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至新疆休闲自驾之旅∽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宁)

旭日之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5A景区),位于有着“塞上明珠”之称的宁夏回族之乡吴忠市。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素有“黄河小三峡”之称。景区内的青铜峡拦河大坝、大禹文化园、十里长峡、一百零八塔、牛首山西寺等众多景点座落在黄河两岸,集中展现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以及塞上江南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牌楼</p> <p class="ql-block">  九渠广场由九龙戏珠和九龙图腾柱组成,是黄河大峡谷景区入口的标志性建筑。九龙戏珠为铜质雕塑,寓意青铜峡有着九大干渠,将九大干渠比喻为九龙,把青铜峡水利枢纽比喻明珠,成就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景。九龙图腾柱为汉白玉雕刻石柱,<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石刻九柱的形式分别展现了青铜峡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的历程,对于青铜峡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个雕塑作品,更是青铜峡风貌的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观光车路线图和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黄河上游建立的最早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被誉为“塞上明珠”。水电站位于峡谷出口处,年均发电量可观,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水电基地之一。 </p><p class="ql-block"> 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之首汇集于青铜峡,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实施自流灌溉,极大地推动了宁夏工农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宁夏川”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前往观光天桥途中,道路两侧树干上雕刻的各种鸟,非常逼真。</p> <p class="ql-block">  观景天桥前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登上观景天桥可以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色,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自然之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观的景色而得名“黄河之水天上来”。</span></p> <p class="ql-block">  秦王古渡亭廊‌,据传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到这里的秦王设立的渡口,因此得名秦王古渡。亭廊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息和欣赏黄河美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选乘船游览观光十里长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十里长峡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是整段大峡谷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处处有景,景景相连。因而被誉为“十里长峡,黄河之魂”。</p> <p class="ql-block">  大禹文化园背倚青山,面临黄河,山水相依,景色壮丽。</p> <p class="ql-block">  大禹文化园的标志性建筑,高36米的青铜大禹雕塑,雕塑中的大禹形象朴实庄重,左手执长柄锸,右手指向前方,脚下盘旋着一条长龙,象征着他降伏蛟龙、治理洪水的伟大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 游船上拍摄的大禹文化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大禹文化园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东岸,建筑形式为汉代殿宇风格。总体布局分为“一核”“一轴”、“两翼”。“一核”为水路交通转换核;“一轴”为建筑景观中轴线,这一轴线上建有码头、广场、牌楼、入口大门、钟楼、鼓楼、明堂、大殿;“两翼”作为主轴上建筑与文化延伸及视觉延伸,建有河图洛书、九州苑、大禹像。禹王殿是大禹文化园的主建筑,主要展示大禹治水的历史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用小篆书写“大禹文化园”五个大字的牌楼,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其建筑布局细腻,结构紧凑,形式多样,远看巍峨壮观,近看玲珑剔透。</span></p> <p class="ql-block">  钟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钟楼里的大钟,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古时有晨钟暮鼓之说,古人划分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时辰,城楼报时敲钟击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鼓楼</p> <p class="ql-block">  明堂又称天官,是古代最高等级,最隆重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明堂中间为方殿圆顶建筑,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思想理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堂象征着天地之间的通达,寓意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与沟通‌。</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建筑中,鼓常常被用作装饰和象征性的元素,尤其是在明堂这样的重要建筑中。鼓的摆放不仅增加了建筑的庄重感,还象征着古代礼仪和权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大殿‌,大禹文化园的核心建筑之一,位于建筑景观中轴线上,整体建筑风格为仿汉代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殿的顶部是九龙盘旋的藻井,彰显出大禹崇高的地位,大殿下层两边还有两尊青铜镇水兽,分别刻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大殿中间是一尊高18米的大禹坐像,大禹手持金耒,头顶金冠,底座以青铜铸造。</span></p> <p class="ql-block">  禹,史称大禹,禹帝,夏朝奠基者。他是中国上古传说时期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其最卓越的功绩,就是治理洪水并划定中国九州版图<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烽火台,是古代传递军情的重要设施,一旦发现敌情,守卒们会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迅速传递信息给远方的守军。</span></p> <p class="ql-block">  ▼ 站在烽火台上拍摄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九州苑由九只镂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组成,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令九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并将九州的名山大川以及奇异风物刻在九鼎之上,以一鼎来象征一州,九鼎集于王城,九鼎也就成为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p> <p class="ql-block">  在大禹文化园内拍摄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  乘船离开大禹文化园,前往一百零八塔。</p> <p class="ql-block">  一百零八塔是由108座古塔组成的千年古塔群,因塔数108故而得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大型古塔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慈祥母亲河,佛祖百塔林。青铜峡108塔始建于西夏时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喇嘛塔群。</p> <p class="ql-block">  一百零八塔整体呈等腰三角形,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它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历史和深远的传统文化闻名遐迩,屹立于世界众塔之中。</p> <p class="ql-block">  塔群坐落于黄河岸边,坐西面东,依山傍水,<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以</span>消除人生烦恼和灾难、祈求平安与幸福为寓意的藏传佛教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西寺,位于一百零八塔的右侧。正在维修,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  荷花阁,位于一百零八塔的左前方。</p> <p class="ql-block">  ▲ 塔林博览馆,位于一百零八塔的左侧,我们没有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 一百零八塔牌楼,我们由此走出,前往宁夏黄河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  ▲ 在宁夏黄河第一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  ▲ 在宁夏黄河第一桥上拍摄的中国水文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