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2024年10月22日,巴尔干半岛秋末冬初之际,在回响在脑海深处《啊!朋友再见》旋律的伴随中下开始了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免签四国游</b></h1><div><b style=""><br></b></div> 伊斯坦布尔机场清晨,转机前往波黑萨拉热窝 穿过低垂的云层,萨拉热窝城就那么毫无征兆地呈现在眼前,紧接着的却是下降的飞机猛然拉起机头复飞 或许是机长为了我们更多地在空中欣赏萨拉热窝秋天景色 经过十几分钟的大盘旋,航班安全抵达萨拉热窝<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前南斯拉夫六个联邦之一,目前是国际社会的受保护地区</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i>萨拉热窝,波黑首都,建于1263年,因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闻名于世</i></u></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1> 萨拉热窝,一座充满多元异域风情的城市,似曾相见的景色诉说着往日刻骨铭心的故事 萨拉热窝是全世界第二个全天运行路面电车的城市(第一个是美国旧金山) 萨拉热窝市有轨电车自1885年开始运行,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公共交通机关 <b>圣约瑟普教堂</b>,建于1911年,曾是伐木工人祷告场所,2004年成为波黑国家纪念场所 <b> 米里雅茨河</b>,萨拉热窝母亲河,由东至西蜿蜒流过市区,现存有六座不同风格的桥梁横跨河面,连接起两岸依山而建的民居住宅 市政厅旁名为牧羊人的老桥 米里雅茨河南岸 <b> 萨拉热窝旧市政厅</b>,1892年奥匈帝国时期建造,二战后成为波黑国立大学图书馆,1992年波黑战争中被毁,重建于1996年并于2014年5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 <b> 拉丁桥</b>,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引发地 <b>萨拉热窝博物馆</b>,著名的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就发生在这座博物馆大楼前 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此暗杀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和他的妻子,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格兹·胡色雷·贝格交易市场</b>,1542年间由波斯尼亚第二任州长格兹·胡色雷·贝格建设,其在任期间建设了城市最早的图书馆、伊斯兰学校、萨哈特库拉钟楼等旧城区大部份建筑 <b>塔什利汉客栈</b>,意为石头建造,建于1543年,最古老的客栈之一,也曾是萨拉热窝第一家邮局所在地 <b> 巴什察尔希亚老城区</b>,15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修建,全盛时期曾有上万家店铺,可惜因1640年的大地震和随后的几次火灾、战争,再也未能恢复到从前 老城不大却十分值得细细品味,多种文化在此包容并蓄;有说它像土耳其老城、有说它是欧洲的耶路撒冷 <b> 格兹·胡色雷·贝格伊斯兰学校</b>,成立于1537年,奥斯曼时期极具权威的教育机构 <b> 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b>,建于1531年,波黑最大的历史清真寺,也是巴尔干半岛最具代表性的奥斯曼帝国建筑之一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游击队员谢德与德寇激战的清真寺庭院和瓦尔特爬上的钟楼,一群鸽子冲天而飞的场面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清真寺大门紧闭,非游客参观之地, <b>格兹·胡色雷·贝格</b>,萨拉热窝历史上最伟大的慈善家,曾遗嘱将自己全部财产捐献给这座城市;1521年起担任萨拉热窝总督的20年间,斥资建造了大量流芳后世的建筑 格兹·胡色雷·贝格的墓室,一座穆斯林风格的八角形建筑,(较大的一座) <b> 萨拉热窝钟楼</b>,据推测建于16世纪,世界上唯一一个保存太阴时间的公共时钟,以指示教徒日常祈祷的时间 老城区掠影 虽然已近冬初,街旁的餐馆、酒吧、咖啡厅依然是花团锦簇 老城区建于16世纪,1551年修建的绿色穹顶布鲁萨巴扎,效仿阿拉伯市场建造的商业地区,欧洲与奥斯曼帝国的商旅和货物集散地 <b> 著名的铜匠街</b>,始建于1489年,街边店铺内外精美的咖啡壶、咖啡杯、铜盘,中东风格的精湛手工艺尽显无余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撤退的瓦尔特与游击队员跑过铜匠街,店铺里此起彼伏的叮当敲打声让追击而来的德国军官陷入迷魂阵 门口有着中文注释的铁匠铺,是电影中铁匠的儿子在经营,主人家希望拍摄的同时能够购买产品 <b> 瑟比利喷泉</b>,始建于1753年,萨拉热窝地标,意为建在水流经过地方的建筑,城内最多时曾拥有大大小小喷泉300余座 <b> 老城市场广场</b>,建于1891年;广场的小路铺着大理石,周边拥有开放的庭院、各式店铺作坊、咖啡馆和清真寺 流水的游客、铁打的鸽子,祝愿阳光下的萨拉热窝永远不再有战争的阴霾 建于1526年的Cekrekcinica清真寺,该地区迄今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单穹顶清真寺 不大的老城,似乎每个转角都会带来色彩和光影的惊喜 <b> 萨拉热窝东西文化分隔线</b>,E指向的东侧是土耳其伊斯兰建筑风格林立的老城区,W指向的西侧是现代化欧式建筑遍布的新城区 <b> 耶稣圣心座堂</b>,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哥特式大教堂,建于1884年至1889年期间,为纪念耶稣基督的圣心 <b> 费尔哈蒂亚步行街</b>,笔直和宽阔的街道都是西欧古典风格的建筑 <b> 全民多元文化纪念碑</b>,意图传递多元性文化包容的思想 ,位于耶稣圣心座堂前小广场 老城中心城区的集贸市场 <b>黄堡</b>,原萨拉热窝五座城堡的城防系统之一,建于1729年,因其所用石材呈黄色取名 登山前往黄堡途中 <b> 科瓦西墓园</b>,墓地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奥匈帝国时代,现为1992年波黑战争死难士兵墓地,波黑独立的第一任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也埋葬于此 “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党卫军上校的悲叹 走过了二战的城市,却又增添了波黑战争的墓碑,祈愿和平鸽永远飞翔在蓝天下 如今的黄堡已是萨拉热窝全景观景台,日出日落、俯瞰萨拉热窝老城很是陶醉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eqma0"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巴尔干半岛之二--莫斯塔尔、特雷比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