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赏秋

群龙玉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秋天,除了赏菊,便是赏叶了,都很高雅。尤其是初秋的银杏叶,淡淡的黄,还透点绿,晶莹剔透。但,随着天气变凉,银杏叶逐渐变成了娇艳诱人的嫩黄,娇嫩的叫人都不觉得是秋了。而进入深秋,则变成了厚重的黄,金黄——满树尽披黄金甲,虽显老诚,但雄壮!尤其是那些千年古寺里的老银杏树,高大威猛,更有气势。</p> ·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初,我到南方玩了些时日,回到北京时,已经错过了欣赏银杏叶的最佳时段,这是在北京五塔寺里,两棵有着6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已经到了满树金甲的最后阶段了,但在古塔的衬映下,仍然漂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五塔寺有点意思,寺门牌坊上写的是“真觉寺”,这是原来的寺名,而门旁挂的单位名称标牌,却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这是现在这里所在单位的名称,这里收藏和展出的有在北京地区收集的石刻艺术品2600多件。而五塔寺这个称呼,则是源于寺内那座金刚宝座塔上的五个小塔而得到的民间俗称,由于这个俗称名起的既形象又上口,反而盖过了它的原寺名和现在的单位正名而得到认可。</p><p class="ql-block">‍ 照片下方的石雕像,就是博物馆里的部分石刻艺术展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路边也有美景,这是我乘坐一路公交车,在途经八宝山到玉泉路公交车站之间的路段所拍到的。这里过去也是一座古寺,这两棵古银杏树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为悼念高僧海云禅师,修建灵福寺时所栽,距今已有700多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变化,古寺消失,但古树仍在。1965年修建地铁一号线时,这两棵古树正好在设计中的玉泉路地铁站出口位置,周总理批示,为保护古树,地铁站位置迁移,从而使古树得以保留。由于市内的气温较高于周边,这株古树的银杏叶正值欣赏佳期,淡绿和嫩黄仍在,树尖上的金叶也仍茂密,一穗穗,沉甸甸的,有如饱满的丰收之稻。</p><p class="ql-block">‍ 看看路上的行车,便知此银杏树有多么高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潭柘寺,北京有记载年份最早的寺院,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是北京早期佛教发祥地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北京最大的皇家寺院之一,所以,该寺中常见有条幅宣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其历史之久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银杏树,被佛界视为“中国的菩提树”, 银杏叶,洁净素雅,有着不受凡尘袭扰的意境。在北京西山的一众古寺中,如大觉寺、戒台寺等,寺寺均有树龄在六七百年,甚至超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这是在潭柘寺,一株有着16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曾经被清朝乾隆皇帝卸封为“帝王树”名号,树高40多米,树径4米有余,高大伟岸。为一睹它的雄姿风彩,年年秋天,引游人无数。可惜今年我去的晚了,树叶已经落了很多,稍显稀疏,但登上高处俯看,仍不失挺拔清秀,王者之势仍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帝王树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与“帝王树”相对的还有一株同样高大的古银杏树,被称为“陪王树”,此树虽稍矮于“帝王树”,但却圆润丰满,风彩多姿,满树鲜艳的黄金叶片正值佳期,就好似恰逢芳龄,容颜不减的后妃一样,在美美的陪伴着她的“帝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更能显现出潭柘寺千年古银杏树的雄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园赏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