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门山,武陵山脉南缘。景区总面积25.平方千米,可利用的森林旅游面积4.694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主要为喀斯特地貌,海拔为1518.6米,原始次生林覆盖率达90%,种质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天门洞开、天界佛国、碧野瑶台、觅仙奇境四大景区组成,内有鬼谷洞、天门洞、上天梯等自然景观与天门山寺、捭阖、天门书院等人文景观,共计50余处。还包含有天门吐雾、雾凇等时令景观。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包含有佛教文化、传说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部分。1992年,成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评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因是传说中赤松子,隐居之处,故又名赤松山。三国吴263年,传说嵩梁山高约千米的地方出现了天门洞,吴帝孙休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嵩梁山因此改名为天门山。</p><p class="ql-block"> 天门洞开景区:上天梯、天门洞等。尤以天门山山体中部,海拔1260米的绝壁之上的天门洞为奇:是台地边缘的一个巨型高位穿山溶洞,属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世界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天门洞为南北对穿,穿洞规模世界第一,南北两面数十千米内可见,门高131.5米,宽20—37米,纵深100余米,终年云雾缭绕。因风力作用,常有云雾从洞内穿过,或有霞光穿洞而出,形成天门吐雾景象。更有“天门霞光”“天帚低垂”“梅花飘雨”“天门飞瀑”景观。元代著名诗人张兑曾经著诗曰:“天门洞开云雾通,江东峨眉皆下风”。</p><p class="ql-block"> 碧野瑶台景区之木石之恋,位于碧野瑶台景区的最南。地处山顶东线中段。一株两人合抱,高约30米,枝叶繁茂的大榉[jǔ]树,长在高约2.5米,直径4米的一块大石上,树依石而生,石抱树而立,由此得名“木石之恋”,象征爱情。陈美胜先生游此咏《木石之恋》诗曰:“柜榔合拱枝叶稠,石隙盘根八百秋。暖气催生生恋意,虽非鸾凤亦风流”。</p><p class="ql-block"> 南俯视天门景点位于木石之恋的北侧,为一观景台,能完整俯瞰天门洞的景色。向外望去,两面绝壁陡峭。观景台旁边的石碑上刻着“南门通天,奇石俯瞰峰十六”,与北俯视天门的下联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灵泉位于南俯视天门北侧,地处天门山顶以东,又被当地人称为“神泉”。据传,灵泉之水从山顶左侧岩石缝隙内涌出,注入水池,水满后溢入斜沟,顺沟飞落在天门洞口,形成“梅花雨”,长年不涸,清凉甘甜。此泉水相传有八功,为“一清、二凉、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饥、八不渴”,所以称为“灵泉”。此外,1975年8月在灵泉院出土一柄龙首带铭文七星宝剑,经鉴定,为唐代天门山道人铸造的镇山之宝,同时出土四尊唐代铜制观音像,与七星宝剑同属国家二级文物。现在的灵泉院为原址重建。</p><p class="ql-block"> 云梦仙顶在灵泉北方,位于天门最高峰,为天门山十六峰之一,是一座天然瞭望台,三面绝壁。云梦仙顶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此处视野较好,登临云梦绝顶可见邻近县,远眺张家界市。观“天门日出”“丹灶浮烟”“雾海莲台”“天门喷云”奇景。</p><p class="ql-block"> 北俯视天门北邻云梦仙顶位于此观景台能完整俯瞰天门洞的景色。北俯视天门和南俯视天门相互对峙,在北俯视天门观景点处南侧有一块石碑,上刻“洞擎北斗,神树秀挺界三千”,其为南俯视天门景点的下联,寓意天门洞福地。观景台护栏外有一棵已有上百年历史的鹅耳枥树,清瘦挺拔,为传说中的“神树”,与南俯视天门的动石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觅仙奇境景区,凌霄台位于位于觅仙奇境景区南部,索道上站往西,为西线核心景点。在海拔1470米处,有一观景台,建筑结构为木质,分三层,其地势较高,视野辽阔,位于此处能够完整观赏周围景色。当水汽充足时,云雾缭绕于此,因此得名“凌霄台”。</p><p class="ql-block"> 天界佛国景区,天门山寺,位于天门山顶,始建于唐代。历经儒道佛三教,最终天门山寺演变成了正规的佛寺,明代的时候最为兴盛。据载,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历时163年,共修葺[7次,是湘西佛教中心和湖南省境内海拔最高的佛教建筑群。寺内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及其两大弟子目犍连和舍利佛的真身舍利,是全世界安奉有佛祖舍利的五座寺庙之一,为湘西地区的佛教中心。重建后的天门山寺占地2万余平方米,是湖南省境内海拔最高的佛寺。佛教界人士专程前往尼泊尔中华寺迎请回一枚珍贵的释迦牟尼佛舍利,释迦牟尼两大弟子目犍连和舍利佛的两枚舍利也一并安奉在了天门山寺。</p><p class="ql-block"> 时令观景,天门吐雾,出现在春秋两季,吐雾时丝缕的云雾从天门洞两侧缓缓滑入洞内,逐渐聚集,一定程度时所有云雾便从天门洞中一次性“吐”出,形成一条雪白“云龙”,将天门洞下方上天梯包裹为名副其实的“天梯”。景观对气象条件要求极高,需要同时满足有局部对流天气过程,云雾水汽集中等条件才有可能出现;</p><p class="ql-block"> 云海,在鬼谷栈道能够完整观赏天门山云海。该云海由低云、地面雾、水蒸气聚集形成,主要受地形热力作用和风向变化影响。</p><p class="ql-block"> 雪原雾凇,天门山冬季积雪期长,每年积雪从12月上旬到3月下旬,积雪日达120天左右。特殊天气条件下,天门山上还会出现北方严冬季节才可能见到的雨淞、雾淞景观。通过附着于地面物体,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形成雾凇。悬崖绝壁、冰瀑、冰挂、冰花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天门翻水,是指在海拔1500米的天门洞左侧绝壁,于大旱季节却出现洪水怒泻的奇观。每隔10年左右的夏季,将会出现洪水从山顶边缘的溶洞中冒出,飞流直下,落差有200多米,持续时间15至45分钟。天门翻水”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地质地貌、气候因素是影响天门翻水的先决条件,而太阳活动,特别是太阳黑子的活动是影响天门翻水主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历史人物:周朴,五代后晋时期,处士周朴见藩镇割据,朝廷腐败,遂登上天门山灵泉院拜佛参禅。后来,周朴隐居天门山,赋诗弹琴,留有《天门南楼》诗二首和《吊李群玉》等名诗。故《万历慈利县志》载:“(后)晋周朴隐居天门山,以耕读自娱。屡征不起,所著有《灵泉诗集》行于世。周朴死后葬在天门山南麓,石砌古墓至今仍存。 </p><p class="ql-block"> 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今鹤壁市淇县)人,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曾一度归隐天门山,“采百花为食,极山林之乐。”他所著《鬼谷子又称《捭阖策》,从衣、食、住、行、医到治国外交、兵书战策、养生教子,诸多理论登峰造极。如今鬼谷洞口上方依然可见木头上镌刻的《捭阖策》。传说鬼谷子在天门山顶东段峭壁上的方形洞口中,隐居兼修武功,洞得名鬼谷洞,是天门山十六洞里最为著名的洞。《直隶澧州志》载:“鬼谷子。隐居天门山学《易》。石室幽邃,下有清流。今石壁上有甲子篆文。</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典故传说,如:天门洞开、鬼谷显影、野拂藏宝、天门转向、天门瑞兽、秦始皇赶山填海等传说。相传,秦始皇到蜀地时,想要将此处的山拿去填平东海。于是用神鞭将峨眉山劈为两半,并沿蜀道将山向东海赶去。秦始皇赶山到张家界地区后小憩,休息时神鞭被偷,于是山变成了武陵山脉。峨眉山的半个金顶变成了天门山的云梦仙顶。</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一座神奇而神秘的圣山,高耸入云,云雾如带般缠绕山间,宏伟壮观之景令人心醉。奇峰突起,似利剑直插云霄;山势壮阔险峻,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左右山脉绵延不绝,前方山峰亘古不变,山峰间怪石嶙峋,构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站在山巅,海拔 1500 米的高度让你俯瞰整个山脉,领略那绝美的壮观画卷。而且,天门山的景色随四季更替而变幻,春有山花烂漫,夏是绿树成荫,秋时层林尽染,冬则被雪花覆盖,宛如梦幻仙境。我们踏入天门山,仿佛步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那玄朗如门的洞口,氤氲蒸腾,似是通往天界的门户,时有云雾在洞中吐纳翻涌,霞光不时乍现,宛如幻境。登临此地,仿佛走出了尘世,磴道盘绕于虚空之中,让人在惊叹造化神奇的同时,也深深沉醉于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的“眼睛潭”,犹如上天遗落的一颗明珠。潭水清澈,形貌极似人眼睛的样子,椭圆形的潭边,几块乱石堆成的模样恰似人眼睛边不规则的鱼尾纹,如此巧妙的搭配,构成了天门山这一汪水灵灵的大眼睛,灵动而迷人。天门山,像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杰作。这里的每一座山峰、每一处景色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全世界最长的观光索道,带你穿梭于云端,俯瞰那千峰穿云、松杉葱茏的壮丽景致;鬼谷栈道、玻璃栈道,让你在惊险刺激中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还有那狐仙的仙居,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神奇的张家界,最美的天门山,真乃人间仙境。它时而云雾缭绕,如轻纱拂面,让山峰若隐若现,增添了无尽的神秘与浪漫;时而阳光洒落,将山峦、树木、花草照耀得熠熠生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一个来了就不愿走的城市,它的美景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诗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洞开云气通,江东峨眉皆下风”。又云:“峭壁奇峰入九穹,浮云几度隐归鸿。天门玉垒人惊叹,好个琼台鬼斧工。”</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