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听了一首空灵清澈的天籁之音分享给大家愿带给您喜欢‖附《清净经》原文➕译文&诵读版&为什么要读清静经

喜悦的轮椅外婆

<p class="ql-block">一首空灵清澈的天籁之音《清净经》分享给亲们。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红尘,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场。</p><p class="ql-block">《清静经》强调“清静为天下正”,认为清静是人生的正道。</p><p class="ql-block">“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p><p class="ql-block">水静了,才能映出天上的月影,</p><p class="ql-block">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p><p class="ql-block">长期念诵《清静经》,可以净化心灵。保持内心的清静,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不会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这种心态有助于在家庭和职业中保持平衡,提升生活质量。尤其是个我们女性朋友听诵。</p> <p class="ql-block">《清净经》原文诵读</p> <p class="ql-block">《清净经》歌词 </p><p class="ql-block">老君曰</p><p class="ql-block">大道无形生育天地</p><p class="ql-block">大道无情运行日月</p><p class="ql-block">大道无名长养万物</p><p class="ql-block">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p><p class="ql-block">夫道者</p><p class="ql-block">有清有浊有动有静</p><p class="ql-block">天清地浊天动地静</p><p class="ql-block">男清女浊男动女静</p><p class="ql-block">降本流末而生万物</p><p class="ql-block">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p><p class="ql-block">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p><p class="ql-block">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p><p class="ql-block">人心好静而欲牵之</p><p class="ql-block">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p><p class="ql-block">澄其心而神自清</p><p class="ql-block">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p><p class="ql-block">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p><p class="ql-block">欲未遣也</p><p class="ql-block">能遣之者内观其心</p><p class="ql-block">心无其心</p><p class="ql-block">外观其形形无其形</p><p class="ql-block">远观其物物无其物</p><p class="ql-block">三者既悟唯见于空</p><p class="ql-block">观空亦空空无所空</p><p class="ql-block">所空既无无无亦无</p><p class="ql-block">无无既无湛然常寂</p><p class="ql-block">寂无所寂欲岂能生</p><p class="ql-block">欲既不生即是真静</p><p class="ql-block">真常应物真常得性</p><p class="ql-block">常应常静常清静矣</p><p class="ql-block">如此清静渐入真道</p><p class="ql-block">既入真道名为得道</p><p class="ql-block">虽名得道实无所得</p><p class="ql-block">为化众生名为得道</p><p class="ql-block">能悟之者可传圣道</p><p class="ql-block">老君曰</p><p class="ql-block">上士无争下士好争</p><p class="ql-block">上德不德下德执德</p><p class="ql-block">执著之者不名道德</p><p class="ql-block">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p><p class="ql-block">为有妄心</p><p class="ql-block">既有妄心即惊其神</p><p class="ql-block">既惊其神即著万物</p><p class="ql-block">既著万物即生贪求</p><p class="ql-block">即生贪求即是烦恼</p><p class="ql-block">烦恼妄想忧苦身心</p><p class="ql-block">便遭浊辱流浪生死</p><p class="ql-block">常沉苦海永失真道</p><p class="ql-block">真常之道悟者自得</p><p class="ql-block">得悟道者常清静矣</p> <p class="ql-block"><b>《清静经》原文+译文</b></p><p class="ql-block">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清净经》</b></p><p class="ql-block"><b>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b></p><p class="ql-block">译文:天与地之间,看起来,好像就是空的,本来就没什么形体可言;可是天与地间,虽然是没有形体,却能生出天地之间的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植物,与无生命的沙土、石头,及许许多多的物体。天与地的运转,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存在可言;虽然没有什么感情的存在,但是天与地之间,却好像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们不断的运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b></p><p class="ql-block">译文:天与地的空间,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本来就没什么名字可以去称呼它;可是虽然没有名字,但是它却能养育万物,滋润万物,使它们的生命能够继续成长。这的确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连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原因,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去称呼它,那么干脆勉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道」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b></p><p class="ql-block">译文:这个「道」的确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广阔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道」;有时候,有些地方是清清净净的;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显得非常污浊。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活动着;有时候,有些地方就静悄悄的。像天空是一片清净的,大地就显得一片混浊。像天体的运转是属于流动之形,大地的本体是属于静止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b></p><p class="ql-block">译文:男人是属于清阳之体,女人是属于浊阴之身。男人是表现外在的、活动的;女人就表现内在的、静止的。因此,清阳之气是上升的,阴浊之气是下降的。如果万物清阳之气不能保守,那么万物的本来灵性便容易下降;万物本来的灵性如果下降,便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万物如果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便容易起了情欲之念,思想与行为便自然而然流于下体之末端;万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流于下体之末端,便有阴阳之交合;万物如果有了阴阳之交合,便自然而然生长出种种轮回之万物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b></p><p class="ql-block">译文:清净是污浊的源头,如水源在上游是清净的,在下游就显得污浊。活动的事物只是清静的基础,如一切的建筑物,都是由活动而来的,这就表示出——活动的力量只是静止的基础,只有清静才是万物的根本之道。所以,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清静静,一切天地万物,就全部归纳在人的本性之中了,这就是学道的根本,可是学道的根本,每个人都忽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b></p><p class="ql-block">译文:比如说,人的元神本来是喜好清静的,可是都被后天的识神给扰乱了。人的心性也是一样,本来也喜欢清静的,但是都被贪念的欲望牵引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b>。</p><p class="ql-block">译文: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遣除这些贪念的欲望,人的心性,自然就能够清静。澄滤这个心性之后,我们的元神,自然能够清醒。这样的话,六种「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所接触的欲望,自然不会带来干扰,三种「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之毒素也自然而然消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b></p><p class="ql-block">译文: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这个人的心性,还没有澄清的关系,所以尚有一些欲望还没遣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b></p><p class="ql-block">译文:如果人能够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你去观察你自己的心,连你自己的心,都会感觉没有了。你再往外看一切形体,这些形体也不是形体了。就是了望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也不是什么物体了。这三种「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毫无一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b></p><p class="ql-block">译文: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么可以存在呢?本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着,连假相都不执着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心性的静止达到连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么能够生出来呢?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b></p><p class="ql-block">译文: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后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能够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也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能够经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b></p><p class="ql-block">译文: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现在我(老子)讲到这里,如果你们能够领悟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好)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b></p><p class="ql-block">译文:所以,吾(太上道祖)说: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没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最上等有道德的人,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所以,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b></p><p class="ql-block">译文:为什么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既然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了;既然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既然心性中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灵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b></p><p class="ql-block">译文: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痛苦,既然带来了忧愁的痛苦,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既然犯下错误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便要沉沦于茫茫苦海;既然沉沦于茫茫苦海,就要永远失去真正的大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b></p><p class="ql-block">译文: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子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p><p class="ql-block">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人葛翁说:我领悟了真正的道理,曾经诵读这本经典上万次。这本经书是神仙们学习的宝典,不会轻易传授给凡人。我从前从东华帝君那里学到了它,东华帝君是从金阙帝君那里学到的,而金阙帝君则是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西王母都是口头传授,没有记录成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把这经书写下来,留给世人。 对于智慧高超的人,理解了这部经书,就能成为天上的官员;对于悟性中等的人,按照这部经书修行,也能位列仙班;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得到了这部经书,就能在人间活得长久。无论是在人间、地府还是天界,都能自由往来,最终可以进入那金色的大门,达到更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p><p class="ql-block">(左玄真人这样说:修道的人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诵读这部经书,就会有来自十个不同天界的善神来保护他的精神和灵魂。有了这些善神的庇护,再配合使用玉符来稳固精神,用金液来锻炼身体。这样一来,身体和精神都会变得无比奇妙,最终达到与大道合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得道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p><p class="ql-block">(正一真人这样说:如果一个家庭拥有并理解这部经书的内容,那么灾难和障碍就不会靠近他们,因为众多的神圣力量会在他们的门前守卫。修行者的神魂将得以升入更高级别的天界,去朝拜那些地位崇高的神灵。当他们的功德圆满,道德成就,自然会感应到帝君的注意。持续不断地诵读并保持这份修行,最终他们的身体将会被紫色的祥云托起,象征着他们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净经》原文➕译文分享</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一定要读一读《清净经》?有哪些好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念诵《清静经》有多方面的好处,包括心理、生理和养生等方面。‌‌</p><p class="ql-block">水静了,才能映出天上的月影,</p><p class="ql-block">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p><p class="ql-block">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清静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起修行,总会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山林隐士,坐禅,吃斋,念经……</p><p class="ql-block">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红尘,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场。</p><p class="ql-block">《清静经》强调“清静为天下正”,认为清静是人生的正道。</p><p class="ql-block">“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p><p class="ql-block">水静了,才能映出天上的月影,</p><p class="ql-block">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长期念诵《清静经》,可以净化心灵保持内心的清静,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不会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p><p class="ql-block">这种心态有助于在家庭和职业中保持平衡,提升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在健康方面,清静是养生的根本。</p><p class="ql-block">在心理层面,长期念诵《清静经》可以帮助女性达到精神的清静,抛却世事的纷繁芜杂,让心灵归于宁静。</p><p class="ql-block">此外,《清静经》还强调“清静为天下正”,认为清静是人生的正道。</p><p class="ql-block">在生理层面,清静的心态有助于女性调节内分泌,减少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身体不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至顺道长口述修道时讲到:</p><p class="ql-block">《清静经》说“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p><p class="ql-block">人只要能安安静静坐在那,天地的能量就能够回来。</p><p class="ql-block"> 身心能够合一的时候,身体自然会发生变化,那时候,自然会引导我们如何打开那一窍。 </p><p class="ql-block">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空就静坐,不要想太多,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p><p class="ql-block">身体能量储备够了,水到渠成,元神归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姿势无所谓,要是双盘腿能盘成神仙,我早把自己捆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打坐一定是自己的元神打坐,时刻能定住自己的元神,坐也行,站也行,躺也行。</p><p class="ql-block">不是我往那一坐几个小时,什么都修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祖师爷说,大道至简不繁,道是简单的,复杂的便不是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们一天到晚说要求道求道,我其实早就把大道传给你们,可是你们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张至顺老道长每次遇见那些执着想得到大道的弟子总是一声叹息,告诉大家</p><p class="ql-block">“大道太简单了,没有人相信,很多人修行都从后天入手,什么意守丹田等等,这是一条道,但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先天入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