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姐弟情何以如此决绝?</p><p class="ql-block"> 二舅是今年9月7日上午因骑行三轮车一头栽到田埂下沟渠,被车上角铁刮伤60厘米长小腿,血流成块,凝固见骨,紧急送到县医院骨科缝合手术治疗的。我去的时候,二舅神情恍惚,甚至医生给他缝合创口时也一声不吭,迷迷糊糊。后来,我才知道,二舅是由于脑梗发作,已经失去认知,右边手脚已经不听使唤,医嘱骨科无法治疗脑梗,经会诊康复科,待腿伤好转后,转本院卒中康复中心进一步治疗。</p><p class="ql-block"> 二舅今年已76岁,老伴二十年前过世,自己孑身一人在家种地兼保洁打零工维生,唯一独女,常年在无锡帮人家庭做饭打零工,女婿也是做建筑工,饱一餐饿一顿的,在无锡打拼多年攒了点钱,给儿子在无锡租房结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接到我的电话后,表妹火急火燎急忙赶回来服伺二舅,一边哭着,一边天天不间断给二舅擦身换洗,端屎倒尿,是个不多见的厚道孝顺女儿。</p><p class="ql-block"> 87岁老母亲是二舅的亲姐姐,多年来姐弟情深,一听说二舅的病情,不顾自己的心脏病高血压浑身疼痛走路都颤颤巍巍,着急忙慌哭着让我开车送她到医院探视,在病床边一声声呼唤着二舅的乳名,尽管怎么呼唤二舅也没有反应,但还是叮嘱表妹和我们要照顾好二舅,说,二舅这次摊上命中这场劫难,确实可怜,这次能不能逃过生天,还要看菩萨的保佑。</p><p class="ql-block"> 二周后,骨科主治医生说病人可以出院,就在医院可以转到康复科卒中康复中心治疗。我跟表妹也很配合,联系了康复科主任,本院内出院再住院,结算后,扣除农保报销的部分,表妹支付了4970元,这还不算护工、必要生活用品等费用,两周下来,花去将近8000元。咨询了康复科主任,说是像二舅这个情况,需要至少三个疗程(每月一个疗程)才能见效,三个疗程后有可能达到的效果是,可以简单对话,能认识家人,可以自己坐轮椅不跌倒。表妹说,不管怎样,她不死心,父亲既然生养了她,不能就这样看着父亲一天天不治而走,按照医生说的能达到上面的效果,也就心满意足,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 从转院到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开始,母亲就一直嘀嘀咕咕,说,像你二舅这样的半身不遂,我看到的多了,根本治不好,还不如回家静养,在医院,哪有那么多钱?看不起病啊。我说,没事,现在农民有医保,自己支付部分不会很多,三个疗程下来,估计也就二三千元吧,要争取一下,不死心,万一二舅能恢复呢?母亲就不断地咂嘴、叹气,说,他家里哪来的钱?你表妹还要打工过日子,家里即使有个几万块钱存着,这场病就会花光了,将来还要不要生活?老了,没用了,还不如回家等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母亲如此绝情地从她嘴里道出对二舅生死的冷漠,尽管母亲平时对二舅是多么挂记。</p><p class="ql-block"> 医院规定,每个疗程结束后,要办理一次出院,也就是说,一个月结算一次。康复治疗一个月后,一结算,还是基本跟上次结算一样,农保报销后,付了4100多,加上护工、生活起居费用,两次,一个多月,花了14000多元,还有两个疗程,估计没有1万元打不下来。母亲一听我跟她说的这些医院账单,就又着急着赶到医院,这时候,二舅有点清醒了,看见80多岁姐姐来看他,纵肩大哭,一只能动的手不断拽着母亲的一角,泪如雨柱。</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还是回家吧,这个半身不遂(脑梗)是看不好的,我们家门口有许多的都这样的,都在家里静养。关键是你们的家庭看不起这种病啊,家里难得积攒了几万块钱,今后还要吃喝拉撒,将来还要花钱,还要生活,一下子全部送到医院了,将来怎么办?表妹接口说,老姑,你是为我们好,我也知道,但这也没办法啊,毕竟是自己父亲,总不能看着他等死啊,钱花完了再说,万一有好转呢?还是再看一个疗程吧。母亲说,不是我心狠,我自己亲弟弟,一奶同胞,我也希望能治好他,但那个要花很多钱,我们家没钱,也花不起啊。母亲又是伤心失望地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一个月,也就是前天,表妹终于又给我打电话,说,哥,看这样子下去,我爹的病情遥遥无期,看了一个多月,还是这个样子,反反复复,没有多大变化,还不如听我老姑的,百善孝为先,我想带着父亲回家,我就是要饭也要带着父亲一起,回家后我会好好服伺他,直到他离开人世,我都会不离不弃。我说,也行,你也尽了孝心,问心无愧。况且,老是这样康复性推拿吸氧,没有多少改变,还不如回家静养,而且,你回家还要一边照顾二舅,一边打短工维持生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家底还是苦了些,穷,只能想穷办法。话虽至此,电话那头,听到表妹已是泣不成声,我仿佛感受到她即将崩溃的那根稻草断裂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母亲听到二舅终于准备回家的消息后,先是老泪纵横,后又跺脚长叹,说,你二舅一家这么多年来一直勤劳一生,苦命一生,没过多少好日子,虽然二十年前在无锡打工挣了几万块钱,回家后,正遇到你舅妈生病,治病又花去好几万还是50多岁就走了,自己也就种地打工捡垃圾,一年到头也就挣个温饱,难得存了几万块钱,这次一场病,花的差不多了。没办法,命苦啊,家里如果条件好,哪个不愿意在医院继续看病?在医院总比在家等死要好吧?唉,都是命。说完,母亲一声长叹,连街对门的王大婶都听到了母亲的叹息声。</p><p class="ql-block"> 就在昨天晚上,收到表妹的短信,说他们一行已经平安到达无锡,二舅办理低保的事情,她已经给村里书记主任写了感谢信,拜托他们关心一下,鉴于她们家的实际状况看看能否给二舅办理低保?我说,我有时间再去村里拜访一下村里领导,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看看能否尽快办理低保,因为办理低保后,不但一个月还有几百元补贴,看病也能报销很多,能最大程度减少因病致贫的负累状况。</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罹患各种意想不到的疾病,这个状况不会以你的身份、地位、权势会有所改变。能改变的,只是你可能是幸运地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个群体,然后你才可以衣食无忧地度过一生。但绝大部分人,仍然且必定处于一种发展中国家里的那种橄榄型社会生活的常态,既不富足,也不无忧,更不奢靡,生老病死,循环往复,不会因为时间、地点和财富的改变而改变。亚当斯密说,“在这个社会,没有哪一个人愿意像乞丐一样过着全然靠别人施舍的生活。就算是乞丐,也不能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恩惠”大部分人,用勤劳、质朴和善良,缝补着生活的千疮百孔,以佝偻之躯,肩扛着承上启下的万钧重担,在贫瘠的岁月里倾囊相授,在繁华的世俗中默然前行,他们能做的,就是想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余生皆暖,但,大部分人却无法实现,这,就是现状。 (2024年11月29日写于姑孰大成阁)</p> <p class="ql-block">姐弟相逢,相拥而泣。</p> <p class="ql-block">母亲看望二舅,二舅就要去无锡了。这一别,会不会是今生最后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