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系列之十一:学骑自行车

风中云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开车下班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拥堵。原本十分钟的路程,开了半个小时却只走了一半儿,倒是一辆辆电动车穿梭而过,羡煞了开车人。等车之余,思绪随着车轮转动回到了逝去的时光里……</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虽然乡下的路不好走,但很少“堵车”。除非赶上大集,街面上一直是畅通无阻,因为那时乡下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到了自行车车把高的年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学骑自行车,就好比现在考驾照。学会了自行车,就好像世界的距离都变短了,仿佛没有自行车走不完的路,甚至幻想骑自行车离开小山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处去闯荡,最好骑自行车来个环球旅行……</p> <p class="ql-block">  学自行车可不那么简单,拿老人话讲“不栽几个跟头,不掉几块皮是学不会的”。那时候,自行车又笨又高,多为“加重”自行车,经常用于驮货物带人,所以既高又重。</p><p class="ql-block"> 恰巧,我家有一辆破旧加重自行车,“永久”牌的,拿妈妈说是“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眼瞅着别的孩子都学会了自行车,自己眼馋手痒,便磨着爸爸要学自行车。磨得没办法了,爸爸在车子右侧绑上一个大篓子,侧侧歪歪地推上自行车去追逐梦想。</p> <p class="ql-block">  头一次接触这个带轱辘的大铁家伙,既兴奋又不知所措。据说铁家伙叫“洋车子”,何时引进中国不得而知。可在“洋车子”面前,头刚刚超过车把的我显得那么渺小。请教爸爸怎么学,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学车子要付出辛苦去!”,接着告诉了我的学习步骤和技术要领,还没等爸爸讲透,就推着车子跑到生产队“场面”一展身手。</p> <p class="ql-block">  到了“场面”,按照爸爸教的步骤学了起来。第一步,就是掌握车身平衡。左脚放到脚蹬子上“游”起来。可走路走惯了的我突然踏上脚蹬子愣是不好使,好像踩在棉花上,腾云驾雾一般。脚刚沾上镫子就失去平衡,赶紧又跳下来。紧接着,又小跑两步,趁着惯性跳上脚蹬子,终于能够在脚蹬子上站上个一两秒了。脚蹬子是站上去了,可手又不好使了,前面的车把乱晃,加上用不好闸,车辆失控,一下子栽倒在麦桔垛上。原来,骑自行车是需要手脚并用的。另外,这下知道爸爸为啥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篓子了。</p> <p class="ql-block">  在“场面”练了两个多小时,愣是跟这个带着轱辘的大铁家伙混熟了,就像家里的毛驴,也越来越听话了。尽管期间,不知被这个“铁毛驴”摔下过多少次。</p><p class="ql-block"> 傍晚十分,自己满脸泥汗地把自行车“游”回家,引得街坊邻居哈哈大笑。“这小子学自行车啦?”“还没车把高呢”“看那个小短腿儿,还挺灵……”在街坊邻居笑声中回到了家。到家之后,绘声绘色地给爸爸“汇报”学习心得,挽起袖口让爸爸看手腕子磨破的皮和渗出的血。爸爸一边拿出红药水一边鼓励我,说学自行车是个技术活,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铁毛驴”驯服。</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恰巧是星期天。天刚蒙蒙亮,自己就推着“铁毛驴”出门了。再次来到“场面”,在昨天“游”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单跨”,也叫“掏腿儿”。爸爸说,学会了“单跨”就学会了自行车的百分之八十。单跨,即是体力也是技术。那时候“永久”牌自行车都有梁,呈三角形,稳定而坚固。“单跨”,就是左脚踩在左面脚蹬子上,然后把右脚和腿伸过自行车三角架,把脚放到右侧脚蹬子上,用力踩脚蹬子带动链条转圈,驱动自行车。说着容易做着难,在昨天的基础上,平衡性是掌握了,可把右脚踏到脚蹬子上却很不容易。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终于能将脚平稳地踩在脚蹬子上了。</p><p class="ql-block"> 光踩上还不行,还得转圈,这可就是个技术活了。两只脚必须一个蹬一个送,实现完美配合。一开始只能转四分之一,刚用上力就倒回来,驱动自行车前行。随着逐渐熟练,两只脚配合要能转“半圈儿”了,可“半圈儿”好像是一个坎儿,总也转不过去,累得我满头大汗。</p><p class="ql-block"> 同村的一位大爷看到我练得辛苦,也上来帮我的忙。他一边扶着我的车把,一边按着我的右脚。当转到半圈时,大爷鼓励我说“转、转,转整圈儿”,一边按住我脚背子,一用力,哈哈终于转过了“半圈儿”。心魔一突破,脚就好像踩着风火轮似的,只听到车辐条呼呼风响,此时,帮忙的大爷却填上一袋烟,坐在柴垛边,笑眯眯地看着骑车的我,嘴里还不住地唠叨“这小子有出息,一点就透……”</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又学习了一整天。到了傍晚,自己骑着“单跨”,转着“满圈儿”往家走,还是昨天的那群三叔四婶二大爷,可这会一变昨日的嬉笑,个个变得一脸的不可思议,“这小子一天就学会单跨啦?!”在街坊邻居一脸的狐疑和羡慕中回到了家,得到了爸爸鸡爪子褒奖,鸡爪子没肉,可吃起来分外香。</p> <p class="ql-block">  学会了“单跨”,熟悉了几日,便学习“上大梁”,“上大梁”相对简单,在掌握平衡基础上,一改往日的“掏腿儿”,变成“迈腿儿”,左脚蹬上力,等自行车“游”起来后,右腿麻利地抬高,“跨”过大梁,因为身材矮小,“跨”过大梁容易,可脚尖刚刚够得着下面的脚蹬子,不好转“满圈儿”。方法总比困难多,用脚尖勾着脚蹬子,等转到最顶端时再用力踩下去,居然也转了“满圈儿”,只不过,屁股够不着座儿,总得在大梁上骑。这时,自己的身体感觉不在自行车“里儿”了,已经“骑”在自行车上,就好像骑在毛驴背上,而且不用吆喝,想往哪走就往哪走,还比毛驴快,比毛驴听话,尽管有时硌得大腿根子疼……</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个子长高了,屁股由“大梁”逐渐挨着车座,能够自由自在地骑上自行车了。再后来,自己骑自行车上了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因为社会实践活动,骑自行车从一千多里的石家庄骑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  “滴滴滴……”后面的车开始催促起来。拥堵的车辆终于散开了,我启动油门,车辆缓缓而行,想着想着不禁“噗嗤”一笑,依稀间,那个脚蹬“单跨”,转着“满圈儿”的风华少年,在街坊邻居羡慕的目光中,消逝在街道的拐角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