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拾 粪

宝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吃喝拉撒,本来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而在现实生活中,吃喝常常被人们挂在嘴皮子上,对于拉撒则往往不屑于谈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曾经有过拾粪的经历。在这里,说给如今的年轻人听,他们也许难以理解。平日里,唯恐避之不及的污垢之物,为何还要主动去捡拾呢?但在那个年代,拾粪是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劳动项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母亲城市干部支援农村,从青岛来到了沂蒙山区的马牧池公社安家落户,随后我被送进南庙上小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记得当年放秋假时,学校给我们下达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每位同学拾鸡屎粪五斤,多者不限,少了不行,并要保证质量,不得掺假,开学时上交。让我们拾鸡屎粪,不知是岀于培养我们的劳动习惯,或者其它什么目的?但老师的话必须无条件执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三秋大忙季节,父老乡亲们早岀晚归,在生产队里辛勤劳作。我母亲给我准备了瓢头子和一双废旧的筷子,我们也投入到劳动的过程中。老房东大院里没有几只鸡,拾不到多少鸡粪。马牧池那条南北大街上,以及各条小巷子里,便时常岀现了我们小小的身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看似轻松的活儿,因为鸡屎粪太零碎,你想拾满一瓢很难。再说,僧多粥少,小伙伴们也在随时随地找,想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并不容易。开学临近,我拣到的总量仍然没有达标,急得让母亲给想办法。她安排我姐姐帮忙,姊妹俩齐心协力又拾了一天,总算超额完成任务,按时交给老师后受到了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那个年代里,土地所用的肥料来源,基本是人畜粪便,再就是家里积攒的一些灰土。在庄户人心中,粪便还有等级的区分。其中最优质的是人的大便,俗称为大粪,其次是狗屎猪屎,肥力最差的是牛粪。不上台面的这些排泄物,反倒是庄户人地里的宝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那个年代,粪箕子成为父老乡亲必不可少的农用工具。它形状像簸箕,比簸箕深一些;又似筐子,比筐子浅一点。一般是用棉槐条编成,中间一根提梁,背在身上舒适耐用。许多人只要出门,无论下地干活,还是赶集上店,顺手背上粪箕子,随时随地捡拾些肥料回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邻居家有一位大叔,用现在的话说,他被庄里誉为拾粪达人。每天都会看到他手持长把粪叉子,肩挎粪箕子在外转悠。据说,他常年天蒙蒙亮就到村外拾粪,冬天有时带着手电筒照明。有人背后笑话他,不够那电池钱。他曾经悄悄地对人显摆:这不仅是体力活,腿要勤;还是个技术活,眼要尖,并且要掌握最佳路线图,哪里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粪便,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时至七十年代,我们长大成人后,来到沂河岸畔上山下乡。在村里庄外,偶尔还能看见拾粪人的身影。要种地,先积肥。农家肥仍是增加地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我们曾经干过倒粪的活儿。各生产小队将收集的农家肥统一堆放发酵后,大家一起用镢头等翻腾捣碎,晾干后再运到地里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很快,氨水、化肥在历史舞台上登场亮相,特别是包产到户以后,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农家肥受到了冷落。拾粪的人已经绝迹,这个在农村延续了多年的活儿,早已不复存在。粪箕子这一为土地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农家工具,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而终结,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在城里有时见到的拾粪者,人们戏称为铲屎官。牵着宠物狗狗,手提精致的红色小塑料桶及小铲子。他们的作用已经是为了环境卫生,与过去的拾粪不可同日而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世界如万花筒般地飞快发展,许多当年趋之若鹜的事情,如今已经是销声匿迹。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回忆这半个多世纪前的拾粪故事,似乎成为了笑谈,令人感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