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杭州市孩儿巷

张佩佩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光影流年,岁月中有我记忆中的回味。我童年是在杭州市孩儿巷长大的。儿时的孩儿巷。马路不宽,两边是参差不齐的矮房,大多数是木结构房、房顶是瓦片。我们家住在孩儿巷62号,是二楼板房,房顶是瓦片所盖,我们一排木板房有六户人家,我家的门刚好对着马路对面的韶山中学大门。</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左边是比我们高的灰砖及灰色瓦片房,门是四开间上面一排是玻璃,下是一排红漆门,大多数是左边开一扇门进出、很少开中间二扇门,一看这房大气,有历史年久感的房子,这房子我们都叫它“箱子公司”,里面住的是三位夫人的子女,这户人家的男人肯定是做生意的,取了三位夫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房的右边,是“卫生实验院”墙门,是卫生系统职工的宿舍,墙门内是白墙红瓦高楼,比“箱子公司”的房还高出一半,当走进墙门大院,大院内还有二个小墙门,二个墙门内都有天井,墙门内虽然不是很大,但给人的感觉是,墙门内大的墙门是正房,上下二层楼房,层次高,还有个小墙门是一层平房、白墙青瓦,它肯定是有故事的墙门,何非随着岁月的流逝,便把它慢慢的遗忘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孩儿巷有诸多的历史典故,它很少被众多人所知,在别人眼里何非是一条闹中取静的孩儿巷小街,当你去深究它时,孩儿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街,整条街的文化深藏着一首诗的诗语古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首古诗,是陆游62岁时,在孩儿巷写下的诗,就是现在孩儿巷98号陆游纪念馆,记得我小时候这墙门是100号门墙,后改为98号门墙。</p><p class="ql-block"> 孩儿巷左边走出是延安路,靠延安路口,有一家杭州酿造厂,酿造厂对面是浙江歌舞团、杭州滑剧团宿舍。孩儿巷右边走出是中山北路,中山北路口,有一家有名的前哨食品店,只要是凭票卖的食品,前哨店都能卖的到,还经常排长队。前哨食品店旁,是张同泰药店(属于中山北路马路旁),前哨商店对面,是一家肉店馆。</p><p class="ql-block"> 孩儿巷马路虽不宽,但是比较热闹,巷内有“杭州市孩儿巷小学”、“杭州市韶山中学”。还有裁缝店、米店、皮鞋店、收旧货店、早点有:油条大饼店、油炸粽子店,等,特别是早上,早餐店,天不亮就打开店门,准备着早点的前期工作,孩儿巷的早上就从早餐店开始热闹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是开裁缝店的,一般要到七、八点钟左右开门,那时我们家全都是板门,要卸下四扇板门,才算是开门了,其实我们家虽然开门七、八点左右,但我们爸爸妈妈是比较辛苦的。首先我爸爸妈妈天不亮就起床了,我爸爸首先要查看一下面料里面尺寸纸,尺寸纸上写着的拿衣裤的日子,我爸爸要把近期要拿的衣裤面料,放在工作台上,一件件的开始裁剪,我妈妈把衣裤做了一半的面料,在缝纫机上辛苦的工作了,我们七兄妹随着外面的吵声和家里爸爸妈妈工作发出的声音,七兄妹在不同层度的也一个个睡醒了,我们亲爱的阿嗲,比我们七兄妹起床的早,阿嗲起床下楼去厨房准备早餐,我们每天的早餐是一大锅粥,很少有配早餐的菜,我们七兄妹起床后,基本上都要快八点钟左右,阿嗲早就把一碗碗粥剩好了,我们起床洗脸刷牙完毕,粥刚好不冷不热,我们大家盐花儿拌粥,我们吃了很开心,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都是要凭票的,我们人多粮票根本不够吃,我们只吃一碗,锅里有多余的不管多少,是阿嗲和爸爸妈妈的早餐了,我们吃完早餐,我看着哥哥们背着书包愉快的去上学,我姐姐和大哥各自去上班了,家里只有我和妹妹及小弟在家玩。我们七兄妹,姐姐最大,姐姐和大哥,为了帮助一个大家庭,姐姐小学毕业,就不读书了,帮助爸爸妈妈做手工生活,比如:衣裤上缝底边、锁筒眼、缝扣等之类的细生活,大哥小学也没有毕业,就在家学缝纫机踏衣裤,我大哥踏衣裤手脚很快,一件衣服在他手上,一踏缝纫机,不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姐姐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经济上的负担,一到上班年龄,就去工厂做八角临时工,我大哥也是一样出去做临时工来帮衬爸爸妈妈经济上的压力。我们等到姐姐和大哥上班,我们的早餐粥饭,阿嗲给我们熬猪油,我们猪油盐花儿拌粥,我们更开心、更好吃、更香了,什么大饼油条都比不过猪油拌粥的香。</p> <p class="ql-block">我虽然是女孩,但我生的白白胖胖,一股男子汉的性格,比如:女孩喜欢跳牛皮筋、踢键子等等,但我最喜欢打旦子、拍洋片儿、还最喜欢孩儿巷满街跑,我小时候经常从山子巷跑进,再从竹竿巷跑出,然后往横广福路再跑回孩儿巷,然后转身往后走,再往竹竿巷走出,从永丰巷跑出,往豆腐巷一直跑到武林门玩,玩好后再从豆腐巷回家,总觉得孩儿巷有好几条小巷通往西湖和武林门,我是玩的开心、玩的爽,但到吃饭点,我阿嗲满街叫我吃饭,我听到了跟阿嗲回家,我没有听到,阿嗲叫了几声也回家了,我有可能西湖边刚玩好回家的路上,也有可能武林门广场玩粘土,那时武林门广场还没有造,只有很大的一块空地,空地上种了各种素菜,地里的土是粘土,小孩子玩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爸爸妈妈上班忙,我们七兄妹都是阿嗲辛苦培养,阿嗲不尽要管我们吃,阿嗲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守本分,还经过说给我们听,做人的道理,我们在阿嗲精心教育下,我们三个哥哥一个弟弟,从不若事,一般除出上班或读书,都规规矩矩在家,只有我第五个,可能玩起来比他(她)们野,我只要一有机会走出家门,我就去打弹子、拍洋片儿,抓抓儿满孩儿巷跑,甚至也经常跟邻居的小男孩子去爬保俶塔玩,我是放养式的野养,但回到家少不了就要挨骂,玩了没有时间,甚至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觉得肚子饿了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排房子,靠卫生实验院旁的二间房,是叶奶奶的的家产,叶奶第一间房是租出的,第二间房是自己住的,叶奶奶是垫房,当时小也不懂垫房是什么?叶奶奶眉清目秀,但个子不高气质很好,不管近邻或者远邻相识的,一般有事没事都要到叶奶奶家坐坐,聊聊家常理短的事。我们一群邻家小孩子,特别喜欢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我们拿着小凳围坐在叶奶奶家门口,叶奶奶看着围坐的孩子,她盘脚坐在已发红的竹椅子上,手指二颗星星,开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叶奶奶讲了简单,容易听懂,有位仙女下凡,她嫁给了牛郎,后来天帝知道了,一怒之下,把仙女抓上天宫,责令牛郎只能在七月七在鹊桥相会。她说完还用手指了指天上两颗对称明亮的星星,我们大家望着星星好奇的发呆。‌还有北斗七星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叶奶奶指着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北斗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她很形象的说,这颗星就是我们的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就是我们的大救星。我们也都好奇的问叶奶奶奇葩怪题,为什么天上星星无数颗?为什么最亮的一颗是毛泽东?叶奶奶便微微一“笑”说,我们地球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没有毛泽东主席,那里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你们也不可能坐在我身边听故事。这话一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叶奶奶,那我们这颗星在那里?叶奶奶明确的告诉孩子们,像我们这无名小辈的星星都看不见,如果某个人做大官了,就亮一颗星星,所以我们是平凡无名之人,星星是很小,是看不见的,你们看最亮星星是大官、小的星星是小官,有一点点亮的是一般的小官。我们听了好奇又通俗,等到二只故事讲完了,一般都8点半左右,孩子们很自觉的拿着小板凳回家,去床上猜想幻想中的星星了。</p><p class="ql-block"> 孩儿巷最有名的是高义泰,高义泰居住在孩儿巷双陈巷内,后来高义泰的居住房,它变了上面是住家,上面二户住家女主人,她们都是越剧名角,一个是著名越剧演员陈佩卿、一个也是某越剧团里名角演员,一楼是武林幼儿园,幼儿园内有一个大的广场,是孩子们游玩的活动场地。</p><p class="ql-block"> 杭州韶山中学是我们活动的主要场地,韶山中学左边是一块空地,它离小马路有一定的距离,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有太阳的日子,我们附近的居民,一起床首先把竹竿和凉竿及三叉竹竿,去韶山中学空地上抢占最佳位子,有人晒东西的位子抢不到,就在不能晒衣服的地方,放几张凳子或椅子,然后回家去干自己的事情了,要等到家里的事基本上做完了,才拿着大盆和小盆,拎着吊桶,再去韶山中学过去十几米的井抢位子,在韶山中学空地上,它不管春夏秋冬都有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比如:春天乘风凉、夏天在晒衣服下面吹风、秋天在晒衣服遮住下,舒适的吹吹秋风,有时也会到太阳下坐一会儿、冬天的最佳位子晒太阳,是韶山中学传达室门口,即没有晒衣裤、又没有车来人往,在传达室旁的小空地上晒太阳是最佳位子,冬天在晒衣裤的地上,我们的坐位要跟太阳不断的调整坐位,因为晒的衣裤多了,太阳移一移衣裤就遮住了,所以冬天这里很少有人晒太阳。我们晒太阳手中也不闲下来,基本上每个人的手中,一般都在打线儿衣服,那个年代,很少有毛线,大多数是用棉的白手套线打,有心灵手巧的人,把白线打出花样出来,真的很好看,我们家是裁缝之家,我妈妈只要一有空,就拿起毛线针打衣服,我妈打的线衣服,穿在身上有合身,有挺、又看好,真不愧是服装出身。</p><p class="ql-block"> 韶山中学有时还经常放露天电影,这是我们附近的孩子最开心的,虽然传达室管的很严,有调皮的男孩子总有办法进去的,只要韶山中学大门一开,几个孩子身体向下躲,用猫步慢慢的移步进去,当传达室里的人看见追过去,几个孩子早就跑的没有人影了,后面的孩子一看传达室里的人追过去了,后面的几个小孩快速跑进韶山中学内,兵分二路从两边的大树边上溜进去看露天电影,我是属于后者的,童年的趣事多多,回忆只不过是一种老来的幸福记忆感。</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总觉得,杭州酿造厂是最神密的地方,我每次走过,酿造厂总是关着大门,传达室里,只有一个职工在管门,往大门里望,只见大缸和小缸,很少看见有人在走动,但每年有春笋的季节时,只要酿造厂门口墙上有通知,有笋衣儿卖,不管附近的还是远道而来的居民,天不亮就在酿造厂大门口排起了长队,有的人不在场,会放一只篮儿或大石头占个位子,叫熟悉的人被看住,大家等到酿造厂八点开大门时,居民们这才很自觉的排好队,按照顺序卖笋衣儿,但每个人只能卖一斤,只一斤笋衣儿,有一篮子,对每个家庭来说,是改善生活的大餐,笋衣儿可以炒肉丝、可以烧盐肉,虽然肉丝只放一点点,但味道鲜美,我们家笋衣儿,阿嗲放几片盐肉烧笋衣儿或者用猪油炒更好吃,但吃完笋衣儿后,过一会儿肚子觉的潮潮地饿了,我就一个人乘家人不注意,我跑到厨房里偷偷吃剩饭,吃好后把碗放回原处,又快步跑出家去玩了,笋衣儿是个好食物,它鲜美又嫩,而且有好多菜可以搭配,就是吃完后,肚子潮潮觉得饿。</p><p class="ql-block"> 孩儿巷前哨食品店,它厨窗里的食品琳琅满目,但每件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只有小零食可以,比如:一分钱,可以卖二颗糖、一分钱,可以卖盐津照,一分钱,可以卖美片等,但我们小时候,那里口袋里有钱卖零食,我只能看厨窗里的食物饱饱眼福。,当时的年代,白糖是最紧缺的食品,只要白糖一到前哨食品店里,居民们奔走相告的都去前哨食品店排队去了,大家手拿糖票,口袋里装着人民币,排长队卖糖,这是的居民排队从不插队,按顺序排队卖,我们小孩子都很高兴的等在食品店旁,等大人把糖卖好,走出队伍里,我们会跟大人讨一点糖吃吃,有的大人会在孩子手心上,略为倒一点点,让孩子高兴高兴,有的大人是不会给孩子吃的,好不容易排队卖了几两糖,大人就会说,回家泡糖茶给你们吃,应付几句打发孩子后,大人只顾自己回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只要排队伍的食品或者菜,一般都是我大哥排队,我们也从不去前哨食品店等,等到大哥把食品卖回家了,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般都会多多少少的给我们一点尝尝,因为我们平时很少有零食吃,所以爸爸妈妈会分点给我们解解馋。</p><p class="ql-block"> 我们最最开心的是,每当春节来临时,前哨食品店对面的肉店馆,是最热闹排队卖猪头,年三十前一天,我大哥和二哥,吃好早夜饭早早的拿着篮子去肉店馆门口排队,因为肉店馆要4点钟下班关门,所以我哥哥要在4点后去排队,我哥哥拎着篮子到了肉店馆时,有的早就在排队了,但队伍不是很长,只有七、八个人,我哥就把篮子放好,这一放就不能离开人了,这一排队就要到明天年三十早上了,我爸爸妈妈吃好饭,去排队的地方看看,叫二个哥哥回家休息,我二个哥哥都不肯,要爸爸妈妈回家,排队的事,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前半夜是我大哥在,要等到后半夜一、二点钟我二哥来换大哥排队,有的人排到后半夜没有人换,实在吃不消了,他(她)们就叫前后的人看管一下,便自己回家休息去了,这队伍排的很长,大家要等到天蒙蒙亮了,排队的人这才打起精神来,各自数排队的人数,自己排了第几个,等到数好人数后,大家前后的人互相照应,不准任何人插入队伍。我爸爸要等到七点半左右,去换我二哥排队,八点钟肉店馆,才把一扇扇的板门卸下来,这是排队的人更加严谨了,队伍排的更紧,一个人都插不进队伍中去,等到排门卸完后,最前面有排队的亲属维护秩序,当前面的人一个个卖好猪头拎出来时,后来排队的人都很兴奋,你一言我一句的热闹非凡,很有年三十过年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当我爸爸拎着猪头回家时,我们七兄妹都很高兴,我时不时的去摸几下猪头,开心的是今晚好吃猪头肉了,一年就这么一次大块的吃猪头肉了,这年三十是我阿嗲最忙的一天,阿嗲把猪头拎到井边去,我们是拎着吊桶和大盆,阿嗲把猪头放在大盆里,我们把井水吊满,开始洗猪头,阿嗲边用刷子刷,我们吊井水冲,阿嗲洗到那里,我们就冲到那里,把猪头洗的干干净净,我们才把猪头拎回家,</p><p class="ql-block"> 阿嗲首先把大的铁锅子洗干净,把泡好的黄豆倒入大锅中,把水放到黄豆高出一半,然后大蒸架黄豆上一放,猪头就放在大蒸架上,阿嗲开始烧木头火了,等阿嗲把火烧旺,我们兄妹抢着烧火,一则火旁热暖、二则烧好可以吃了,阿嗲看见我们在烧火,告诉我们烧火防火的几个要点后,阿嗲去小煤炉上去炒爪子、花生、大豆等,我大哥坐在缝纫机上,在给我们做明天初一的新衣裤,这天我们家很热闹,有的顾客上门来取件,一声声恭喜新年好!真的不绝耳语,我们几个轮着烧火,等我不烧火了,就去阿嗲这里讨几颗爪子吃,花生一般阿嗲不给我们多吃的,我们也不敢讨花生吃,大家等到黄豆蒸猪头肉烧好了,阿嗲的炒货也基本上好了,阿嗲说,烧猪头肉,烧好要闷一个多小时,等到火熄了才能打开锅盖,否则的话,是半生半熟的。那我们只能等,这天我是无论不会出去玩,当我们全家人到齐了,阿嗲开锅那香气扑鼻而来,在烧的时候,这香气就飘香半个孩儿巷,真的把我垂涎三尺。阿嗲把猪头肉放入一只大盆里,我们兄妹们随着阿嗲跟在后面,阿嗲把猪头肉放在八仙桌上,开始拆骨头了,我们七兄妹,猪头肉只有二根大骨头和大根扁骨头,我们阿嗲把大的骨头给大哥和二哥,是俩兄弟去排队的,扁骨头一根给姐姐、一根给三哥,阿嗲把大骨头里面的眼睛和一点肉给我吃,妹妹和弟弟还小,在扁骨头旁切一块肉给他(她)们,我们吃了很开心,平时我们很少吃肉,今天是最奢侈的一天。阿嗲把七个孩子都安排好了,阿嗲开始切猪头肉,最好的部位:巴掌肉、猪耳朵、精肉等,都是春节请客人的。我们全家等到年三十晚饭,一年之中最奢侈的一餐丰盛地晚饭,一碗猪头肉、一碗黄豆、一碗鱼、一碗八宝菜、一碗青菜妙肉,我们大家畅享欲言,外面炮竹声声,家里开心无比,听着爸爸妈妈一年的总结,归根结底一句话,阿嗲您!辛苦了,爸爸妈妈辛苦了!我们举怀敬阿嗲和爸爸妈妈,祝新年快乐!当我们吃好年夜饭已近七点左右了,我们收拾碗筷,擦干净八仙桌,阿嗲把炒好的瓜子和花生等,各抓几把出来,全部放在八仙桌子中间,大家又开始吃着炒货,谈谈新年后的计划,边谈边去门口放鞭炮,放好鞭炮已近十一点钟了,我们小的都上楼睡觉去了,阿嗲还要刷洗碗筷,爸爸妈妈忙去做衣裤,有的衣裤明天早上顾客要来取件的,大哥又回缝纫机上,为兄妹们继续做新衣裤,还有二个哥哥要等到零点放大的炮丈,我们家真的是幸福快乐地大家庭。</p>