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与历史对话

陆廷荣

<p class="ql-block">  虎丘,一座承载着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的名胜古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退休前,我因工作关系曾多次去过苏州,只有一次匆匆地游览了虎丘,基本没留下太深的印象。这次我们十多位老年好友游苏州,又一次去了虎丘,感觉与上次大不一样。一是这次是在苏州深度游,每个景点都不慌不忙、轻松深入地游览;二是苏州大学旅游系毕业的导游小范非常优秀,她知识渊博,口齿清晰,每个景点都讲解得出神入化,连过往的其他游客都被她吸引加入到我们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范导的引领下走进虎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古朴的山门,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山门上的对联,笔锋遒劲,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p> <p class="ql-block">  走在上山石径路上,整体感觉虎丘的风景优美,山色迷人。前山气势雄浑,四面岗岭,山径石壁竖立,绝岩耸壑可见。后山古树参天,空濛浩渺。</p> <p class="ql-block">  古传虎丘有十八景,这里的一水一石都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虎丘,山高仅34.3米,远望是“平田一丘”,然而,当步入山门,举目四望,便觉悠悠青山林木苍翠。古时白居易开凿的山塘河,凿通了山麓,引水山下,使虎丘绿水回环。古人形容虎丘“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的确是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走过海涌桥,便是二山门,俗称断梁殿,为元代建筑遗存,殿中正梁由两段圆木接合,结构巧妙。二山门左侧是有小园林之胜的拥翠山庄,右侧是集盆景山石于一处的万景山庄。过二山门,循着石径登山,一路有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  过了这段山路,眼前豁然开朗,景色壮丽,这里是虎丘主景所在。当中一片平坦如砥的盘石,仿佛削刻而成,占地数亩,名千人石。相传梁代高僧生公在此讲经说法,列坐千人。东北有白莲池,池中有一块石头叫点头石。相传生公说法时,池生千叶莲花,石头也轻轻点头。另一传说是,吴王阖闾在此筑墓,恐工匠泄漏机密,将上千工匠诱骗至此饮酒庆功,全部杀死灭口,血渗入石中,渍成暗紫色斑驳影痕,日久不褪,阴雨天更显殷红之色。后人为悼念死者而称千人石。</p> <p class="ql-block">  千人石之北,在“别有洞天”月洞门内,即是著名的剑池。门旁“虎丘剑池”四个字传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洞内石崖左壁上篆文“剑池”两字,传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義之所书,右壁“风壑云泉”四个字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洞内两片陡削的石崖拔地而起,高有数丈。据说,阖闾墓就筑在下面。传说秦始皇和孙权曾先后下令发掘,毫无所得,凿处遂成深涧,变成了狭长的池子,故名剑池。1955年人民政府整理剑池,清除淤泥,果见池北底头有石隙,穴北有大青石板叠砌封闭。吴王墓是否真的在其中,尚是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  绕千人石往东,循石级上山,便是云岩禅寺的大殿,周围有悟石轩、平远堂等殿宇建筑,清初康熙皇帝南巡,这里曾当过行宫。</p> <p class="ql-block">  千人石西部,还有冷香阁、第三泉等古迹。第三泉,相传为唐代陆羽品定,故又名陆羽井,旁边崖壁上镌有“第三泉”大字。</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便是那高高耸立、闻名遐迩的虎丘塔。虎丘塔原名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虽屡遭火烧,顶部和各层木檐均遭破坏,但砖砌塔身犹在,只是向北倾斜了。所以人们称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同时把虎丘塔比做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成为了苏州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这座塔历经风雨,依旧屹立不倒,它的每一块砖石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塔身虽微微倾斜,却更显其坚韧不拔的精神。站在塔下,仰望这座古老的建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它不仅是虎丘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塔影之下,便是一幅绚烂的风景。红枫树,银杏黄,还有浓浓淡淡的绿色,相互映衬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近看是山,远看是景。山上山下美成一片。</p> <p class="ql-block">  我第二次游览虎丘,感触颇深:虎丘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这里,使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这次游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虎丘,这座时光的守望者,它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静静地守望着未来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