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悟面子与实力

剑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处】</b>周纪一:韩赵魏三家分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文】</b>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p><p class="ql-block">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意】</b>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首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p><p class="ql-block"> 臣司马光说: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又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礼纪朝纲。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序列。四海之广,亿万之众,都在天子一人的管辖之下。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就是以礼教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啊!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教更重要的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悟读】</b>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晋国被瓜分之后呢,只剩下一小片儿的国土。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那是一个巨变,就把这件事儿作为是战国时代的开端。然而,在司马光看来,三家分晋的意义,远不如周威烈王分封更重要。因为周威烈王分封率先破坏了规矩,导致天下礼坏乐崩,致使天下纷争不断。他认为只要最高领导者带头维护礼教、纲纪,君臣上下一心,国家就能得到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 真相果真如此吗?难道周威烈王果真甘愿为他们分封吗?</p><p class="ql-block">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实力不足。</p><p class="ql-block"> 周威烈王虽然名义上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但因没有经济资源、军事力量和忠诚的亲信,实际上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支持来行使权力。因为春秋晚期,周朝衰落,国内矛盾尖锐,周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国,而且政治上往往受各诸侯摆布。以三大家族的实力,周天子根本不敢不顺着他们,于是就把诸侯的名分给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司马光认为是突破了底线,加速周朝的灭亡。其实,周天子也是识时务,不得已而为之。</p><p class="ql-block"> 因为周天子深信与其讲道理,不如讲实力。<b>在绝对的实力道理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更何况是吃人的封建礼教</b>。</p><p class="ql-block"> <b>与任何人相处,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或者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严格按照礼教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实力不如别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礼教、道理变得毫无意义,弱者同强者讲道理大多没有好下场。</b></p><p class="ql-block"> 有时,道理礼教在实力跟前,仅是一种装点,实力常常左右着谁更具合理性。弱者所秉持的道理,于强者面前,大多是徒劳且毫无意义的。众人嘴上高嚷“有理走遍天下都无畏”,实则每个人皆期望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p class="ql-block"> <b>在这丛林般的社会里,真理永远仅存于大炮的射程当中,绝不在其之外</b>。道理仅会处于能力所及的范畴之内,决然不在唇齿之间。空谈道理难以使人觉悟,真正能令人开悟的是那群无需讲道理之人。历经一次次大炮与真理的碰撞之后,那群讲道理的人,要么殒命,要么无奈噤声,要么违背良心,要么晚熟……</p> <p class="ql-block"> 那么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我们该怎么做呢?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p><p class="ql-block"><b> 第一,人处于弱势之时,务必默默且耐心地积攒自身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弱者跟强者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弱者只要调整自身,修炼好自身,就可以变成强者。有些人,明明自己很弱,却还总想去张扬,去跟强者硬刚。结果引起强者不爽,动动手指头,就迅速将其灭掉了。<b>人在弱的时候,不要想着跟人硬刚,刚是必死无疑。一定要懂得默默积蓄力量。</b></p><p class="ql-block"> 周天子作为一把手,重要的职责是谋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无论在什么时代,实力才是硬道理。<b>“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b>谁的拳头硬谁就尊重你,你拟定的规矩别人才会去遵守,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自我内耗。无论是国家领导者还是企业组织最高领导,他首要的职责不是维护礼教朝纲,而是带领自己的组织谋发展,找出路,发展下去,然后做强做大。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做大了才能够有资格讲礼教朝纲,这样君臣有别、名分才值钱。</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我认为,司马光没有考虑周朝的实际情况,胡乱谴责周天子破坏了规矩。他其实玩的是内卷的玩法,但是实际上这种是行不通的,也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作为组织的领导者,首先要考虑的还是通过外部兼并,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一门心思玩内卷,内卷是没有前途的,只是混吃等死而已。</p> <p class="ql-block"><b> 第二,人处于弱势之时,拥有充足的自信是至关重要的。</b></p><p class="ql-block"> 要深知,<b>自信是支撑自己在困境中前行的强大动力,它能让人在黑暗中依然坚信光明的到来。</b>就拿越王勾践来说,他在战败国破的艰难时刻,没有为了所谓的面子而盲目冲动,而是选择忍辱负重,默默地在吴国为奴,耐心地积蓄力量。他放下了曾经作为一国之君的面子,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国,成就了一番伟业。</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普通人在自己弱小的时候,懂得收敛锋芒,默默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的内在力量。他们不被面子所束缚,坚信自己未来能够强大起来。因为他们明白,<b>只有放下对面子的执念,才能心无旁骛地积累力量,为日后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人处于弱势之时,一定要放下对于面子的那份执拗的执念。</b></p><p class="ql-block"> 面子是虚的,人在弱的时候,要懂得给别人面子,而不是自己去追求面子。这个社会,有实力就有面子。没实力,就没面子。面子不是求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挣来的。</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面子常常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时候,为了维护那所谓的面子,我们可能会拒绝向他人请教,错过了提升自己的机会;为了保住面子,我们可能会硬着头皮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最终导致失败和挫折。</p><p class="ql-block"> 例如,在职场上,有些初入职场的新人,因为害怕被同事嘲笑而不敢提问,结果在工作中不断犯错,影响了职业发展。而那些能够放下面子,虚心求教的人,往往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升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因为过于看重面子,不肯过江东以图东山再起,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相反,刘邦能够放下所谓的面子,在鸿门宴上对项羽低声下气,最终成就了帝业。</p><p class="ql-block"> <b>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面子的执念都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只有真正放下它,我们才能以更加平和、务实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