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绝·登泰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篱秋已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楸果赤颓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进欲西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攀慨叹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甲辰孟冬于泉城)</p> 继《泰山彩行》之后一个多月,终于有机会再次登泰山。<div>这次是彩石溪进,后来知道是准备登顶后彩石溪出,称作“西西线”。但是车送到彩石溪,就已经分了两队:阿辉在即将停车时问“是不是分两队”我一口否了,理由是好久没和烟雨兄一起了。没想到阿辉和叮当还是和我们分开了,原来是叮当约了泰山的一名驴友,阿辉要去陪叮当。</div> 经过骆驼石,去往脐子沟。 冬日,却是秋的气息,偶尔的红叶彩树,是行走的乐趣。 过脐子沟垭口 <p class="ql-block">迷你长生桥,不求永生,但求此生得遇美景,多行山林。</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泰山“阳石”之一。孟子云:“食色性也。”“食”为生命维系提供必需的营养和能量;“色”是繁衍生息的本能需求。“食色”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价值,所以生殖崇拜便不再奇怪。</p><p class="ql-block">同时,人类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合体,“食”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色”是人们对美好精神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所以“食色”实在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也催促着我们吃饱了出来溜达。</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阳石更象是一只登山鳄鱼。</p> <p class="ql-block">“芭蕾之足”。</p> <p class="ql-block">风雪饮酒处,也称七方台,是泰西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p> 泰山阳石之二,这个角度其实挺像一只坐地雄狮。 西风门顶望泰山极顶,还需努力。 下行去风门。 桃石两兄弟合影,好久不见终于再次同行。 三生石,更像是青蛙拜观音。 <p class="ql-block">泰山橡树已经灰头土脸、无精打采了。</p> 过风门回看西风门顶。 东风门顶鹰石 下东风门顶。这像不像是一只佛手? 过雁回峰,往龙角峰垭口。 <p class="ql-block">走在冬日煦暖阳光,踏着橡叶暄软如毯,无声走过,只听到脚下的窸窸窣窣,心情就像天一样晴朗。</p> 森林小径通往老刘家。 <p class="ql-block">本来以为从帽檐山登顶的,烟雨说走泰山西天门,他们两人走在最前,我没跟上,后面是星哥他们五人。</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来到了望府山,问烟雨,说已经不能西天门了,只能望月亭上了。于是下山,跟上芳子姐她们三位女士,可她们不登顶要去大虎峪下了。回来走望月亭,烟雨、王兄两位问我还走不走将山,我感觉体力不足,放弃了。再去追星哥、大山兄两人,西神门才追上。</p> 碧霞祠午餐后登顶。 1545打卡。 <p class="ql-block">68岁大山兄山顶遇到老友。佩服这些老同志们。</p> 下山,准备走台阶红门出。正好阿辉也在,说不定能一起。 过龙门,台阶实在走得太不舒服,遂下到旁侧溪边。 山多高水多高,很少走河道,上次走还是6.1。 快活三里回看南天门,也没多高,怎么这么累呢? <p class="ql-block">中间星哥又回到了台阶,我还在傻等,终于又在中天门汇合!这一天走的,队伍四分五裂啊!</p> <p class="ql-block">阿辉与登顶的叮当、泰安驴友从东御道分道中天门下,一路游荡,告知斗母宫银杏大好,不过她现在已经离开了红门,要去普照寺了。</p> 顺利出山。 <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陪伴,终于又走了一次泰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