合学习方面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跨”学科之美,“融”育人之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甜甜老师带来的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物理展示课,她讲课语言生动,富有亲和力,通过提问的方式,以设计和制作调光灯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体现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调光灯的初步设计到调光灯性能的改进,再到调光灯性能的优化,难度系数层层递进,学生在经历从易到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实现了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让整个课堂在轻松的环境中松弛有度的进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科利华中学的青年教师史甜甜老师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改进调光灯的过程,自制属于自己的调光灯,首尾呼应,解决了老师在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会用好物理知识,能够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教科室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跃平老师以《上好课,会研究》为题,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在场教师们深受启发,纷纷陷入沉思并认真记录要点。例如,教师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规划?王老师分享了自身的经验,从教师的成长要思考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三个核心问题,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王跃平主任最后希望青年教师牢记: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王老师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润泽着在座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教科室主任王跃平老师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学前教育研修部)陈志华副教授总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学前教育研修部)陈志华副教授代表研修班全体学员及教师对南京科利华中心小学对本次研修活动的重视及支持表示感谢,并对研修的老师们提出要求:以后上有规范的、有效的、有创意的、有理论的课,同时要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8日下午,福建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培训班的学员们走进南京博物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的源头。这座博物院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缩影。每个展厅都如同一部历史的篇章,细腻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们在众多展品前驻足,感受着历史的厚重。那些精美的陶瓷、璀璨的玉器、华丽的丝绸,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不禁想到,这些文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变迁。博物院中不仅有物质的文化遗产,更有非物质的文化传承。学员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听到了他们的匠心独运。这些手工艺人,用双手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此外,博物院还通过科技手段,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通过AR、VR等技术,我们亲身体验了古代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文化的瑰丽。这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次南京博物院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我们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29日上午福建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研修班的老师们来到了南京市立贤小学。靳开心老师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立贤小学校园,向大家介绍立贤小学“相长有术,立贤无方”的核心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靳老师给老师们介绍南京市立贤小学校本相长文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里的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着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给前来参观的老师们以深深的触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参观之后,老师们有幸观摩了南京市立贤小学两位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陆敏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道法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以猜盲盒的方式开启课程,从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品入手,学生不仅了解了塑料制品的作用,也学会辩证看待了塑料制品的危害。在陆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白色污染的危害,并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减少污染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陆老师执教《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顾雪蕾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顾老师每一步设计绝不是简单而为。“读”的朴素,以读代讲,简单朴素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把握停顿,为后续的深入理解词句含义打下坚实基础。“讲”的深厚,鼓励学生自己用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从字词交流出发,讲讲故事内容,实现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巧妙转换。在讲述中深化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在讲述过程中梳理小古文能力与人物思维火花双线迸发。从故事中的人物思考到学生真实的独特表达,真实情境与思维对比直抵心灵。“辩”的有理,抓住“走”和“之”,思辨“不动”,仿佛和王戎一起在道旁,经历观察、思考、推断、行动、变通,这是让学生自己构建思维的路径,学生们直观理解了“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逻辑推理,进一步感受到王戎的智慧与敏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顾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市立贤小学两节展示课上老师们都在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由南京市立贤小学教科室主任查海燕从“相长文化与跨学科课程的构建”“跨学科课堂实施的探索”“跨学科课程实施的综合评价”三方面介绍了立贤小学在跨学科课程建设中的实施与评价。她表示跨学科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课堂内外等要素的交互作用与共同发展,为课程综合化实施探索出新的道路。查主任的讲座为与会老师们提供了跨学科课程框架构建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倪俊杰老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备的数字素养》的精彩讲座。倪老师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影响、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两大板块深入展开,用大量的案例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诸多思考与借鉴,激励大家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挑战。讲座内容丰富,对提升我班教师的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期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以科技赋能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潜心培训蓄能量,立桅扬帆启新程。11月29日下午,福建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研修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福建省教育学院陈志华副教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总结,学员畅谈学习感受,纷纷表示这是优秀教师交流碰撞的一次契机,培训学员感触良多。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我们相信八天的课程学习,将使大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个飞跃和升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做更有温度、更有智慧、更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为福建省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薪赋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