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伤痕与民族的记忆 一一圆明园游记

郭林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的伤痕与民族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圆明园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 郭林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 郭林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圆明园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曾经辉煌灿烂的时代,又仿佛目睹了一场残酷的灾难,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与痛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游的线路及景点</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圆明园的主路前行,仿佛在追寻历史的足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圆明园的大门,那庄重而威严的气势,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荣耀。大门之上,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彰显着皇家的气派与奢华。走进大门,一片广阔的湖泊展现在眼前,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建筑和树木。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沿着湖边漫步,我来到了著名的“大水法”遗址。这是圆明园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洋建筑之一,曾经以其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于世。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沧桑。看着那残缺的石柱和坍塌的喷泉,我仿佛看到了英法联军肆意践踏这片土地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长春园”。这里曾经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园林之一,有着许多精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然而,如今这里也只剩下一片废墟,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在废墟中,我看到了一些被遗忘的石碑和雕塑,它们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其中,有一块石碑上刻着“乾隆御笔”四个字,让我不禁想起了乾隆皇帝在这里的奢华生活和对园林艺术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来到了“绮春园”。这里是圆明园中最后建成的一个园林,也是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一个园林。在废墟中,我看到了一些残留的石桥和亭子,它们依然保留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虽然这里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美丽与宁静。在石桥上漫步,看着桥下的流水,仿佛回到了江南水乡的怀抱,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历史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康熙皇帝为了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建造一座园林,便下令在海淀一带修建了圆明园。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使其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皇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即位后,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使其成为了一座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在乾隆年间,圆明园中先后建成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的格局。圆明三园占地面积达三千五百余亩,建筑面积达十六万平方米,有着一百五十余景,被誉为“万园之园”。</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园林的美学境界和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造园艺术。园内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宫殿、楼阁、亭台、水榭等,建筑材料也十分考究,有玉石、琉璃、青铜等。园内的园林景观更是美不胜收,有湖泊、溪流、山丘、森林等,园林布局也十分巧妙,有对称式、自由式等。</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座曾经辉煌灿烂的皇家园林却在 1860 年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当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被纵火焚烧。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文物被烧毁殆尽,只剩下一片废墟。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走了无数的文物和财宝,其中包括《四库全书》、《女史箴图》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被掠夺到国外,至今仍有许多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 1900 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遭到破坏。在这次入侵中,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文物被进一步毁坏,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掠夺到国外。此后,圆明园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进行保护和整修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圆明园的历史中,有许多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法联军的暴行。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进行了长达三天的抢劫和破坏,他们将圆明园中的文物和财宝抢劫一空,并将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文物烧毁殆尽。在抢劫过程中,英法联军还对圆明园中的宫女和太监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许多宫女和太监被杀害或虐待致死。这些暴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和残忍。</p><p class="ql-block"> 除了英法联军的暴行外,圆明园的历史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例如,在乾隆年间,圆明园中曾经举办过许多盛大的宴会和庆典,这些宴会和庆典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官员和文人墨客前来参加。在这些宴会和庆典中,乾隆皇帝还会展示他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三、个人感悟</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人民。</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圆明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虽然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中华民族的精神却依然屹立不倒。我们要以圆明园为鉴,不断加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要让圆明园的历史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不断地奋斗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这座曾经辉煌灿烂的皇家园林,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但它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和奋斗。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人民。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圆明园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屈辱事件。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日本侵华,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屈辱。这些屈辱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落后和软弱是导致民族灾难的根源。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人民。</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看到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和残忍。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烧毁了这座世界文化瑰宝,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加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毁灭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虽然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中华民族的精神却依然屹立不倒。我们要以圆明园为鉴,不断加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中,我还看到了许多游客在废墟中拍照留念,他们有的在感慨历史的沧桑,有的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些游客的行为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他们通过参观圆明园,不仅了解了历史,也受到了教育。他们懂得了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也懂得了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人民。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  郭林春,湖南常宁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画家,大学兼职教授,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衡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名联签约画家,中央教育电视台签约画家,画作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p><p class="ql-block"> 曾任衡阳市委编委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局局长,兼陆军衡阳后勤保障旅副政委、上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长篇小说《欲望流年》《碎梦慢养》《青春风暴》《一路奔跑》,中短篇小说集《黑夜与骚动》《绿色热土》,诗歌集《诗漫衡州》《半空中荡秋千》,散文集《乡愁不眠》《河西听风》,电视剧《山里有座山》《天上谣》《走动的斑马线》,戏剧集《追梦》,文学评论集《扶贫题材的史诗性追求》,理论专著《心理素质培育》(合著),作品获省以上及全国征文一、二等奖8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