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安顿自己的生命,从上课开始 书摘

<p class="ql-block">早晨读一篇文章,读得我心有感。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浙江语文届的泰斗杨明明对他说过一句话:上课就是养生。</p><p class="ql-block">不是所有的上课都是养生,有时候上课是折寿。那种顾忌丛丛,那种患得患失,那种心浮于外的上课,就是折寿。</p><p class="ql-block">王老师讲述了他的一次课堂,说“老师们,这才叫上课,这才叫养生。那一刻我完全在天堂当中,那一刻我完全在体验和经历着一次又一次学习的高峰、教学的高峰。因为那一刻,我完全投入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投入而专注,因为专注而忘我,因为忘我而有灵感会随时降临到我的头上,因为我的心充满着心流。</p><p class="ql-block">上课的时候,您得凝思,您得澄虑,您得打消所有的念头。你把整个身心都放入到教学当中去,你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敞开了,你沉浸在课堂教学之中,你的生命全然打开的,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有养生的价值和意义。专注、投入、忘我、心流,这是最基础的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上课能技近乎道,就是养生。”“上课能慈悲为怀,就是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在那一刻,不光孩子们照见了自己。在那一刻,作为老师,我通过孩子、通过文本、通过纳兰更照见了自己。在那一刻,整个课就是生命的一个场域,整个生命的场域就是“我”的放大和呈现——课堂里面除了“我”什么都没有。只要你体悟到这种境界,你已经体悟到了“道”。到了这样的境界还能不养生吗?</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慈悲?慈悲不是同情,慈悲不是怜悯,慈悲更不是施舍。我以为真正的慈悲心,就是看到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是光。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光,看到孩子有光,只要你能看见孩子身上的光,孩子自然就能发光,而且能够发得璀璨、发得耀眼。而当孩子的光因为某些原因遮蔽、黯淡的时候,你用你的光去照一照他,去温暖一下他,使他真正发光,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当一个老师能够进入到这样的场域和境界之中的时候,能不养生吗?</p><p class="ql-block">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课堂就是道场。因为老师要“看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修炼,需要修行,需要不断“去蔽”,在不断地“去蔽”的过程当中,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在自己成长的过程当中,你才可能真正地看见孩子、成就孩子,最终成就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倬云先生说:“教育不只是谋生技能,您有没有想到安顿自己?”</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心里只有学生,我佩服你道德高尚,但是我同情你忘了自己。所有的教育最后必须回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停留在学生身上。只有真正回到自己的身上,问一问自己:这样的教育能够安顿我的灵魂吗?如果这样的课堂能够安顿你的灵魂,不就是养生吗?安顿自己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从上课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总结:我看了,课上好了就是养生。所谓上好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可能还是课堂上有创造,有惊喜,有新发现,有特别感悟,有灵光乍现,有学生被你点燃,你被学生点燃,有慈悲,有心流……我想到了很多:这两天我应小何之邀读《正念》,我觉做什么事处在正念状态下就是养生;与好朋友一起聊天、散步就是养生;与同频的人交流沟通唠嗑就是养生……由此看来,养生不仅是到养生馆泡脚推拿,吃养生餐,喝养生饮料,关键在于心里感受,内心平气和愉悦,干活也能养生,工作也能养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