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作者赵建婷

大龙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编者前言</b></h1><p class="ql-block"><b> 本集美篇的主要内容</b>是发表赵建婷同志的又一篇回忆文章《我爱我家》。该篇文章与赵建婷同志的上一篇回忆文章《我的爷爷奶奶》,共同构成了她回忆幸福家庭的姊妹篇。</p><p class="ql-block"><b> 回忆文章中的奶奶</b>是我的亲叔伯二姑,姓名阎双叶;爷爷是我的二姑父,姓名赵银喜;文章中提到的老舅是我的父亲阎面换。二姑长我父亲9岁,他们是一个爷爷的孙女和孙子。</p><p class="ql-block"><b> 作者赵建婷是我二姑的孙女</b>、亦即二姑的二子赵守明的长女。她出生在内蒙古河套平原,即现在的巴彦淖尔机场东,原来是一个土地盐碱化很严重的落后农村,小学中学都是在农村的学校完成学业的。后曾多次就读于内蒙古多所财经类学校,大专审计专业毕业。曾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市)农牧业系统的几个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并担任财会部门负责人,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和职务。</p><p class="ql-block"><b> 编者在读赵建婷同志的回忆文章时</b>,常常给我留下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作者使用了朴实无华的地方语言,娓娓道来的真情实感,描述出了那个特殊年代家乡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境遇中的点点滴滴。赵建婷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人员,能够写出这样真实感人、形象饱满的带有文学色彩的作品,还是一件很难能可贵很不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 她在回忆文章中所叙述的真情实感</b>使我也感同身受,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与感慨。读了她的文章,使人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十分生动感人的,作品体现的主题思想是健康向上甚至是纯洁高尚的。比如:在爷爷奶奶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在姥爷姥姥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在爸爸妈妈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稳健勤恳担当的敬业精神;长幼之间反映出来的那种尊老爱幼、相互体贴入微,特别是妈妈对奶奶精心照顾包容孝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亲戚亲人之间包括兄弟姐妹之间映射出来的那种相互和谐共处、帮助支持、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家庭伦理之道和优秀品质,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是值得称道的。</p><p class="ql-block"><b> 读了赵建婷的文章</b>,使我联想到: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更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和谐安定和发展进步的根基。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今天,在当今社会上竟有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之间、因一些家庭矛盾包括遗产纠纷而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的现象。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在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家庭道德伦理方面,大力提倡和弘扬赵建婷同志两篇回忆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信念、道德精神、传统美德、优秀品质,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b> 我欣赏赞美《我爱我家》这篇文章!</b></p><p class="ql-block"><b> 我更愿意看到《我爱我家》文章中体现的精神境界、传统美德、优秀品质能够在全社会发扬光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我爱我家》原文</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赵建婷</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我的童年趣事</b></h1> <b>我出生在</b>(农历)1965年5月28日,那是一个火热的夏天,我的父母欢天喜地的迎来他们第一个孩子,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我的妈妈给我起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大名:赵建婷,小名:婷婷。寄予了她们特别美好的祝愿,希望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降临在她宝贝女儿身上。我的弟弟赵建东,小名东东,是在(农历)1966年腊月14日出生的。还有我三爹(赵守荣)的大女儿赵晓丽,(农历)1973年9月2日出生。我们3人都是在爷爷奶奶在农村那两间土坯小屋的西边那间屋里出生的。晓丽2岁左右就随三爹当了随军子女。我和东东就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爹爹姑姑姨姨舅舅们全家人的呵护下快乐成长的。<br> <b>我的小学是在五原县</b>民族公社永星大队永星小学上的,妈妈是永星学校的一名老师,父亲是永星大队的大队长。童年的记忆不是很多,但我记得有慈祥的爷爷,劳碌的奶奶,小脚的姥姥,威严的姥爷,还有我亲爱的三爹四爹和喜欢我们的三姨四姨,我还有五姨,很有意思她比我还小半年,但我俩是儿时的最好玩伴,亲密无间用在我和我五姨身上那才叫一个恰当。记得我家的房后有一颗沙枣树,春天开花时特别香,可以用沁入心脾来形容,我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闻到过那种沙枣花的香甜味,好怀念呀!结得沙枣特别涩,那是因为等不到它成熟就和小伙伴偷吃的缘故。<br> <b>我童年的时候,</b>我们家里的人不多,只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爹,我和东东。我在刚学会站和走的时候,得了那个年代非常可怕的一种病,叫小儿麻痹。我的妈妈说,我感冒高烧不退,请附近村里的赤脚医生李三打了一针,随后高烧退了,但我只是坐着,不会站起来。我的妈妈着急坏了,她知道我老舅家的大姑(闫秀花)的女儿就是得了这个病造成行走不自如,就赶快叫我的爸爸回家,一刻不停的把我送到在杭锦后旗工作的大爹家。大爹的次子四清和我同岁,于是我和四清就共享大妈的乳汁,他吃一个我吃一个,我还大他半年,我是姐姐,他是弟弟,现在我们的关系还很密切。大爹大妈赶紧请当地的老中医诊疗,小儿麻痹在当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由骨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时会肌肉瘫痪、肢体畸形。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大夫说:只能慢慢看,治疗的效果不敢保证。爸爸过了2天就回家了。我的三姑(赵秀峰),那时才12岁,正在大爹家照顾弟弟四清,每天背着我去看病打针又成了我三姑的硬任务,风雨无阻坚持了差不多一年。我可以慢慢的站起来,颤颤歪歪迈步学走路了,三姑又把我送回了我们永星三队的家,爷爷奶奶看见我和三姑回家别提多高兴了,他们的“老命儿”又回家了。<br> <b>大爹在1997年左右,</b>在呼和浩特市找到了当年给我看病的老中医。那个老中医还打问我现在身体怎么样?说他看过好多得这个病的孩子,我是唯一治疗好的,没留后遗症的孩子,想看看现在的我。大爹说:我们家婷婷可有福了,一直没犯过病,现已结婚生子,待我有机会带她来见你,口气好骄傲啊!可惜,我的大爹因糖尿病、哮喘病等多种疾病的侵蚀,于(农历)1998年5月11日去世了,我们非常悲痛,离他60岁生日只差6天,大爹一直很期待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快快乐乐过60大寿,我们家里人也做好了给大爹过生日的准备,可惜老天没让我们如愿,我也就没有再见到那位老中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爸爸妈妈常说大爹大妈是我们赵家的大功臣,有求必应,无私奉献,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最充分,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的太多了。我四爹结婚前,领着我四妈去了我大爹家,我四妈看着地下放着一个圆桌,随口说:这个圆桌挺好看的,我大妈二话没说,你看见好看就拿去吧。于是,就把圆桌给了我四爹四妈。结果,我大爹家的人,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坐在炕沿边上吃饭。我三姑结婚,我大妈又把刚时兴做好的大立柜给了我三姑作了嫁妆。我的母亲考教师编制,也在大爹家学习和居住了好长时间。在这浓浓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和东东是最幸福的人。<br> <b>我小得时候,</b>很羡慕那些孩子多的家庭,他们一出来就是一串儿,少的四五个、多的七八个,我们家就我和东东,东东生性活泼,天不怕地不怕,骑个破自行车,帽沿向后快飞起来,我就紧张,一不小心和小伙伴干起仗了,我就头皮发麻。人家孩子端着饭碗出来吃饭,阴凉底下一麻溜的,一吼叫,马上就会站起来围成一圈,谁敢惹呀?我俩儿势单力薄,哪有那气势!我好不容易攒点吃的用的小东西(头绳,瓜子、沙枣、糖纸),都给其他孩子分了,为的是搞好关系、不要打架或告状,要不东东闯祸妈妈回来收拾他,我受不了胆战心惊的哪个感觉,更怕妈妈生气把弟弟打坏了,所以造成了我安静和善乖巧的性格。东东年少莽撞,思维活跃,善交朋友,至今朋友众多,热情开放的性格。现在的东东,已历练成为成熟稳健、有责任有担当的公务员,任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四级调研员)兼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秘书长。<br> <b>照片展示:</b><div> <font color="#167efb">(备注:照片展示在下,文字说明在上,且以作者的身份和语气进行介绍)</font><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爷爷奶奶的老屋子</b></div><div>(这是爷爷奶奶在农村住了30多年老房子的西侧,我和东东都是在这间西房出生长大的)</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家的沙枣树1</b></div><div>(爷爷奶奶老房子后边的沙枣树长得枝繁叶茂)</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家的沙枣树2</b></div><div>(爷爷奶奶老房子后边的沙枣树硕果累累,似乎预示着爷爷奶奶的子孙后代也一定会繁衍生息、兴旺发达)</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大爹赵守业</b></div><div>(大爹大妈是我们赵家的大功臣,常常是舍小家为大家,有求必应,无私奉献,为家庭奉献的太多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大妈何秀珍</b></div><div>(我童年时得了小儿麻痹病,就是住在大妈家,吃着大妈的乳汁,请老中医大夫看好了我的病)</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和五姨温培梅合影</b></div><div>(我的五姨比我还小半年,但我俩是儿时的最好玩伴,我们的关系亲密无间)</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 我的爷爷和奶奶</b></h1><p class="ql-block"><b> 我的爷爷,</b>1975年6月5日因肺气肿多年、医疗条件所限,在五原县民族公社永星三队我们的老屋去世的,享年65虚岁。记忆中的爷爷光着头,眼睛弯弯的小小的,满脸慈爱。听父辈讲,爷爷和奶奶他们的出生地都在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爷爷是一名长工,靠卖苦力为生,奶奶是童养媳。爷爷奶奶大约在1930前后成家的,他们生育了4个儿子3个女儿。长女是大姑赵蛆女、长子是大爹赵守业、次子是父亲赵守明,都是解放前出生在伊盟达拉特旗伙房圪台(五大仓)。他们住的那个地方经常干旱少雨,是个靠天雨吃饭的地方。再加上在解放前,那一带曾长期处于兵荒马乱的动荡地区,生活更是艰难,闹饥荒是常有的事。大约是1946年,爷爷打听到奶奶的亲叔伯弟弟阎面换老舅到了后套,也就是现在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天吉泰镇毛家桥村开荒种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家里有了磨坊、油坊、豆腐坊,吃得饱穿得暖。爷爷一个人在面临天寒地冻、忍饥挨饿的情况下步行来到后套老舅家。</p><p class="ql-block"><b> 老舅热情接待了我的爷爷</b>,鼓励爷爷举家来后套谋生,共同生活打拼。老舅的话给爷爷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年轻的爷爷对贫困的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那时大姑赵蛆女13周岁,大爹赵守业7周岁,父亲赵守明3周岁,爷爷奶奶卖掉破旧的房子,买了一头牛 ,准备赶着牛车,拉着孩子和家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去后套生活。可是路上吃的粮食没有,钱更没有,该怎么走呢?他们反复权衡思量,做出来了最艰难的一个决定:就是把最懂事漂亮的大女儿赵蛆女留在达拉特旗昭君坟公社柳林村,给一户王姓家的大儿子王福牛做童养媳。大姑不同意哭的天昏地暗,可全家人要想都能活下来、这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就这样,用大姑换来了3斗糜米和一点钱,爷爷奶奶极其悲伤痛苦地踏上了去后套的路。在这一路上,需要用两天的时间去讨饭,一天的时间来赶路,这样一共走了半个多月,才来到了后套的老舅家。</p><p class="ql-block"><b> 老舅是我们赵家的大恩人</b>,在老舅的倾力资助下,让我们赵家不但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生存下来,还又送大爹去私塾学习,点亮了我们赵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老舅成为我们赵家最尊敬崇拜的人 。</p><p class="ql-block"><b> 我的爷爷为了改变贫困</b>的生活,敢于孤注一掷拖家带口来后套谋生活,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勇气呀?我记忆中的爷爷和善勤劳,话不多,从不发脾气,对共产党充满无限深情的一个人,现在才体会到爷爷是一位敢闯敢干有思想有远见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没有爷爷敢闯敢干并且重视教育,我们赵家那能有今天安逸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 我的奶奶很少出远门</b>,只在家的附近忙她的自留地里的小麦玉米土豆蔬菜和猪鸡,孩子们在她的嘴里冒出来的都是“老命儿”,三字的口头禅,尽管家里贫困却极端的乐观,好像她不知疲倦,也没有烦恼事?我的大姑来后套时留在了达旗,奶奶虽然也很牵挂,但奶奶好像没去达旗看看她的女儿是啥样的生活,只有她的大女儿领着女婿孩子好辛苦的来看她和爷爷。很欣慰的是我的大姑育有7个孩子 ,个个精明强干,都是孝子。大姑从小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晚年很幸福 。奶奶的姐姐在巴盟临河八一乡居住,大老姨领着她的孙子,步行走几十里路来永星三队看奶奶,还有三老舅也是从梁外好远的老家来看爷爷奶奶。我长大后才明白,奶奶几乎不出远门,一是,放心不下她经营的庄稼和生病的爷爷 ;二是,他的孩子长大一个离开她一个,团聚总是很短暂,她要守着家,等着她的孩子们回来。四爹没工作的时候,和我三姨四姨在村里参加集体劳动,经常在我姥姥家吃饭,捡我姨姨们的不要的旧鞋子旧衣服穿,因我的奶奶家爷爷有病,劳动力少,二姑在我大爹家看我建萍姐姐,三姑年龄小还在上学,我的三爹在五原县县委当上通信员时脚上一年四季穿的还是一双大爹给的雨鞋,生活很困难。妈妈说:连补衣服的补丁布都很短缺。</p><p class="ql-block"><b> 1975年6月5日我爷爷</b>去世了 ,随后我的四爹也结婚了,我的奶奶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我们的老屋,跟着四爹来到临河生活。奶奶依然天天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唱着《东方红》这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奶奶从农村唱到城市,从身强力壮的中年唱到了病老体衰的暮年,唱到了她有时认不得他的子孙后代挚爱家人。我们姊妹们在一起时,总是不由自主非常怀念的说起这些事,奶奶虽然是目不识丁,他却把爱党爱国这种大爱种在了我们幼小的心中,让她生根发芽。她也记得她儿女孙子每一个人的生日,叫我们全家和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好人做好事,学雷锋,不忘本.......,她逢人就夸奖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夸她的子孙后代好,从不说为了儿孙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我的爷爷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和纯粹的人,心灵最纯洁高尚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好人,没有一个坏人,从不相信会有坏人。爷爷奶奶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却一直没有找到那个更恰当的文字、把我们的心中的爷爷奶奶完整真实贴切的表达出来,他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到今天都达不到他们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 照片展示:</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勤劳善良的爷爷</b></div><div>(爷爷是一个苦难的农民,长得慈眉善目,眼睛小小的、弯弯的,常常会摸着我和弟弟俩的头和小手,满脸慈爱的端详着我们)</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积劳成疾的爷爷</b></div><div>(爷爷是一位敢闯敢干有思想有远见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没有爷爷敢闯敢干并且重视教育,我们赵家那能有今天安逸幸福的生活)</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饱经风霜的奶奶</b></div><div>(奶奶一生勤劳节俭,尽管生活非常贫困,她的性格却极端的乐观,好像她不知疲倦,也没有多少烦恼事)</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晚年生活照</b></div><div>(我的奶奶逢人就夸奖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夸她的子孙后代好,从不说为了儿孙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单纯和纯粹的人,心灵最纯洁高尚的人)</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在农村老房子留影</b></div><div>(我的爷爷去世了,我的四爹也结婚了,我的奶奶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她那个居住了近30年的老屋子,跟着四爹来到巴盟临河县城居住生活)</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在四爹家的院子里留影</b></div><div>(奶奶天天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唱着《东方红》这首歌,从农村唱到城市,从身强力壮的中年唱到了病老体衰的暮年;她把爱党爱国这种大爱种在了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她的思想境界我们到今天也达不到她的高度!)</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热心助人的老舅</b></div><div>(他是我们赵家的大恩人,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帮助爷爷奶奶一家生存下来,点亮了赵家的未来和希望,成为我们赵家最尊敬崇拜的人)</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参加的全家福</b></div><div>(我的爷爷奶奶这个大家庭,是一个人丁兴旺,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也是五原县民族乡永星大队唯一一户整体走出农村,生活小康的大家庭。这是1986年春节期间,三爹赵守荣一家回临河过春节,去临河服务楼照相馆留下的珍贵照片,也是奶奶的儿女及孙子、外甥们人员最全的一次,遗憾的是大姑赵蛆女一家不在临河没有参加。前二排中间坐者是奶奶)</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姑赵蛆女全家福</b></div><div>(摄于2014年1月2日,大姑与五个子女家的大合影、缺二女儿与四女儿全家。前左4是大姑)</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爹赵守业全家福</b></div><div>(可能摄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排右是大爹、左是大妈)</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母亲的全家福</b></div><div>(父母的孙女赵娜祺在2021年元旦回家看爷爷奶奶时的全家福照。下排左起:弟弟赵建东,爸爸怀抱重孙刘梓涵,妈妈怀抱重外孙王怡博,我的爱人王建民;后排左起:弟媳杨芳,弟弟女儿赵娜祺,爱人刘佳斌,作者儿子王超舆,儿媳仲彦柯,作者赵建婷)</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爹赵守荣全家福1</b></div><div>(可能摄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三爹和三妈刘兰芝与女儿赵晓丽、儿子赵建忠的合影)</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爹赵守荣全家福2</b></p><p class="ql-block">(这是三爹家摄于2011年春节时的全家福,下排左起:外孙女李坤、二女儿扈艳丽、三妈王玉芳、三爹赵守荣、二女婿李海鹰、外孙王鹏凯;上排左起儿媳陈美荣、儿子赵建忠、孙女赵佳乐、女婿王瑞平、女儿赵晓丽)</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姑赵秀花全家福</b></div><div>(可能摄于2010年前后,二姑赵秀花和她5个子女的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爹赵守勤幸福照</b></div><div>(可能摄于2010年前后,四爹四妈与子女孙辈的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姑赵秀峰全家福</b></div><div>(摄于2024年春节期间,前排左2是三姑,右2是三姑父)</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我的姥爷和姥姥</b></h1> <b>我的姥爷姥姥和爷爷奶奶</b>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一个生产队居住着。记忆中的姥爷很有威严,属于很有本事的那种人,我一直有点怕他。姥爷是个大忙人,一年四季总有做不完的营生。春节刚过,就开始收拾农具,准备春耕春种。到了夏天,中午都在忙活顾不上睡午觉,要洗羊皮。那个羊皮特别僵硬,白毛黑糊糊的,在大瓮里用水泡来泡去,还要加像面糊糊的东西,特别费时费力,关键是味道还特别难闻。这还没完,洗干净后,羊皮会缩小了,毛很厚皮很皱,姥爷又用弯的、直的、圆的、稀奇古怪的刀,剐羊皮上的油脂和修理羊皮边缘不规则的地方,这个更是个细活,直到把羊皮弄成又软又白、羊毛一根一根才肯罢休。做一件羊皮袄差不多需要3-4张羊皮,我看着就替姥爷犯愁,啥时候才能弄好呀?到了秋天,姥爷又在家门口那个大水坑里,把一种长得很高的叫麻的植物割回来,捆成很多捆,放在大水坑里泡着,上面压着木板和石头等重的东西,防止它漂起来,过好久才取出来晒干,冬天把外面那层皮拨下来搓成麻绳,可以卖钱也可以自己用。我小时候穿的鞋底就是用这种麻绳纳出来的、很结实。老爷的手粗糙有力还不怕扎,冬天还要搓草绳,一捆又一捆垛起来很多,让我二舅去公社卖钱。反正他不闲着,我的舅舅姨姨也不能闲着。因为姥爷有思想有办法,想尽所有可能挣钱的招,会皮匠木匠等多种挣钱的手艺,精打细算啥东西在他老人家的眼里都有用,不会有一丁点儿浪费,靠着勤劳智慧家里的日子在村里是过得最好的。<br> <b>听妈妈说,</b>我的姥爷能识字会打算盘,那是他爬在私塾家窗台下偷听学会的。姥爷曾经参加过内蒙古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并且担任了会计,搁今天这也是件很牛很牛的事。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巴彦淖尔盟(市)磴口县境内,1959年建设,1961年完工,它是新中国根治黄河水害和综合开发黄河水利第一期工程项目,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闸”,它使内蒙古河套灌区成为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并且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br> <b>姥爷姥姥生育了8个孩子</b>,3个儿子5个女儿,妈妈排行老二。姥爷头脑灵活勤劳吃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一生就吃了一种叫索密痛的药,不管哪难受就来一粒,这个药在姥爷那里是万能的,包治百病。71岁时头疼头昏有时会很厉害,吃一粒索密痛就会缓解很多,稀里糊涂的就去世了。多年以后,医疗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个家族性高血压疾病得到确认,才知道姥爷是因高血压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去世的,这也与他一年四季不休息,太操劳太辛苦有直接关系。虽然一生没饿着,但真没吃过什么好吃的,估计紧饱的肉也没吃过几顿。<br> <b>我的小脚姥姥很少说话</b>,就知道干活。她做的衣服特别细致好看,我特别爱穿姥姥缝的棉袄棉裤棉鞋,暖和又舒服。我在很小的时候, 姥姥领着五姨和我去很远的地方挖苦菜,有时要翻过一段黄沙坡,还得走过草滩地,提着篮子背着袋子,夏天的太阳下山了,天都黑了才能走回来。我很怕天黑,心跳的咚咚的,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喊叫,怕“鬼”听见追过来。姥姥的小脚是旧的封建社会缠足造成的,我的手掌那么大,比我奶奶的脚还小,也就15厘米以内,她个子还挺高的,我老觉得她站不稳,可她力气挺大,走起路来又快又急,我和五姨要想追上她,就得小跑着。有一次姥姥眼睛疼,又红又肿,看什么都模糊,眼泪不停的流。我说:姥姥你可别瞎了,快找医生看看吧,我要领着你可不能说我走的慢。姥姥笑的说:这个女孩子真爱操心?更恐怖的是,她竟然让村里的一个老太太用我们吃的小麦成熟后的麦芒,翻起眼皮在上面划过来划过去,满脸流的全是血,吓的我闭上眼睛不敢看,要去学校找我妈妈回来。她还骂我赶快回你们家,不要在这乱叫!我很委屈,气的哭的很厉害,真也奇怪,过了不两天姥姥的眼睛就好了。现在想,民间的土方法真是很神奇!我的姥姥活了89岁,一辈子干净利落,过80大寿时里面穿锦缎红花棉袄,黑色棉裤,外披紫色丝绒大斗篷,接受了她的儿女及侄儿侄女们以及孙子外孙们每家每户的磕头跪拜大礼祝福,酒席摆了20多桌,隆重而热烈,成了方圆百里第一风光的老太太。<br> <b>照片展示:</b><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姥爷</b></div><div>(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办法的人,会皮匠木匠等多种挣钱的手艺,还在内蒙古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中担任过会计工作,他靠着勤劳智慧和精打细算,把日子过得在村子里是最好的一家。下照是姥爷与大孙子温祥大孙女温霞在一起)</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姥姥</b></div><div>(我的姥姥很少说话,就知道干活。她做的衣服特别细致好看,我特别爱穿姥姥缝的棉袄棉裤棉鞋,暖和又舒服)</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姥姥八十大寿和女儿合影</b></div><div>(左起:大姨温培英、三姨温培香、姥姥、四姨温培业、妈妈温培荣)</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姥姥八十大寿和孙子外孙们合影</b></div><div>(姥姥活了89岁,一辈子干净利落,过80大寿时祝福的酒席摆了20多桌,隆重而热烈,成了方圆百里第一风光的老太太)</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我的父亲和母亲</b></h1> <b>我的父母,</b>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彼此之间总是互相尊重恩爱如初。妈妈性子有点急,有时会急燥一些,但特别讲道理,这也启蒙了我话得好好说,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避免朝思夕改的不稳定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父母的行为也影响了我成家后,面对婆家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族人,能游刃有余的生活,还深得他们尊重和喜欢。<br> <b>我的父亲的性格包容性极强</b>,他从小就很听话,老实又本分。我的大爹工作后抽时间回家,看见15岁的父亲还在村里放牛,就和爷爷说,老三(我的三爹赵守荣)也念书了,老二(我的父亲赵守明)都15岁了还在放牛,这样不行,爷爷才同意父亲去上学。父亲上学时年龄太大了,直接插班进入五年级上课, 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非常勤奋努力刻苦,4年时间就学完小学初中课程,回到村里以后,在永星二队当过会计、队长,还当过永星大队的大队长,1973招工进入巴盟四分摊水稻试验站工作,1976年调巴盟原种繁殖场任副厂长,1980年调入巴盟农管局机关任科长、1988年调任26团(份子地农场)书记、1993年任3团(哈腾套海农场)书记、厂长,1997任巴盟农管局农业开发办主任(正处级)直到退休。父亲一惯的工作方法就是踏实稳健,职责明确,既有担当又不越位。<br> <b>父亲沟通能力也极强</b>,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从单位的同事到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包括我的舅舅姨姨),父亲总是极尽全力给予帮助、理解和支持,从不需要回报,在轻描淡写的情况下就把家里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我一直觉得云淡风轻中做好任何事,真是极端考验智慧和能力的,但我父亲就能做到。<div><b> 我的妈妈非常精明能干</b>,她1963-1977年在五原县民族公社永星学校当教师,1978-1980年在巴盟原种繁殖场机关当干部,1981年调入巴盟农管局办公室工作,1993年她在46岁的时候,正是年富力强的工作年龄,就在(正科级)的工作岗位上提前退休回家了。因为那时爸爸正在3团(哈腾套海农场)任书记、厂长,工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管家;妈妈的小孙女(我的侄女)那时很小,没上幼儿园,奶奶已经81岁高龄,也需要妈妈的照顾,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妈妈家务缠身很是辛苦,不得不提前退休。我那时在巴盟水产站从事会计工作,我的岗位有经营管理职能,工作职责很忙,还得抽时间学习,参加财会方面的各种资格证考试,我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和妈妈一边做饭,一边说说话,也帮不上妈妈什么忙。<br> <b>奶奶晚年的那几年是在我父母</b>,特别是妈妈精心的照顾下安详的去世的。我的奶奶会把妈妈给她洗干净挂在铁丝上的衣服,不知那么高她怎么能取下来,追着太阳晾在凉房旁的炭堆上,也会把偶尔吃的炸油饼油糕等她认为的好吃的东西悄悄的藏在她的被子里,等她四儿(我的四爹赵守勤)来了吃,妈妈说大盆里可多了,我给你放在大碗里,别放在被子里油会渗透到棉花里,被子褥子就洗不干净了,一向温和的奶奶也会满脸的不高兴,嘟囔的不知道说啥?更会趁父母睡午觉的功夫,脱掉鞋用她那旧社会缠过足受过摧残的小手掌大的小脚去大门外过道,把很小的坑洼地方垫上土,再浇上水;也会在院子里和泥抹的到处都是,把自己搞的浑身又是泥又是土;还会把重孙子王超舆赵娜祺的玩具藏起来,等着给她最小的孙子赵建强玩儿。我的妈妈从不会生气厌烦,对奶奶态度一直很好,还笑奶奶两颗牙吃大豆,还说自己牙厉害。侄女小的时候,有很多的花花、珠珠,奶奶藏了起来,急的孩子大哭,妈妈还给奶奶开脱说:老奶怕你不懂事吃了或塞鼻子里耳朵里有危险才藏起来的。俩个重孙子特别喜欢穿老奶的鞋,你一只我一只,满院子里跑让老奶追不上,奶奶很生气说:跟她姥姥家爷爷家的人一样,都是那灰猴。妈妈还当成故事讲给邻居们听,从不生气,还很理解奶奶一辈子很不容易,年纪大了,哪有那么多错的事,她高兴就行了。<br> <b>爷爷奶奶的家产</b>就是晚年奶奶一个随身携带的编织袋,去世后三姑妈妈整理奶奶的遗物,才知道那个袋子里装着小孩玩具、头花、一点针线,一把剪刀(剪刀三姑留做纪念了)。我的爷爷奶奶一辈子的遗产,就是一把旧式铁打的很粗糙的剪刀,他们的7个儿女却能团结互助友爱,没有婆媳矛盾,没有妯娌不和,姑嫂不敬。我想:这就是善良的祖辈留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和没有利益纠结海阔天宽的浓浓亲情,我们这些孙子外孙们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能不上进努力吗?有一次我回家,看见我的妈妈正在看我的奶奶一张穿着深蓝色上衣,头罩白色毛巾,满脸刻着沧桑岁月的老照片,还说越看你的奶奶越像现在的大明星,听得我眼泪汪汪。妈妈一直在说爷爷奶奶的一生的不容易,吃的苦多,受的罪多。好佩服我的妈妈一直在全力支持爸爸做一个好领导、好儿子、好父亲......,妈妈的包容、大度、无我、勤劳、善良,需要我用一生来学习的呀!<br> <b>如今一转眼的功夫</b>,我的父亲已经83虚岁了,母亲也79虚岁了,看着父亲挺拔的身板儿,母亲得体的穿着,自己把老年生活打理的有条不紊,不让我和弟弟操一点心,领着他们的狗儿小宝,在小区里聊着天散着步,我感觉真的好幸福,也好踏实。<br> <b>我们家从一家四口</b>,变成现在十二口人,父亲很自豪。说他很满足,他的一双儿女,工作出色,社会口碑极好,孝顺又体贴,从不给他们老俩口增加任何心理负担,孙子外孙小家庭和谐美满,重孙子活泼可爱,他的心很圆满。<br> <b>我爱我家,那里有我牵挂的父母,有我父母满眼的慈爱,还有我父母不忘的叮咛和嘱托,开门回家那是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爱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b><br> <b>我爱我家,爱我们赵家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因我们努力,我们团结,我们奋斗,我们会强大并且自信而从容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告慰我们仙逝的挚爱亲人,生生不息的赵家后代,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11月18日晚修改</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照片展示:</b></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父亲年轻时</b></div><div>(父亲的性格包容性和沟通能力极强,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在轻描淡写的情况下就把家里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工作方法踏实稳健,既有担当又不越位,能够在云淡风轻中做好任何事情)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亲光荣在党50年</b></div><div>(这是2021年巴市农牧局颁发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的留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母亲年轻时</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妈妈非常精明能干,曾经当过学校教师,当过巴盟原种繁殖场和巴盟农管局机关干部)</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轻漂亮的妈妈</b></div><div>(妈妈在农管局影剧院前的留影。妈妈为了照顾年幼的小孙女和81岁高龄的奶奶,正在年富力强的年龄不得不提前退休回家)</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晚年的妈妈</b></div><div>(妈妈的包容、大度、无我、勤劳、善良,需要我用一生来学习)</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爸爸和妈妈在一起</b></div><div>(父母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彼此之间总是互相尊重恩爱如初。下照1是父亲和母亲1980年代在农管局办公楼前留影;下照2是父母在—公园的留影;下照3是父母第一次亲密无间的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童年时唯一的全家福</b></div><div>(此照可能摄于1970年前后。后排是爸爸和妈妈;前排是我和弟弟东东)</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母与作者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台湾阿里山留影</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文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作者赵建婷简介</b></h1><p class="ql-block"><b> 赵建婷,</b>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五原县民族社永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会计师职称。</p><p class="ql-block"><b> 1965年—1978年</b>,在家乡度过她的童年并就读于永星大队小学;后随父母在巴盟头道桥原种场黄河中学学习,中学毕业。</p><p class="ql-block"><b> 1981—1989年</b>,曾经先后就读毕业于内蒙古临河农业干部培训学校农学专业、内蒙古巴盟财贸学校会计专业、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审计专业。</p><p class="ql-block"> <b>1980年7月参加工作</b>,曾经先后在内蒙古农业系统巴彦淖尔盟果树场、水产管理站、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项目办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并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b>在工作期间,</b>她曾多次荣获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市)农牧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业务标兵等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b>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和小家庭。</b></p><p class="ql-block"> <b> 照片展示:</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赵建婷</b></div><div>(下照1是赵建婷职业照;下照2是赵建婷在办公室)</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休闲旅游照</b></div><div>(下照1、5是作者的微信头像;下照3是作者在江西婺源游览)</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赵建婷夫妇旅游合影</b></p><p class="ql-block">(下照1、2、5是在海南省三亚市游览;下照3、4是在江西省三清山游览)</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与小孙子在一起</b></div><div>(您瞧瞧,她的小孙子非常聪明伶俐、天真烂漫,她把小孙子视作心肝宝贝。受到她的感染,我也非常喜欢她这个可爱的小孙子)</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小家庭全家福</b></div><div>(赵建婷夫妇与儿子儿媳孙子的合影)</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小家庭旅游合影</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与闺蜜游玩</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与家人亲戚</b></div><div>(2024年3月5日在珠海日月贝前留影,左起:赵建婷儿媳妇的父亲仲永明,丈夫王建民,大姑姐王建平,作者赵建婷)</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退休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和单位同事合影</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b>本美篇编辑者阎培忠<br></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985年在湖南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学习时的留影)<br></h3> <b>  祝愿所有赵氏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健康快乐!!!<br> 祝愿看到本美篇的所有人士,吉祥如意,幸福快乐,健康长寿!!!<br> 祝愿我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兴旺发达,国强民富,繁荣昌盛!!!</b><br>(本美篇目前属于未完成作品。)<br><br><h1><b>照片和图片:绝大多数是赵建婷提供<br></b><b>文字及编辑:大龙</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请您继续阅读赵建婷同志的下列相关文章:</b></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59erlrz?share_depth=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9erlr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我的爷爷奶奶</a></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5enbmau?share_depth=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enbmau?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赵家二姑和她的子孙后代</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