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相》解构

草原之鹰

图文编:草原之鹰<div><br><div>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div></div> <p class="ql-block">  作者:美-约瑟夫·斯帝格利茨(Joseph E . Stiglitz)</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出版于2020年6月,美国人自己写的——美国真相。深度剖习了美式资本深陷迷途的原因,以及对策:论重构美式政治与经济制度,才可能开启美国未来之路。</p> <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受“读一本自己所不了解的书”观念影响,选了这本书——<b>《美国真相》</b>。而“美国真相”这个话题也正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也恰恰是自己不太了解的。翻开封面,只见:</p> <p class="ql-block"><b> “资本的利益高于一切….”</b></p><p class="ql-block"><b> “一美元一票”才是当下美国的真正价值观….</b></p><p class="ql-block"><b> 美国梦正在破碎…</b></p><p class="ql-block"><b> 美国人正在失去自己的储蓄与住房….</b></p><p class="ql-block"><b> 社会不平等加剧….</b></p><p class="ql-block"><b> 中产阶级正在走向消亡….</b></p><p class="ql-block"><b> 阶层固化将成为美国的新常态….</b></p><p class="ql-block"><b> 新自由主义经济….</b></p><p class="ql-block"><b> “民主自由”已经变成了少数人的纸牌屋游戏…</b></p><p class="ql-block"><b> “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究竟是在鼓励创新还是在扼杀创新….”</b></p><p class="ql-block"><b> “全球化”美式应对失策?</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由此开始了比较艰难的读书之旅。</p> (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20天的时间总算翻完此书。这是一本经济类的书,有许多对我来说是新名词的东西,也有许多引人思考的地方,读来颇有些费力,如什么:“<b>供给经济学</b>”、“<b>涓滴效应</b>”、“<b>凯恩斯主义经济学</b>”、“<b>政治犬儒主义</b>”、“<b>累退税制</b>”?“<b>旋转门</b>”、<b>美国大法官终身制</b>?等等概念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读、一边查阅百度,或者查阅书中注解。好比老外学中文,如不懂“疱丁解牛”、也不知道什么是“舜发于畎亩间”等,是学不透中文的。</p><p class="ql-block"> 读完此书,最大收获是能让人进一步地了解些许真实的美国社会、美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已经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多了解,读透他,看清他的本来面目总没有坏处。</p><p class="ql-block"> 中美彼此远隔太平洋、语言又不通,怎么了解?虽然网络上有很各式各类的评说,但总有些虚幻飘渺。而让美国人自己剖习自己,好比是读一本美式的——“丑陋的美国人”,过中把脉会准确、透彻得多。</p><p class="ql-block"> 世界为什么这么乱?战争为什么总是不断?</p> (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读完此书,结合当今世界局势,自然会找到一些答案。</p><p class="ql-block">  比如在知识产权领域,<b>TRIPS协定不承认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问题;种族、性别、工资歧视严重老问题;新的利益分配不公、金钱深度绑架政治、财富差距越来越大问题;教育产业化、社会阶层固化、国家空心化问题;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大众卫生健康难保障问题;网络、媒体垄断、超级财伐垄断加剧</b>问题…….噢“<b>1%的美国</b>”,问题够多的了。</p><p class="ql-block"> 美国社会已经分裂,或许正在加速</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是提供的负面信息,但此书作者却是站在正面来写的。并争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了答案,自救之道。不深刻自剖、不唤醒沉睡中的美国人,这些所谓的良方又怎么会起作用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犹好比当年的鲁迅先生在“呐喊”。</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这世界真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还真有些奇特,此书作者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美政府高层、美几大重要金融机构都曾担任要职,在金融界是很有分量和发言权的。当然,他给美昂开出的所谓“解药”却也未必当真有效,这里就懒得评述了。</p><p class="ql-block"> 此书同时还有几点值得学习借鉴:</p><p class="ql-block"> 1、作者在文章最后,用了整整8页的篇幅,来感谢所有给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各色人员及机构。这名单太长了,超出我们的常规习惯。这也变像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书中观点应是集百家之长,而并非简单的一家之言,应当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及代表性。其二,如此看来编写此书,作者的成分又到底算几成呢?不得不疑。</p><p class="ql-block"> 2、本书有大量的注解备注,或数据引用依据来源,以备读者查询、深度了解。比如特朗普的某项减税政策注解、某年某月失业率数据对比及来源等等。这种注解写作方式在学术论文中应用普遍,在西方文献中应用得比较多,值得我们借鉴。</p><p class="ql-block"> 这样也省去了在正文中反复注译的麻烦或不必要的赘述,也增强了数据或名词的真实性和可采纳性,正文也变得简捷、干净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3、作者在文章开头,以时间为序,简要的略写自已的人生经历,其中也有倒述、穿插运用,简单几笔,突出重点或关键事件、节点,看似无意之笔,却逻辑清晰,思路分明,一下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此种手法还是很有语言文学功底的,并非纯粹的、枯燥无味的一本经济专著。</p><p class="ql-block"> 文章结尾,《美国的复兴》(第11章),开篇就直接引用美国自由女神像上的注释诗——<b>“我站在金门口</b>……”,(只记得这一句,)多么奇妙!也正符合内容主题,积极向上,展望未来,多好的美国(<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人</span>)梦,一个淘金者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以文学手法来写经济问题,让非专业人士也读来津津有味,好、妙,高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1.29</p><p class="ql-block"> <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