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风和日丽气温15度,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去古建博物馆瞅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般很少来南城,先农坛坐车总是路过这个站牌,印象中没来过。</span></p> <p class="ql-block">具服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亲耕前更换亲耕礼服的场所。具服殿建于1.65米高台之上,建筑面积647平方米(含月台),面阔五间27.22米,进深三间14.42米,明代皇帝在具服殿更换错田礼专用的"皮弁( bian )服",清代则是更换黄色蟒龙袍。</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之处。观耕台占地面积约为435平方米,台高1.9米,台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06米。观耕台三面各有汉白玉台阶9级,侧面雕有莲花图案,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云龙纹,方砖细馒,须弥座形制,黄绿琉璃砖贴面,琉璃砖上雕刻花草图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珍藏于拜殿内, 是国家一级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半掩门妇人形象石雕(复制品)</p><p class="ql-block">金(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北京</p><p class="ql-block"> 为宋代墓葬石雕。宋代,墓葬内雕刻出现反映墓主人生活场景形象,如宴饮或妇人半掩门等,这一做法还波及到金代统治地区。妇人半掩门形象成为考古学金代墓葬断代的重要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依次是宋、辽、金代的陶庭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文明,肇始于新石器时期,至夏商周初具规模,秦汉时期达成第一个发展高潮。其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酝酿,隋唐时期出现了建筑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高潮。经过宋、辽、金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与发展成熟,元、明时期达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第三个发展高潮。清代是这一发展高潮的持续与向近代建筑的过渡时期,晚清,伴随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灿烂的中国古代建筑也发展到了极点而逐步转化,派生出新的建筑类型、技术手段与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这条变迁之路,数千年来生生不息,兼容并包而又一脉相承,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冥器陶庭院(复制品)东汉(25--220年)</p><p class="ql-block"> 原件出土于河南周口,为国家一级品。整座冥器以一座三进式住宅庭院为主体,可以看到多层房屋的形象及房屋使用格局,即一进院为穿堂院,二进正房为会客等活动区,三进为生活区。院外高墙边为供给日常生活之需的菜园、禽畜养殖区。</p><p class="ql-block"> 汉代盛行以反映墓主生前的生活内容为题材的陶制冥器陪葬,这些冥器的形象多反映建筑、农耕养殖、田园生活等主题,制作形象生动,蕴含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形象教材,更是后世研究汉代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绝好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车马纹空心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汉(25—220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款文创冰箱贴总是卖断货(刚刚侄子告诉我的),这文创店我也没看见,之前我也不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 天宫藻井,位于太岁殿内,以其精美的艺术构图和深邃的宇宙主题令人叹为观止。它共有六层,云纹、宫阙、仙人、壁画等元素错落有致,四角还有天王托举,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仙境界。更令人惊奇的是,其中还藏有唐代的星象图,深蓝色的夜空里,1400颗贴金星星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古老传说。(百度摘抄)</p> <p class="ql-block">有斗拱的汉代陶屋(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汉(前206--220年)</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门窗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种木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城市内涵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住区。战国以前,只有"城"的概念,手工业区分布在城外。城、市二者逐渐合称,与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大都与明北京内城、外城关系图。</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代表类型,北京四合院又是其中的典型。四合院的舒适与宁静,为众多现代人所向往,因此北京四合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理想人居建筑的化身。从清末开始,不少四合院因居住者身份的变化(如商贾),开始注重外在的装饰,尤其是四合院门楼的装饰,通以反映祥和富贵、文房四宝、福禄寿喜等内容的门楼砖雕进行装饰,大门镌刻或漆髹人生体验、福禄寿喜主题的楹联,再配以反映福禄寿喜、民间传说等内容的门墩,构成一幅市井小康的老北京生活画卷,透露出浓浓的京味儿和深深的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昔日建房都讲究风水,寓意美好的装饰,从破四旧后大多数人们认为是迷信,天不怕地不怕的😅,竟无敬畏之心,实非好事。</span></p> <p class="ql-block">北京四合院砖雕门楼(复原景观,1:1)</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北京</p> <p class="ql-block">泰山石敢当</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建筑附属物,多立于正对路口处的房屋墙身或桥头,民俗上起驱邪避煞作用。</p> <p class="ql-block">滚墩石</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建筑构件,通常用于垂花门或木影壁的整体固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代建筑的装饰和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 瓦当主要用于古代建筑的装饰和保护。它覆盖在建筑檐头,起到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并保护木制屋檐不受风雨侵蚀。瓦当的设计精美,图案和文字丰富多样,包括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等,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瓦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在汉代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百度摘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已毕,收获满满,虽说大多数都是复制品,宝物太多了未能一一拍摄。对于喜爱历史、钟情古建筑的朋友而言,这无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值得亲临一探究竟。</span></p> <p class="ql-block">2024.11.29.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