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山水行散记之九——潜口民宅

蓼花河人

<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下午2:20,来到潜口民宅景区。</p><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边的简介中得知,潜口民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山麓,由明代民居建筑群(明园)和清代民居建筑群(清园)组成。按照“整体搬迁、集中保护”的原则,将原散落于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建筑进行拆迁复原、集中保护,荟萃了明清最具经典的民居、祠堂、牌坊、戏台、路亭、拱桥等24处古建筑,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艺术的活专著”。著名古建筑专家、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曰:“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据说,“潜口”的得名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与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有关。‌陶渊明,名潜,曾在此隐居,并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后人把此地称为“潜口”。</p> <p class="ql-block">  踏入“潜口民宅”的清园,仿佛穿越到了旧时光。</p><p class="ql-block"> 入口处的诚仁堂,是清代徽商富豪金氏兄弟的住宅,石库门、马头墙、白墙黛瓦,典型的清代徽派建筑。义仁堂,又称程家祠堂,该祠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三间两进,其精巧的布局和独特的装饰,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与智慧。</p><p class="ql-block"> 前行便至古戏台,戏台是当地洪氏家族所建,是清代后期砖木结构两层建筑,底层是供戏班住人或存放道具、行头的仓库,二层为戏台。这里曾是无数精彩戏曲上演的地方,虽如今已不见当年的热闹景象,但站在台下,仍能想象出当年锣鼓喧天、演员们粉墨登场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此外,清园内还有前店后坊的“万盛记”、有在民居侧旁设置私塾的“汪顺昌宅”、有普通百姓的住宅“洪宅”、有官宦的住宅“畊礼堂”、还有清末地主的住宅“程培本堂”、有徽州唯一留存的“收租房”。这些不同阶层、不同用途的建筑各具特色,置身其中,聆听讲解,可以更直观了解清代徽派建筑特点和民间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从清园边门出,沿水香园旁的道路北行,不远处就是明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明园,跨过荫秀桥,左转,沿石板路上坡,迎面一高大的石牌坊,便是方氏宗祠坊。这座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52~1566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了一个"魁星点斗"的图案,牌坊背面刻的是月宫桂树图。这是立牌坊的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  迂回登山,善化亭映入眼帘。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亭名“善化”取自“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子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上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亭内花岗石铺地,两旁装置花岗岩长条石凳,可供行人歇脚憩息。</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乐善堂庄严肃穆,作为旧时祭祖和供老人娱乐、议事的场所,这里承载着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司谏第是明中叶早期的砖木结构厅堂,系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其建筑风格独特,木构架用材宏大,雕刻精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方观田宅为明代中期普通住宅,结构紧凑朴实,体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而方文泰宅则是明代中后期的砖木结构民居,装修讲究,栏杆、柱础等细节之处都展现了当时的高超工艺和富裕人家的生活品味.。</p><p class="ql-block"> 潜口民宅的每一处建筑都像是一本生动的历史书,记录着过往的岁月和生活。在这里游览,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还能深入了解徽州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浅口民宅,值得细品。</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